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皖北地区玉米机械粒收质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玉米科学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4~2017年在安徽省的3个市(县)开展7个点次的机械粒收试验,并对其中5个点次试验进行机械粒收质量评价。结果表明,破碎率均值为9.12%,高于《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GB/T 21962-2008)》中规定的子粒破碎率≤5%的标准;杂质率均值为3.37%,略高于≤3%的国标标准;总损失率为1.74%,低于≤5%的国标标准,子粒破碎率和杂质率偏高是目前安徽省皖北夏播玉米机械粒收存在的主要质量问题。破碎率与子粒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收获期子粒含水率高是造成破碎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推迟收获期至10月10日以后,参试品种中超过90%的品种子粒含水率可以下降至28%以下。

关键词: 玉米 品种 子粒含水率 破碎率 机械粒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为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无为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本文介绍无为县粮食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当地粮食生产稳步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粮食 生产现状 问题 对策 安徽无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翻压条件下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

摘要:在早稻-晚稻-紫云英轮作模式下,研究连续3年(2011—2013年)紫云英翻压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水稻增产效果、肥料利用率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析比较了紫云英翻压(G)下5种不同施氮模式(氮肥按照基肥/蘖肥/穗肥比例100/0/0、70/30/0、70/0/30、50/50/0、50/30/20分别设置G_1、G_2、G_3、G_4、G_5处理)及单施化肥配合氮肥运筹50/30/20比例(F1)和不施肥处理(CK)共7种处理,对早、晚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早稻施肥处理中,相同氮肥运筹G_5的早稻产量、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F1分别提高7.77%、33.47%和3.89%。在不同氮肥运筹之间,G_5和G_3均具有较高的早稻产量及产量稳定性。在晚稻中,G_5晚稻产量显著高于F1,但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较差;对比5个氮肥运筹,G_5具有较高的晚稻产量和产量稳定性。相同氮肥运筹下,G_5的化肥偏生产力和化肥农学效率均高于F1,整个轮作周期里分别提高9.35%和22.60%。折算经济效益,早稻各个处理之间经济收益相差不大,晚稻在G_5的施肥方式下经济效益最高。综合水稻产量、产量稳定性以及肥料利用率,在紫云英翻压条件下G_3和G_5分别是早稻和晚稻的最佳施肥方式。

关键词: 产量变异系数 产量可持续性指数 偏生产力 农学效率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六安市早熟桃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农业科技 2018

摘要:通过介绍六安市桃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市场表现的主要短板,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提高当地桃果的产量和品质、增强其市场竞争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早熟桃 产业现状 市场短板 对策 安徽六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非洲猪瘟扑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关键对策

农业灾害研究 2018

摘要:从现有疫情确诊公告、政府职能部门政绩、地方保护主义和养猪场利益等方面分析当前我国在非洲猪瘟扑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根除非洲猪瘟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非洲猪瘟 根除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畜牧业环境承载力及粪便替代化肥潜力评估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估安徽省畜牧业粪便的环境影响及其节肥潜力,该文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借助ArcGI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表达,从土壤对养分需求的角度,分析了安徽省16市77县(区)畜牧业粪便的氮磷钾养分资源总量及其对耕地的环境风险,基于安徽省当前化肥施用现状,评估了粪便资源作为有机肥对化肥的替代潜力。结果表明,2016年安徽省粪便资源总量为5 804万t,主要集中在皖北6市25个县(区),占全省资源总量的61%,粪便养分总量为70.75万t,可替代安徽省同期化肥施用量的21.83%,若充分还田,可使单位农作物播种面积化肥施用强度由346降至270 kg/hm2。畜牧业废弃物对安徽省农用地环境污染风险不高,50%化肥施用比例条件下,有6个县(区)的畜禽粪便环境污染风险指数大于1,这些地区属于环境污染高风险地区。研究结果可为安徽省畜牧业产业合理布局、粪便资源化利用和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提供研究基础。

关键词: 粪便 养分 有机肥 畜牧业 环境承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农业生态系统中,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与很多作物的根系都存在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与作物的生长和健康密切相关,同时,这类特殊的真菌群落也会受到施肥等农业措施的影响.本研究依托长期定位试验4个试验处理(不施肥、单施化肥、化肥配施秸秆、化肥配施粪肥),研究砂姜黑土AM真菌群落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探索不同处理AM真菌指示种的存在.结果表明:砂姜黑土中的主要AM真菌类群为原囊霉科、多孢囊霉科、巨孢囊霉科、近明球囊霉科、球囊霉科和类球囊霉科;其中类球囊霉属在化肥和有机物料配施中具有显著指示作用.与对照相比,长期单施化肥显著改变AM真菌群落结构并降低其多样性,配施秸秆处理进一步降低AM真菌群落多样性,而配施粪肥明显缓解因施用化肥而造成的多样性减少现象.检验发现,导致AM真菌群落变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土壤pH和可溶性碳.总之,长期不同有机物料和化肥配施对砂姜黑土AM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会产生不同影响,其中化肥配施粪肥更有利于土壤AM真菌群落多样性的维持.

关键词: 砂姜黑土 施肥管理 有机物料 丛枝菌根真菌群落 高通量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形势下,对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现状及领导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选配机制、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 领导人员 管理机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地区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畜禽种业 2018

摘要:为了解安徽地区鸡群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现状,采用鸡白痢抗体平板凝集试验对安徽地区不同饲养规模、养殖方式、品种、生物安全和净化措施条件下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白痢血清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为25.54%,最低为0%,最高达90%。小农户鸡白痢阳性率(54.62%)高于规模(27.64%)和中小规模鸡场(17.52%);散养方式(54.62%)下鸡白痢阳性率高于平养(23.96%)和笼养(18.09%);不同品种的鸡白痢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地方品种鸡阳性率高于成熟的商品化品种鸡。鸡场采取的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和净化措施能显著降低鸡白痢阳性率。综上所述,安徽地区鸡群中存在普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感染水平的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生物安全水平和净化措施是关键因素。

关键词: 鸡白痢 流行病学 生物安全 净化 阳性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做形干燥方式对名优祁红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以2种做形干燥方式,2种含水率和3种不同温度为自变量,对应采用2×2×3三因素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另加2个对照,共有14个处理组。其中,做形干燥方式:手工做形干燥、机制做形干燥,记为S、J;含水率:15%、20%,以A1、A2表示;做形干燥温度:110、130、150℃,以B1、B2、B3表示)名优祁红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4组红茶中共鉴定出105种香气组分,主要成分为醇、醛、酯、酮、碳氢、苯环和酸类等7类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中以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其次为醛、酯和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酮类和其他物质,其中,150℃做形干燥组(SA1B3)检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高出对照组(CK1)15种;最低是手工20%含水率130℃做形干燥组(SA2B2)和机制20%含水率110℃做形干燥组(JA2B1),为47种,低于对照组。对比手工做形干燥组和机制做形干燥组红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发现前者醛类、酮类、烃类均高于后者,分别高出10.76%、11.67%、3.09%;酯类低于后者,低出21.53%。因此,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下的名优祁红,其香气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且最优做形干燥方式为手工做形干燥、含水率15%、做形干燥温度150℃。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做形干燥方式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