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日粮锌源和锌水平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铁、锌沉积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临床检查健康的(26±2)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断奶仔猪100头,按体质量和性别随机分为5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2000mg/kg氧化锌、基础日粮+3000mg/kg氧化锌、基础日粮+250mg/kg蛋氨酸锌、基础日粮+500mg/kg蛋氨酸锌。试验期14d。于断奶后0,7,14d,经前腔静脉采血,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清中铜、铁、锌水平。试验结束时,每组选5头仔猪放血致死,取心、肝、肾、脑、脾、胸腺组织,测定铜、铁、锌含量。结果显示,仔猪断奶后,血清中铜、锌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或P<0.01);添加不同锌源和锌水平的高锌日粮能提高断奶仔猪肝、肾、脑、血清锌的含量,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仔猪血清铜和心、胸腺铜以及脾铁水平(P<0.05或P<0.01),对血清铁及其他组织铁含量无明显影响。这表明高锌日粮能增加断奶应激仔猪体内锌水平,降低部分组织中铜、铁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微量元素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广东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可溶性糖和水浸出物是茶叶的主要品质成份。综述了近年来茶树生长发育必需的几种金属微量元素(铁、锰、铜、锌、钼)对茶树生理及茶叶品质影响的研究和应用结果,探讨了茶叶微量元素的应用前景,以期为茶园的合理施肥、较高品质茶叶的产出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玉米亚种5 SrDNA NTS序列分析及FISH定位方法比较
《激光生物学报 》 2010 CSCD
摘要:选取我国7个栽培玉米亚种材料,进行5 S rDNA的非转录间隔区(nontranscribed intergenic spacer,NTS)的序列分析,比较7个亚种材料NTS序列差异并进行聚类分析,探讨其亲缘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个材料的NTS区GC平均含量为45.67%,核苷酸位点变异位点个数1~15,转换/颠换率为0.83~2.0,特用玉米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7个材料主要聚为两大类,第一类群中包括甜质、马齿、硬粒、爆裂和蜡质5个亚种材料,第二类群中包括粉质和甜粉2个亚种材料。同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对5 S rDNA进行定位,探针标记分别采用荧光素标记和生物素标记。结果表明:生物素标记检测系统灵敏度高、杂交信号强,更适合于5 S rDNA重复序列的定位检测。
关键词: 栽培玉米亚种 5 S rDNA 非转录间隔区 荧光原位杂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长期施肥对旱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我们在安徽蒙城地区的一个长期肥料试验定位监测点开展了相关研究。采用镜检法对旱地土壤表层(0~15 cm)中土壤杂草种子的种类进行鉴定并计数,记录杂草种子22种,隶属15科。不同施肥处理区杂草种子丰富度以NP1/2K区最高(14.7种),PK区最低(10.7种);其中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栗米草(Mollugo pentaphylla)、醴肠(Eclipta prostrata)、泽星宿菜(Lysimachia candida lindl)四种杂草的种子密度较大,分别在不同的处理区占据优势;从整个试验区来看,烟台飘拂草(Fimbristylis stauntoni)在所有处理中的密度都比较大,处于优势地位。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农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物种多样性有显著差异:PK区Shanon-Wiener指数大于其他处理区,但是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低;NPK区Simpson优势度指数最高;PK、CK区Pielou均匀度指数大于其他处理区。田间杂草种子库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组成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Whittaker指数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较,半量的P和缺N的影响最显著,缺P次之,缺K和平衡施肥则没有显著影响。Sorenson群落相似性指数和Bray Curtis指数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与不施肥相比较,长期施用N、P、K肥能显著改变旱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本研究表明长期平衡施肥处理更有利于维持和保护旱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生物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苹果IRAP反应体系的建立和指纹图谱构建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已获得的苹果Ty1-copia类逆转座子LTRs建立了苹果逆转座子间扩增多态性(IRAP)技术体系,对影响IRAP-PCR扩增结果的若干因子进行了研究。优化的反应体系包含:2.5μL10×buffer,50 ng模板DNA,2.5mmol.L-1Mg2+,0.2 mmol.L-1dNTPs,0.4μmol.L-1引物,1 UTaqDNA聚合酶,反应体积为25μL;优化的PCR扩增程序为:94℃2 min;94℃1 min,退火1 min,72℃2 min,循环35次;72℃延伸10 min;退火温度根据引物温度设定。该IRAP体系分别用于‘元帅’和‘富士’的短枝和着色芽变指纹图谱的分析,构建的指纹图谱可以作为芽变鉴定的依据,表明这些突变可能系逆转座子转座插入或逆转座子间重组所致。
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SDE-GC/MS法对祁红毛茶初制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进行了跟踪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序样品中共检测到7类物质,包括醇类、醛类、酮类、酯类、酸类、饱和烷烃类、不饱和烷烃类,其中主要成分是醇类、醛类、酸类。在揉捻过程中香气成分中的醇类成分和醛类成分大幅度增加,而酮类组分和烷烃类组分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变化不明显;同时发现,香叶醇、正十六酸、芳樟醇及其氧化物、反-2-己烯醛、苯乙醛、植醇、顺,顺,顺-7,10,13-十六碳三烯醛、亚油酸、苯乙醇、苯甲醇和水杨酸甲酯等香气成分占红毛茶香气物质总量的83.78%,是祁红毛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对构成其特征风味成分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祁红毛茶 加工 SDE-GC/MS 微波固样 香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