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426条记录
安徽省全椒县水稻配方肥配方设计及效果验证

园艺与种苗 2015

摘要:[目的]推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发展。[方法]采用"大配方,小调整"策略,根据区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技术,磷钾肥恒量监控技术原理,设计安徽省全椒县不同乡镇的水稻配方肥配方(基肥,区域大配方)分别为14-16-15、17-12-16、13-14-18、17-20-8、24-9-12和20-15-10。为了验证配方的适用性,2011年,选取六镇镇17-12-16的水稻配方肥,开展田间效果验证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配方肥(大配方处理)比农户习惯施肥增产6.5%,增产主要源于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增加;配方肥的应用实现了氮磷钾元素更合理的搭配,从而实现氮肥利用率提高11.7%、磷肥利用率提高52.6%的增效作用。[结论]基于区域土壤养分供应设计的配方肥,可使农户增加收入750~4 305元/hm2,效益显著。

关键词: 水稻 配方肥 设计 效果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RVA谱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种植环境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淀粉黏滞性谱(RVA谱)的影响,选择5个携带有5类不同Wx等位基因的水稻单片段代换系,分别在4个生长环境下种植,对其稻米RVA谱进行测定分析,研究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RVA特征值的效应。结果显示,不同Wx基因型水稻材料RVA特征值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消减值、崩解值、最高黏度和热浆黏度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达到45.53%、29.75%、26.68%和26.17%;起浆温度和峰值时间变异系数较小,只有2.50%和2.96%。均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RVA谱特征参数的主要变异来源为Wx基因型变异,环境及环境与Wx基因型间互作对稻米RVA特征值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峰值时间以Wx基因型间变异最大,占总变异的97.01%;最高黏度的Wx基因型间变异最小,占总变异的57.51%。环境效应对RVA特征值影响方面,峰值时间、消减值和起浆温度受环境的影响较小,而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和崩解值则比较容易到环境影响。Wx基因与环境互作对崩解值、消减值和最高黏度影响较大,而对峰值时间和起浆温度影响较小。本研究结果可为优质水稻品种选育与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合的Wx基因型材料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种植环境 Wx基因型 淀粉RVA谱 单片段代换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安徽省水稻主要虫害的识别与防控

农业灾害研究 2015

摘要:介绍了2015年安徽省水稻重大害虫稻飞虱、稻螟虫、稻纵卷叶螟的危害症状和发生规律,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4个方面总结了这些害虫的防治方法,为安徽省水稻虫害防御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稻飞虱 稻螟虫 稻纵卷叶螟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智能水温控制系统鉴定水稻雄性核不育起点温度

中国稻米 2015

摘要:利用智能水温控制系统,设置22℃、23℃和24℃3个不同温度处理水平,对培矮64S、广占63S、Y58S、新安S和广茉S共5个两用核不育系分别经过5 d和7 d的处理,对其不育起点温度进行鉴定。试验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对不育系的抽穗有延迟作用且使抽穗历期拉长;5个不育系的不育起点温度除培矮64S为23℃外其余均为24℃。在起点温度鉴定中,育性诱导时期的掌握、低温处理后的材料管理、取样单穗的选择等环节对鉴定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关键词: 水稻 智能水温控制系统 雄性不育起点温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遗传及主要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了解水稻子粒钙、镁、铜、铁、锌和硒等矿质元素含量,以绿旱1号作为父本与102S、KD36S、7HS012及7HS013不育系为母本进行配组,对父本与杂交后代主要农艺及经济性状、水稻子粒中的矿质元素含量进行了遗传分析,并对各杂交后代的主要农艺性状和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以及各矿质元素含量间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农艺及经济性状多数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且LK3的农艺及经济性状均表现为最好。水稻子粒矿质元素含量与部分农艺和经济性状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且K、Mg、Zn、Se等元素含量与水稻产量密切相关。水稻子粒中矿质元素含量大小依次为P>K>Mg>S>Ca>Mn>Fe>Zn>Cu>Se,4个杂交后代的K元素含量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LK2、LK3和LK4的Fe元素含量也表现出超高亲分离现象。水稻子粒大量与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高,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次之,大量元素之间相关性最小,以7HS012不育系为母本得到的杂交后代农艺性状表现较好,矿质元素含量最高,7HS013次之,其他不育系表现一般。本研究为选育出耐旱及营养价值高的水稻新品种母本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矿质元素含量 主要农艺性状 遗传分析 相关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研究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水稻秧田期和大田期喷施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可促进秧苗生长,促进早期分蘖,增强水稻的抗逆性,提高水稻产量,可进一步推广示范应用。

