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4个燕麦品种在江淮地区冬闲田的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研究

南方农机 2018

摘要:文章以江淮地区冬闲田为依据,探讨不同燕麦品种的地区适应性,对其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进行研究测定,以选择适应性强且产量高的燕麦品种,为江淮地区特殊气候条件下的高产栽培提供可靠依据。文章研究尚存不足,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燕麦品种 江淮地区冬闲田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要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草龟幼龟培育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中华草龟是消费者喜爱的水产养殖品种,市场前景广阔,适宜池塘、稻田养殖,也可用于观赏。该文从养殖设施、稚龟放养、养殖管理、饲料投喂、病害防控等方面阐述了中华草龟幼龟培育技术。

关键词: 中华草龟 幼龟 培育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白粉病及其抗性分子遗传研究进展

中国瓜菜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甜瓜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水果型蔬菜,但其产量和品质严重受到白粉病的影响。选育和推广抗白粉病甜瓜新品种是从根本上绿色、环保地解决白粉病危害甜瓜生产最为有效的方法,对甜瓜白粉病菌及其寄主抗性分子遗传机制的研究是加快抗病品种选育的前提和基础。笔者综述了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和分布、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生理小种的鉴别、白粉病菌的基因组特征,根据研究现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甜瓜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甜瓜 白粉病 抗性遗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砧木用葫芦新品种皖砧5号

农村百事通 2018

摘要:皖砧5号葫芦根系发达,植株生长稳健;抗枯萎病,叶部病害发生轻;生长后期耐高温多湿,不早衰。种子为小粒型,千粒重80~90克。嫁接大、中、小果型西瓜,果实大小、含糖量、瓜肉品质与自根苗无显著差异,产量比自根苗提高30%以上。适宜作早、中熟西瓜嫁接砧木用。干种直播育苗时,砧木较接穗提前9~10天播种;催芽播种育苗时,砧木较接穗提前6~7天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个引进猪种与圩猪杂交后代的屠宰性能及肉质性状比较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地方品种圩猪的最佳杂交父本,实验选择巴克夏猪、杜洛克猪、皮特兰猪、大白猪和长白猪分别与圩猪母猪进行杂交,杂交后代体重达90 kg时进行屠宰,进行肉质和肌肉成分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杜×圩、巴×圩被毛全黑,皮×圩除额头有块白毛外,其余被毛全黑,大×圩和长×圩猪被毛以白毛为主,伴有少许黑斑;皮×圩的屠宰率性能最佳,主要体现在屠宰率最高、背膘最薄、眼肌面积最大,其次为杜×圩猪;杜×圩在肉色评分、大理石纹评分、L_(24h)、a_(24h)、b_(24h)、失水率、肌肉总脂肪和游离脂肪含量均优于其他4个杂交组合;皮×圩的肌肉总蛋白质含量、肌肉总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最高;各杂交猪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均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建议选择杜洛克猪为生产优质黑毛猪肉的杂交父本;若只考虑生长性能和高瘦肉率,以皮特兰猪为宜。

关键词: 圩猪 杂交 屠宰 肉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

安徽农学通报 2018

摘要:该文介绍了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安徽资源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加快推进安徽省山泉流水养鱼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山泉流水养鱼 现状 发展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关键词: 皖茶4号 皖茶5号 选育试验 生育期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期刊栏目设置及传播效果评价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8

摘要:基于中国知网2013~2017年《安徽科技学院学报》的载文量、基金论文量、下载频次等相关数据,利用EXCEL和SPSS软件统计了《学报》主要栏目的相关评价指标,分析了主要栏目的传播效果.研究结果显示,栏目的载文量与传播贡献力并不成正相关,影响力才是决定期刊、栏目品质的决定因素.《学报》应在栏目的设置、策划及版面的安排上有所偏重,侧重传播效果较好的栏目,并要积极向专家、优秀的科研人员约稿、组稿,以提升期刊、栏目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栏目 传播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响应曲面法优化酶解豆粕蛋白制备降糖肽的工艺

食品工业科技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豆粕蛋白酶解制备降糖肽的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初始pH、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实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分析3个因素对酶解产物抑制活性响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pH9.5,酶解温度49.0℃,酶解时间5.5 h,料液比1∶20(w:v),加酶量2%(w:w)。此条件下,酶解产物的α-葡萄糖苷酶的实际抑制率为14.82%±0.23%,而预测抑制率为14.80%。研究结果为豆粕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豆粕降糖肽 酶解 响应曲面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夏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利用效率

农业工程学报 2018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氮肥一次施用对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探寻夏玉米全生育期一次性施氮技术,该文通过2a(2015-2016)在安徽省太和县砂姜黑土和东至县红黄壤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农民习惯分次施氮(SSB)、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RZF)和一次性条施尿素(BDP)对夏玉米产量、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玉米产量的顺序为RZF>SSB≈BDP>CK,RZF比SSB和BDP分别显著增产8.8%和9.8%。RZF的氮磷钾素积累均为各处理最高,氮肥表观利用率为50.1%~58.9%,比SSB和BDP分别提高8.3和12.4个百分点,并且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均最高。RZF的磷肥表观利用率为17.5%,比SSB和BDP分别显著提高18.1%和27.2%。同一施氮水平下,太和点的产量、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比东至点分别高31.5%、25.2%和46.3%。一次性根区穴施尿素提高了氮肥在耕层土壤的集中度,降低了氮素释放速度,达到缓控释肥的效果,能够显著增加玉米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可见,一次根区施肥能够替代当前习惯的分次施肥,实现作物高产稳产,对于化学氮肥减量施用、提高肥料利用率具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值得进一步研发施肥机械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 肥料 养分 根区施肥 夏玉米 产量 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