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不同杀菌剂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植物检疫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稻粒黑粉病(Rice kernel smut)是一种真菌病害。在离体条件下,采用孢子萌发测定法,测定了嘧菌酯、灭菌唑、拌种灵、多菌灵、咪酰胺和二硫氰基甲烷抑制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最低抑制浓度(MIC);同时研究了药剂浸种处理对稻种的安全性以及浸种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嘧菌酯和二硫氰基甲烷对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较高,MIC为0.4μg/mL,多菌灵的抑制活性次之,MIC为0.8μg/mL,其他3种药剂的抑制活性不高,MIC均大于1.6μg/mL。种子安全性试验表明,嘧菌酯在2.0、4.0、8.0μg/mL和多菌灵在4.0、8.0、16.0μg/mL处理3d和7d后,稻种的萌芽率与对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二硫氰基甲烷在4.0和8.0μg/mL处理下,所选稻种的萌芽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该药剂在浸种处理后会影响所选稻种的萌芽,但其在低剂量处理下对稻种的萌芽率影响较小。关于稻粒黑粉病浸种处理的合适农药剂型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稻粒黑粉病 浸种处理 冬孢子 最低抑制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两个地理种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华鳖2个不同地理种群(淮河群体、台湾群体)的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从32个ISSR引物中筛选出8个引物对2个中华鳖群体37个个体进行扩增,获得77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7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61.04%;2个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59.57%和51.06%。Nei基因多样性分别为0.165 7和0.152 4,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16 4和0.197 7。淮河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略高于台湾群体,群体间遗传距离为0.083 7。UPGMA聚类分析显示37个个体聚成两个类群。分析结果表明2个中华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贫乏,2个养殖群体经过较多世代的人工选育与繁殖可能形成了趋于稳定的独立遗传结构。

关键词: 中华鳖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蛋鸡生产性能和蛋品质的影响。选用360日龄海兰灰产蛋鸡864只,随机分为6个处理,每处理4个重复,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处理1~5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A、B、C、D和E,试验期56d。结果表明,霉菌毒素吸附剂A、C、D和E对产蛋鸡生产性能没有影响,吸附剂B能够提高产蛋鸡产蛋率(P<0.05)。5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第35天鸡蛋蛋壳厚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和蛋壳强度没有影响(P>0.05),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C、D、E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43.64%、36.83%和43.28%(P<0.05)。第56天时,日粮中添加吸附剂A处理组的蛋黄色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添加吸附剂C和E处理组的蛋黄色泽分别比对照组高10.39%和9.85%(P<0.05);添加5种不同霉菌毒素吸附剂处理组的哈氏单位和蛋壳强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因此,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B能够提高蛋鸡产蛋率(P<0.05);长期使用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鸡蛋品质有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蛋壳强度和哈氏单位降低。

关键词: 霉菌毒素吸附剂 蛋鸡 生产性能 蛋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研究进展:(一)试验动物选择与预试期设置及收粪期天数

动物营养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鉴于目前缺少规范的家禽代谢试验方法的国际标准,本文就此对近年来各国学者开展的家禽代谢试验中所使用的试验动物品种、性别和日龄的选择,预试期设置以及禁食期与收粪期长短等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国内开展相关试验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禽 代谢试验 动物选择 预试期设置 收粪期天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高油酸材料的遗传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甘蓝型油菜突变自交系高油酸性状的遗传模式,以应用于油菜高油酸育种工作。本研究以低油酸亲本‘扬6026’(P1)和甘蓝型油菜高油酸突变自交系‘HO05’(P2)为材料,通过气相色谱单粒法分析对该组合的杂交后代F1、RF1、B1、RB1、B2、RB2、F2和RF2的高油酸性状的进行数量性状遗传分析。试验分析结果表明:亲本的油酸含量比较稳定,为加性-显性遗传模式,并且加性主效基因作用明显,是由于基因遗传差异作用的,高油酸性状由2对主效基因控制高油酸性状,狭义遗传力hN2为63.16%,另外的36.84%是由环境的变化引起的;低油酸亲本(P1)和高油酸亲本(P2)正反交试验表明,高油酸的遗传没有细胞质遗传效应。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高油酸 遗传分析 单粒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级稻徽两优6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摸索徽两优6号亲本在白湖地区的生育特性,掌握相关配套的高产制种技术,为大面积制种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 徽两优6号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测定及复配研究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有效单剂和复配组合,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烯唑醇、腈菌唑、丙环唑、咪鲜胺、苯菌灵、多菌灵、戊唑醇、井冈霉素、松脂酸铜9种杀菌剂及互相复配后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并比较了不同复配组合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稻曲病菌对烯唑醇最敏感,EC50为0.145μg/mL;井冈霉素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弱,EC50为13.6μg/mL。从252种不同比例复配的药剂中,筛选出12种增效配方,其中烯唑醇和咪鲜胺复配(1∶10),协同系数高达3.70,增效作用最大;烯唑醇和咪鲜胺(1∶10)对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最强,EC50为0.06μg/mL,其次是烯唑醇和咪鲜胺(1∶20)与烯唑醇和腈菌唑(10∶1),EC50分别为0.10μg/mL和0.11μg/mL。田间试验结果也表明:烯唑醇与咪鲜胺(1∶10)复配,对稻曲病的平均防效为79.2%,高于其他常用药剂。

