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再生稻晶两优华占对安徽沿江生态适应性探索初报
《农业科技通讯 》 2019
摘要:晶两优华占在长江中下游全生育期为137 d左右,属于中迟熟品种类型。本研究从不同播种期对秧苗素质、两季产量、生育期及两季产量构成等因素综合分析,试验结果:安徽沿江区域再生稻播种期,一般中迟熟品种在3月底至4月初播种,可减轻育秧难度,利于培育壮秧,减轻大田缓苗期,有效避免7月下旬的高温阶段,实现9月20日前安全齐穗,达到头季稻和再生稻综合丰产目标。


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对水稻籽粒充实度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水稻籽粒充实度对未来大气CO_2浓度([CO_2])和温度相伴升高的响应,应用T-FACE(Temperature and Free Air CO_2 Enrichment)试验平台,以优质粳稻南粳9108为试材,研究[CO_2]升高(对照+200μmol·mol-1)和增温(对照+1℃)对水稻灌浆期和收获期不同粒位籽粒充实度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Ambient)相比,高[CO_2]增加了水稻产量和有效穗数,高温的结果与之相反。[CO_2]和温度升高下,2015年和2016年水稻分别减产4.0%和14.0%,有效穗数相应减少3.5%和5.4%。强势粒千粒质量最大,比饱粒、中势粒和弱势粒千粒质量分别提高了8.0%~11.7%、10.5%~15.0%和38.8%~63.9%。与Ambient相比,[CO_2]和温度升高对饱粒、强势粒、弱势粒千粒质量无显著影响,但[CO_2]升高显著提高中势粒千粒质量(P<0.05),增温极显著降低了中势粒千粒质量(P<0.01)。收获期,[CO_2]升高增加了强、弱势粒穗粒质量,减少了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增温降低了强、中势粒穗粒质量;[CO_2]和温度升高降低了水稻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粒质量。进一步分析,[CO_2]或温度升高水稻强、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增加,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减少。[CO_2]和温度升高两年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增加了33.1%,远高于强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幅(12.4%),中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平均减少了4.5%。收获期,强、中、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分别为9.9%~15.9%、73.2%~84.8%、5.2%~10.6%。因此,中势粒穗粒质量及其比例的减少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强势粒、弱势粒。2016年单穗粒质量和中势粒穗质量比2015年明显减少,导致2016年产量下降了17.3%~28.6%,增温加剧了产量的降幅,应与2016年水稻开花期高温、灌浆期多雨有关。综上所述,[CO_2]和温度升高下弱势粒占穗质量比例的增加及中势粒千粒质量、穗粒质量及其占穗质量比例的减少,导致[CO_2]升高不能弥补增温对产量的负效应。


一种小麦田间产量和均匀度的测量方;初
《耕作与栽培 》 2019
摘要:田间产量测定是小麦科研、生产、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提高小麦田间理论测产的准确度,表征田间群体结构、个体生产性能情况,利用固定-随机取样理论测产法,对2016-2017年度安徽省舒城县42个小麦品种进行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比较.结果 表明:1)42个品种理论测产与实收测产产量达到极显著正相关(r=0.612**),理论产量与实收测产系数比值变幅为0.6~1.4,变异系数为16.12%,均值为1.04,平均收获符合度为96.11%.2)品种间千粒重变幅为33.48~44.31 9,变异系数为6.46%,每667 m2有效穗变幅为14.46万~44.39万,变异系数为22.61%,穗粒数变幅为22.12~44.08个,变异系数为13.34%,单稳重变幅为0.87~1.81 9,变异系数为14.95%.3)单位面积有效穗能综合反映品种内群体均匀度和表征个体生产能力.42个品种单个品种有效穗变异系数为3.60%~23.93%,田间种植个体均匀度最好的品种为苏麦9号,个体差异最大的品种为镇麦168.4)单穗重是衡量小麦个体生产能力和整齐度的指标,42个品种单个品种单穗重变异系数变幅为2.17%~20.46%,单穗均匀度较好品种为苏麦9号,整齐度最差的品种为镇麦168.
关键词: 小麦 理论测产 实际测产 均匀度 群体 随机-固定取样


安徽马铃薯肥料利用现状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掌握安徽马铃薯生产基本信息和肥料施用情况,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研究与示范推广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对安徽界首、阜南、临泉、蒙城、怀远、舒城等市(县)典型种植户的马铃薯栽培模式、施肥数量、施肥类型和方法、产量等进行统计,研究肥料利用率和贡献率。[结果]安徽6个马铃薯产区氮肥利用率为22.95%~33.19%,磷肥利用率为6.34%~13.24%,钾肥利用率为40.88%~67.12%,肥料贡献率为58.81%~63.03%。[结论]针对安徽马铃薯生产中在肥料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化学肥料减施增效利用对策。