关键词: 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肥 水稻 秧苗素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稳定氮肥用量和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效率的影响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稳定氮肥用量及施用方式对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氮肥利用效率、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稳定氮肥相比,10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100%稳定氮肥分次施用、85%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70%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分别增产53.1%、61.6%、39.7%和36.7%,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64.0%、80.9%、36.0%和32.3%,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0.4%、59.5%、37.4%和34.5%。与农民习惯等氮施肥相比,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分别增产5.7%和11.6%,植株地上部氮素总累积量分别增加9.9%和21.2%,经济效益分别增加5.8%和12.2%。等氮施用稳定氮肥较农民习惯施肥促进水稻对氮素的吸收累积,提高了产量,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稳定氮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氮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高于农民习惯施氮,且分次施用达到显著性差异,生理效率和偏生产力3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施用稳定氮肥能够提高土壤碱解氮含量,且随着施用量增加而增大。稳定氮肥施氮量在240 kg N·hm~(-2)且基肥与分蘖肥6∶4分次施用时,能较好地协调水稻高产与稳定氮肥合理利用的统一。

关键词: 稳定氮肥 水稻 产量 施用方式 氮肥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杂交水稻品种主要性状及产量差异的研究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4

摘要:采取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11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及产量表现。结果表明,淮两优527的分蘖能力最强,淮两优1141的分蘖能力最弱;徽两优6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61d,两优996生育期位居第二,为158d,其余品种的生育期均在149~151d之间;II两优838抗倒伏系数最高,淮两优527的抗倒伏系数最低,其余品种的抗倒伏系数介于二者之间;淮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实产分别位于第一、二、三位,较对照(新两优6号)增产均达极显著水平;淮两优527、农丰优256和Y两优1号、两优6326的实际产量分别位于第四、五、六位,较对照增产均达显著水平。因此,两优1141、两优996、II两优838可作为沿淮地区首选的推广品种,淮两优527、农丰优256、Y两优1号、两优6326也可在沿淮地区推广种植。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性状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叶片相对含水量性状的QTL定位分析(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4

摘要:水稻耐旱性较复杂,在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的性状可以作为品种参考依据。本文利用耐旱性好的籼稻品种"绿旱1号"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构建杂交F2群体,进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第4、6染色体上找到2个QTL位点,分别位于标记在4-27M与4-23M之间和6-3M和RM276之间,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范围为4.81%~6.43%。

关键词: 水稻 相对含水量 QTL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土壤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安徽沿江平原的稻麦轮作试验结果表明,施用钾肥可明显增加稻麦产量,但过多施用钾肥,产量呈现下降;除最高施钾处理外,水稻的钾肥效率也随施钾量的增加而提高,小麦则呈现相反的趋势。稻麦施钾收益差异与钾肥效率变化趋势一致;水稻和小麦地上部钾吸收量随着施钾量的增加,也呈上升趋势。水稻和小麦各处理籽粒氮、磷吸收量均高于秸秆,而秸秆钾吸收量明显高于籽粒;随着钾肥投入的增加,水稻和小麦钾吸收量也明显呈上升趋势,水稻收获后各处理钾素均出现亏缺,但随着施钾量的提高,钾素亏缺程度减轻;小麦施钾(K2O)117 kg/hm2以上时,农田钾素出现相应盈余。水稻或稻麦合计,钾肥利用率均随着施钾量增多呈明显下降趋势。从保证稻麦高产高效,维持土壤钾素肥力考虑,水稻施钾(K2O)156 kg/hm2、小麦施钾117 kg/hm2可作为类似生产条件农区的钾肥推荐用量。

关键词: 水稻 小麦 产量 钾肥效率 钾素平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