关键词: 稻曲病 杀菌剂 复配剂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品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及白叶枯病小种鉴定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组成及常用、备用品种对该病的抗性,用白叶枯病强毒性小种FuJ和YN24、中等致病力的安徽省优势小种AH以及弱致病小种YN7对安徽省常用及备用水稻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用鉴别品种IRBB5、IRBB13、IRBB3、IRBB14、IRBB2、IR24对安徽的白叶枯病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有3.5%的品种抗FuJ,15.4%的品种抗YN24,29.8%的品种抗AH;安徽省白叶枯病菌小种有R2、R5和R8,其中R5为优势小种。抗AH的品种可以用于安徽的水稻生产;生产中应防止FuJ和YN24等毒性强的菌株传入。

关键词: 水稻白叶枯病菌 小种 水稻品种 抗性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育性·特征特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的选育过程、育性表现和农艺性状。[方法]以籼稻温敏核不育系2301S为母本,与籼稻品系3401杂交,经5年8代选择育成籼稻温敏核不育系皖2311S(简称2311S)。[结果]2009年8月3日至9月21日2,311S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9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50 d。2010年7月21日至9月6日,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82%~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稳定不育期48 d9,月8~10日表现雄性可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7.11%~99.93%,套袋自交结实率0.24%~1.08%9,月13~21日,又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73%~100.00%,套袋自交不结实。2011年7月8日至9月21日,连续表现雄性不育,镜检花粉败育率99.55%~100.00%,套袋自交结实率0.00%~0.13%。长日不育起点温度低于23.0℃。[结论]该不育系稳定不育期30 d以上,米质优,比较适宜选配中籼优质米组合。

关键词: 籼稻 温敏核不育 皖2311S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窗封闭式鸡舍建筑热工性能设计的研究

中国家禽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安徽省合肥市某蛋鸡养殖场有窗封闭式鸡舍为对象,对其外围护结构的冬季总热阻、夏季总热阻、总衰减度和总延迟时间等指标进行了测算,并对该鸡舍夏季和冬季舍内空气环境质量进行了测定,评价其保温隔热性能。结果表明,在安徽省合肥市及其气候相似地区,鸡舍外围护结构墙体和屋顶的冬季低限热阻分别为0.736m·2K/W和1.226m·2K/W,夏季低限热阻分别为0.182m2·K/W和0.838m2·K/W。采用24cm厚度墙和彩钢瓦屋顶的封闭有窗式鸡舍的冬季保温性能不能达到产蛋鸡的要求,而夏季外围护结构的墙体隔热性能基本可以满足产蛋鸡的需要,屋顶结构达不到隔热要求。夏季和冬季的舍内温度分别为30.06℃和10.85℃,相对湿度超过80%,超过产蛋鸡的适合温度区间,也反映了围护结构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需要。因此,提高外围护结构热阻和减少窗户面积有助于提高有窗封闭式鸡舍保温隔热效果。

关键词: 有窗封闭式鸡舍 外围护结构 低限热阻 保温隔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