抹茶蛋黄酥加工工艺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通过正交试验筛选获得抹茶蛋黄酥的配方和焙烤工艺,其原料配方如下:水油皮(中筋面粉816.0 g、牛油286.0 g、细糖粉140.0 g、水376.0 g、抹茶粉21.2 g),油酥(低筋面粉532.0 g、牛油270.0 g、抹茶粉8.1 g),油红豆沙1 360 g(或莲蓉馅料1 440 g),咸鸭蛋黄56枚,经面粉原料分别混合、搅拌、辊轧制得的油酥皮包馅、成型后焙烤,烘烤温度(面火/底火)为198℃/180℃,烘烤时间23.5 min。按此配方研制的抹茶红豆沙蛋黄酥、抹茶莲蓉蛋黄酥质量较优。


不同体色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群体遗传结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CSCD
摘要:采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分析黄色(HS)、黑斑色(HB)、红纹色(HW)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3个不同体色群体平均观测杂合度在0.540~0.687之间;平均期望杂合度在0.562~0.631之间,各群体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距离、相似度、遗传分化系数、聚类树分析均显示HB与HW群体间遗传关系较近。STRUCTURE群体结构分析显示,3群体被分为2个亚群,HS群体集中在亚群Ⅰ,HB、HW群体集中在亚群Ⅱ。30个位点中的大多数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应增加选育群体的有效数量,防止种质衰退。符号检验和Wilcoxon符号秩次检验中HW群体显著或极显著偏离突变-漂移平衡,需进一步扩大选育群体。总体来说,3个不同体色翘嘴鳜群体遗传多样性较高,可作为开发新体色翘嘴鳜品系的基础群体。


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减肥增效对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在水稻生产中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差异。[方法]以籼型两系杂交水稻隆两优688组合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研究水稻专用控失肥、炭基长效肥、保持性肥料、活性增效肥、活性糖肽肥和常规复合肥对水稻生长、产量、肥料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施用水稻专用新型肥料促使水稻植株分蘖高峰期延长,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大幅增长;新型肥料处理减氮12.51%、减磷6.67%、减钾6.67%,节省肥料成本184.65 kg/hm~2,同时少施一次穗肥,节省人工成本1 125元/hm~2,尽管各处理小幅减产,但肥料农学利用效率和偏生产力明显提高,净收入总体提高。其中,与常规肥处理相比,活性糖肽肥处理有效穗数提高14.76%,每穗总粒数也小幅增长,增产4.8%,N农学利用效率和N偏生产力分别提高29.3%和19.6%,P和K农学利用效率均提高21.4%,偏生产力则均增加12.3%,增收2 573.85元/hm~2,减肥、节本、增效、增收效果最为显著。[结论]不同水稻专用新型肥料处理按增效增收效果表现为活性糖肽肥>炭基长效肥>活性增效肥>控失肥>保持性肥料。


湖南省永兴基地烟叶质量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9
摘要:从外观质量、感官质量、化学成分、加工质量稳定性方面对2015—2017年郴州永兴基地烟叶进行评价,得出以下结论。①外观质量:整体来看,近3年永兴基地烟叶外观质量较为稳定。②感官质量:永兴基地中上部烟叶感官质量稳定性较好,下部烟叶感官质量逐年有所提升。③化学成分:永兴基地烟叶烟碱含量上部叶和下部叶逐年降低,烟叶两糖比、钾氯比均在标准范围内;下部叶氮碱比近3年来逐年有所提高,各部位烟叶氮碱比均在标准范围内。④加工质量稳定性:从近3年烟叶模块变异系数结果看,2017年烟叶模块烟碱变异系数均小于2.815%,比2016年(均小于3.153%)略有提升,烟叶均质化加工水平得到稳定提高。
关键词: 烟叶 外观质量 感官质量 化学成分 加工质量稳定性 湖南永兴


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应用效果
《新疆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的应用效果.[方法]设置田间小区试验,5个处理,T1:不施肥(CK);T2:常规施肥;T3:常规施肥+叶面水溶肥;T4: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T5: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减量20%+叶面水溶肥,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棉花生育进程、产量构成及产量、经济效益和农学效率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施肥相比,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处理生育期没有明显变化,株高有所降低,果枝台数明显增加;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棉花铃数、单铃重而增产;籽棉收入、收益和农学效率均以棉花专用缓控释肥+叶面水溶肥处理最高.[结论]专用缓控释肥和叶面水溶肥配施适合推广应用,是一种省工、增收、增效的施肥模式.


高山越夏茄子设施避雨栽培技术
《长江蔬菜 》 2019
摘要:茄子是我国南北方夏秋季最主要的蔬菜之一,我国茄子的栽培面积约占世界茄子总栽培面积的42.14%。皖西大别山地区夏季气候凉爽,生态环境优越,较好地满足了高山蔬菜的生长发育条件,产品具有反季节补淡优势,极大地解决市场供应问题,是安徽山区经济发展、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