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多光谱成像技术的小麦品种快速无损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了研究多光谱成像技术对小麦品种快速无损鉴定的可行性,采用VideometerLab多光谱图像采集设备对5个小麦品种共500个样品在405~970 nm波段内的进行多光谱图像信息进行采集,获取其光谱、颜色和形态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对5个小麦品种进行定性鉴别,同时,基于光谱特征和光谱图像特征分别比较了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和随机森林3种模型的鉴定效果.结果显示:利用19个光谱特征值建立的模型中,BPNN识别模型效果最佳,其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为100%和91.25%.融合19个光谱特征和6个图像特征所建立的模型中,BPNN识别模型效果最佳,其建模集和预测集的识别率分别达到了100%和98.4%.结果表明,基于BPNN的多光谱特征融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小麦品种鉴定效率,为小麦品种的快速无损检测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关键词: 多光谱成像 小麦 特征融合 品种鉴定 无损 神经网络


不同干燥方式对封鳊鱼品质的影响
《水产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干燥方式对封鳊鱼品质及鱼肉理化性质的影响,试验采用自然、冷风、冷冻、冷风—热风联合和热泵5种干燥方式对封鳊鱼进行干燥,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鳊鱼质量损失、干燥速率、硫代巴比妥酸值、挥发性盐基总氮、水分活度、复水率、质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干燥的干燥速率低、鱼肉复水率差、氧化最严重、腐败程度较高,但弹性和咀嚼性较好;冷冻干燥的干燥速率最快,鱼肉复水率最高,氧化和腐败程度最低,但弹性和咀嚼性差;冷风干燥的干燥速率低,但鱼肉复水率较好,仅低于冷冻干燥,氧化和腐败程度也仅高于冷冻干燥,且弹性和咀嚼性最好;热泵干燥的干燥速率较高,但鱼肉复水率低、氧化和腐败程度均较高、质构特性较差;联合干燥的干燥速率较快,但鱼肉复水率最低、腐败最严重、质构特性差。


黄淮区不同年代冬小麦主栽品种根系性状及氮素利用率的差异
《麦类作物学报 》 2019
摘要:为探明黄淮区冬小麦主栽品种的根系性状和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变化趋势,以12个不同年代主栽品种为材料,采用根袋盆栽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能力与生产力及氮素利用率的年代差异.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推进,小麦籽粒产量、生物量、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显著提高,增长率分别为每年0.53%、0.38%、0.53%和0.59%,而氮素内部利用效率则呈下降趋势.小麦孕穗期和成熟期的根系总长、总表面积、总体积和平均直径均随着年代推移和品种改良呈显著下降趋势,其中成熟期的相应指标分别每年下降0.68%、1.48%、2.26%和0.78%;根系生物量和根冠比亦显著降低,而比根长则呈显著递增趋势.单位根表面积吸氮量随着年代推移而显著增加,平均每年增长2.09%.此外,近根区土壤硝态氮含量和硝化势随年代推移和品种更新有增加趋势.可见,近期小麦品种比早期品种在生产力和氮素利用效率上更具有优势,可能与根系生长冗余的降低、根系氮素吸收能力的增强、根冠关系的协调优化以及硝态氮营养的增强等有关.


我国‘砀山酥梨’主要产区栽培适应性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砀山酥梨的栽培适应性,量化其生态环境条件,为优化砀山酥梨栽培区域提供参考依据,系统调查、分析和讨论了全国砀山酥梨代表性产地砀山酥梨的立地条件、各类气候因子、土壤条件及其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特征。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对栽培适应性广泛,可在安徽省砀山县、寿县、陕西省蒲城县、山西省祁县、新疆库尔勒地区栽培;在云南省安宁县、禄丰县等地,因冬季温度偏高,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的影响。综合砀山酥梨主产区气候环境因子、发育特性和果实品质认为,砀山酥梨最适宜的气候条件在暖温带;最适宜的土壤类型为沙壤土或黄壤土,其pH约为5.8~7.6,有机质含量应在10 g·kg-1以上;年均温度约9.91~15.66℃,≥10℃的有效积温约3 832~5 240℃,生长期适宜的温度约17.00~22.40℃,休眠期适宜的温度在–4.5~7.2℃;年日照2 046~2 965 h;年降雨量应在441.8~739.8 mm,生长期平均相对湿度为55%~80%,休眠期相对湿度为54%~71%。


EM菌剂对青虾养殖水体环境因子及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2016年6月3-10日研究EM菌对野外虾塘环境因子(氨氮含量、亚硝态氮含量、pH值、透明度、叶绿素a含量、溶解氧含量)和浮游生物(浮游植物、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EM菌剂显著增加了水体的透明度,提高了叶绿素a、溶解氧含量,显著降低了氨氮、亚硝态氮含量,对pH值的影响不显著.试验期间虾塘出现的浮游生物包括整齐盘星藻(Pediastrum integrum)、新月藻(Closterium venus)、尖细栅藻(Scenedesmus acuminatus)、绿色裸藻(Euglenophyta viridis)、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方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quadridentatu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剪形臂尾轮虫(Brachionus forficula)、热带龟甲轮虫(Keratella tropica)、长三肢轮虫(Filinia longiseta)、真翅多肢轮虫(Polyarthra euryptera)、发头裸腹溞(Moina irrasa)、蚤状溞(Daphnia pulex)、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sei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Nauplius).统计分析显示,EM菌剂显著提高了藻类(除新月藻)和轮虫的密度,但对枝角类和桡足类的影响不显著.


基于显著性检测的蔬菜鳞翅目害虫图像自动分割算法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一种基于显著性检测的害虫图像自动分割算法(S-segmentation算法),首先利用显著性检测方法,结合图像局部区域的颜色距离和空间距离特征,对样本图像作预处理;然后采用无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处理显著检测结果图,可实现目标区域的完美分割,避免多次重复设置背景区域.通过对5种鳞翅目幼虫图像进行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分割准确性明显提高,平均分割精确度可达93.14%,较传统图像分割算法提高了约20%,并且复杂度低,运行效率高,分割精确度不受样本数量影响.进一步将该算法应用到体型和颜色多样化的鳞翅目成虫图像分割上,得到的平均分割精确度达到8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