科研产出
施用白云石对酸性黄红壤作物产量及化学性质的影响
《土壤通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云石改良酸性黄红壤三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酸性黄红壤施用白云石可以降低土壤交换性铝的含量,提高土壤pH值和交换性钙、镁的含量,显著提高作物产量,且有明显的后效。第1—6季作物分别增产10.8%~13.4%、21.5%~48.6%、9.4%~16.2%、10.9%~44.6%、7.9%~22.0%和6.6%~29.8%。白云石施用量为600kg hm-2时,降酸作用可维持3季作物以上;白云石施用量为2500 kg hm-2时,降酸作用可维持6季作物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瘟、仔猪黄痢和猪气喘病混合感染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发病猪的临床症状和病理解剖特点,诊断为猪瘟、仔猪黄痢和猪气喘病的混合感染。通过采取应急措施,配合药敏试验,迅速控制了病情。并且针对该猪场,提出了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抑霉剂对储藏片烟霉菌的抑制效果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药剂有效作用浓度的不同和对霉菌作用方式的差异,用5种抑霉剂对引起储藏片烟霉变的6种霉菌进行处理。结果表明,5种抑霉剂对霉菌的发生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富马酸二甲酯对霉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效果最好,丙酸、乳酸、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防效则次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葡萄温室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北是安徽省果树栽培的集中地,近年来在果树种植结构调整中,推广了一种新型栽培方式———温室栽培。但由于对其生理基础的研究较为缺乏,尚未形成完整的栽培体系,生产中往往产量不高、品质不佳、效益不明显。总结和介绍了皖北地区的葡萄温室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突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衣分、比强度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的组合间表现差异仅集中于第①组亲本,即山西Bts、GK321、德克98、GK19,伸长率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在遗传上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77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77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中籼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与示范,表现出优质、高产、生育期适中以及耐肥抗倒、抗病虫能力强等特点。结合大田生产实际,提出适期播种、稀播壮秧、合理密植、平衡施肥、浅水间歇灌溉促控以及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优质高产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安徽省芝麻出口创汇能力的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是安徽省出口创汇支柱农产品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但目前安徽省芝麻生产存在一些问题,产品质量尚不能很好满足国际市场的需要。分析了安徽省芝麻生产的现状和出口创汇潜力,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