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967条记录
粳稻光温敏核质互作不育系2310SA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310SA是含有BT型核质互作不育基因和光温敏核不育基因的新型粳稻雄性不育系,表现出育性稳定不育、米质优良、可恢复性良好、配合力较强等特点。选择适宜繁殖的光温条件、最佳扬花期、构建高产群体、巧用"九二○"和及时赶粉等综合技术,可实现2310SA高产繁殖。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不育系 2310SA 特征特性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的提取分离及分离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蚕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柱前衍生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不同前处理全蚕粉中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的提取分离效果,并研究其分离产物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超低温冷冻干燥、热风烘干和真空浓缩煎煮冷冻干燥所得全蚕粉中DNJ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494 9%、0.383 9%和0.607 6%;冷冻干燥全蚕粉粉碎粒度为0.15、0.25和0.425 mm时,DNJ质量分数分别为0.494 9%、0.321 5%和0.089 5%;用稀酸浸渍及阳离子交换树脂提取与分离全蚕粉中的DNJ效果最佳,分离物中DNJ的质量分数达到1.08%。浓度为40 mg/mL的全蚕粉分离物对肿瘤细胞的生长抑制率达92.27%,可使肿瘤细胞增殖能力完全丧失。结果提示:采用真空浓缩煎煮结合超低温冷冻干燥、超细粉碎和稀酸浸渍及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技术,可有效提高全蚕粉中DNJ的提取、分离效率,含DNJ的全蚕粉分离物对HeLa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全蚕粉 1-脱氧野尻霉素 低温冻干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 抗肿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评价30个草花品种

种子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30个草花品种进行为期两年的栽培试验,观测记录其生物学性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金盏菊等26个具有良好适应性和观赏性的草花品种,可直接应用于园林绿化,丰富了合肥地区草花资源。探讨了综合评价时的数据处理及加权关联度(即权重)分析在草花综合评价中的运用。

关键词: 草花 合肥地区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六安地区油菜氮磷钾肥效应研究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在安徽省油菜主产区之一的六安地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研究了施肥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钾、硼肥平衡施用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改善油菜的生物性状、提高产量、增加单位面积收入。其中,氮肥施用可明显提高油菜各生物学性状指标和油菜籽粒产量,同时也可以明显的提高籽粒和茎秆的比值;磷肥施用可以显著提高一级分枝高度、单株二级分枝数,在利于采收的同时可以提高籽粒产量;钾肥的施用可显著提高油菜一级分枝高度、单株一级分枝数、单株二级分枝数、每果角粒数、产量以及籽粒与茎秆的比值等。从产投比来看,虽然农民习惯施肥的产投比较高,但是没有实现利益最大化,而且生产实际中容易发生贪青晚熟、油菜倒伏等现象,变相浪费了资源,这说明习惯施肥中肥料资源配置并不合理;施用氮肥180 kg/hm2,磷肥90kg/hm2,钾肥120 kg/hm2,硼肥用量15 kg/hm2时可以达到产量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 油菜 氮磷钾硼 平衡施肥 产量 生物学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肥料配施对杂交中稻氮素积累与分配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大田试验,评价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对我国南方杂交中稻氮素积累与转移特性及氮肥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叶氮积累量、茎鞘氮积累量及植株氮素积累总量在配施有机肥处理与不配施之间在抽穗期、灌浆期、成熟期均存在显著差异;有机肥的配施有利于植株各器官氮素的积累。配施有机肥对叶及茎鞘氮的表观转运率影响差异不显著。配施有机肥的氮收获指数在成熟期以尿素配施饼肥最高,比尿素+控失剂并配施有机肥高15.2%。配施有机肥与相对应不施有机肥的氮肥利用率能提高10%左右。尿素+控失剂处理的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较高,分别比不施肥处理高50.6%,16.4%。品种间差异主要表现为叶氮积累量及氮素积累总量且在生育后期差异显著。因此,配施有机肥作基肥有利于叶氮、茎鞘氮及氮素积累总量的积累。氮素的表观运转率在不同的肥料处理及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间均无显著差异。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氮收获指数。

关键词: 水稻 肥料结构 氮积累与氮分配 氮肥利用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

关键词: 斑点叉尾鮰 致病性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某地区鸭大肠杆菌病与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的防治

湖南农业科学 2010 CSCD

摘要:2009年10~12月,对安徽某地区疑似发生鸭大肠杆菌病和鸭病毒性肝炎疫情的53个鸭场的病、死鸭的肝脏和心血,进行了细菌性和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结果表明:鸭大肠杆菌病发病率占45.3%,鸭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占22.6%,鸭大肠杆菌病与鸭病毒性肝炎混合感染占9.4%,未分离到细菌的占26.4%。经分离的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V、氨苄青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抗生素敏感。使用敏感药物并加强环境消毒能有效控制细菌性疫情。

关键词: 大肠杆菌 病毒性肝炎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Co γ射线辐照淀粉接枝丙烯酸制备高吸水树脂

核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Coγ射线辐照引发淀粉接枝丙烯酸合成高吸水树脂,探讨糊化温度、丙烯酸中和度、辐照剂量、丙烯酸用量和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制备树脂较好的工艺条件为:淀粉3g,初始加入蒸馏水21ml,90℃下糊化15min,丙烯酸中和度80%,丙烯酸与淀粉的比例(V/W)为3:1,0.9%的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0.5ml,辐照处理3kGy,真空干燥温度60℃。在上述条件下制备的树脂可吸蒸馏水766ml/g,吸自来水278ml/g,吸0.9%NaCl水溶液64ml/g。

关键词: 淀粉 丙烯酸 辐照 高吸水树脂 正交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藏猪繁殖性状多基因效应分析

遗传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藏猪是我国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繁殖力低。文章以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雌激素受体(ESR)、促乳素受体(PRLR)和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等基因作为繁殖性状主要候选基因,测定76头藏猪的基因型,分析单基因和多基因合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说明,在藏猪群体中,FSHβ、ESR和PRLR基因不同基因型繁殖性状差异显著,优良基因型分别为BB、BB和AA。藏猪RBP4基因只有2种基因型,对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FSHβ-ESR-PRLR基因的合并优良基因型为BB-BB-AA,多基因聚合效应高于单基因效应。

关键词: 藏猪 繁殖性状 主效基因 多基因合并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磷锌组合对小麦磷锌含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土壤通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盆钵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锌组合对小麦磷锌含量、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提高了小麦根系和分蘖期、成熟期茎杆磷积累量,降低了成熟期籽粒磷累积量。低磷水平下,施锌促进了小麦对磷的吸收累积,高磷水平下施锌效应则相反。施磷减少了小麦锌的累积量。低磷水平下,适量施锌能够提高小麦的锌积累量,高锌则降低了籽粒锌积累量。高磷水平下,施锌提高了分蘖期和抽穗期的小麦根部和分蘖期小麦茎杆锌积累量,高锌肥用量降低了成熟期小麦根部锌积累量。磷锌协同作用多发生在小麦生育前期,而磷锌拮抗作用主要发生在小麦成熟期。

关键词: 小麦 含量 积累 分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