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模糊匹配)
434条记录
水稻上4种常用杀虫剂的施药因子与其残留水平的关系分析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杀虫剂在水稻上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次数与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农药残留水平的关系。[方法]供试农药为阿维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茚虫威,田间小区设置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及其1.5倍,施药次数为2、3次,采收间隔期为14、21 d,调查糙米、稻壳和稻秆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果]糙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为<0.001~0.04 mg/kg,稻壳中0.002~0.32 mg/kg,稻秆中0.001~0.12 mg/kg。[结论]施药剂量越大、次数越多、采收间隔期越短,农药的残留水平越高;农药的应用时期会影响其残留水平;稻壳和稻秆中承载了大部分的农药残留,稻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高于稻秆。

关键词: 水稻 杀虫剂 施药因子 残留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规律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田中的安全性,对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植株、土壤、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糙米、稻壳、植株、土壤中最终残留水平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SPE小柱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在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稻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7%~9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8%~7.11%之间;呋虫胺最小检出量为1×10~(-13) g,呋虫胺代谢物DN、UF最小检出量为5×10~(-13) g,在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5、0.05、0.05、0.005 mg/kg,实现了对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同时测定。呋虫胺在植株和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3、2.4 d,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CAC、欧盟和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中国尚未规定呋虫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呋虫胺 代谢物 水稻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以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与施低氮(150 kg·hm-2)两种处理的大田试验,研究了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氮素吸收利用及主要农艺性状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聚类、主成分等统计方法阐明性状间的相互关系,为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水稻重组自交系群体的氮素利用效率性状在施氮150 kg·hm-2条件下的变异系数较大;施氮促进了群体穗、茎秆、叶氮含量的增加和单株干物质总量(包括单株穗重、单株茎秆重和单株叶重)的提高。在两种氮环境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均与株高、穗长、单株茎秆重、单株干物质总量呈正相关,与茎秆氮含量、叶氮含量、穗氮含量呈负相关;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均与单株谷重、结实率、千粒重、穗总粒数和穗长呈正相关,与单株茎秆重、叶氮含量、单株叶重、单株氮素积累总量呈负相关。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茎秆氮含量、穗氮含量和单株茎秆重对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影响尤为显著,而对氮素籽粒生产效率影响更为显著的是穗数、穗总粒数与结实率。主成分分析表明,氮利用效率较高时,植株体内氮含量较低,尤其是茎秆的氮含量。因此,在大田低氮条件下,要注重筛选植株较高、茎秆较重的重穗型(穗较长,穗总粒数较多,结实率较高)株系;且具有较低茎秆与穗氮含量,尤其是较低的茎秆氮含量,将有利于氮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从中选出的氮高效品系如Q149与氮低效品系Q114等优良品系13份,可作为优质资源研究使用。

关键词: 水稻 重组自交系 施氮量 氮素利用效率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籼水稻品种引种鉴定与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2016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适宜于安徽省和县种植高产优质中籼水稻品种。[方法]对引进的11个水稻品种进行了农艺性状、生育天数和抗逆性等进行比较试验。[结果]11个水稻品种中,欣荣华优占、天优8012、中农2008、绿雨2号、国抗9号、天禾168、两优福稻5号和HW15等8个品种产量超过对照,其中以中农2008产量最高,为11 413.5 kg/hm2,比对照增产28.86%。[结论]中农2008、天禾168、HW15综合表现较好,适宜安徽省和县地区种植。

关键词: 水稻 杂交品种 引种试验 安徽和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水稻旱灾的防灾减灾对策

农业灾害研究 2016

摘要: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水稻集中产区和商品粮基地。近几年安徽旱灾频发,严重影响了水稻的种植。文中简要介绍了安徽省水稻种植和历史受灾情况,分析了干旱对水稻生长与产量的影响,并提出了应对水稻旱灾的防灾减灾措施,以期为今后水稻旱灾的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安徽 水稻 旱灾 防灾减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农学学报 2016

摘要:针对皖南山区冷浸田农户水稻养分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调控该区氮肥用量,合理调配磷钾等养分的施用,达到提高作物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目的。通过农户调查的方法研究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冷浸田特征和水稻养分吸收规律调控养分,研制冷浸田专用配方肥,并通过示范试验。调查结果表明,农户间施肥量差异大,过量与不足现象并存;养分施用不平衡、偏施氮肥的现象比较普遍;氮肥施用时期不合理,与水稻生长发育需求不同步;没有考虑环境养分供应与水稻养分动态需求特征。研制的专用配方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冷浸田水稻专用肥处理均获得了最高产量,比农民习惯增产23.08%~32.39%,有很稳定的增产效果;增施白云石比水稻专用肥产量增加8.95%。皖南山区冷浸田水稻养分管理不合理是限制水稻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合理调控冷浸田氮肥用量和氮肥的运筹方式,调配其他养分的施用,可以明显提高水稻产量。

关键词: 皖南冷浸田 水稻 施肥调查 养分管理 问题与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研究

中国稻米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机插水稻的生育特点,在安徽沿江地区开展了机插单季稻高产高效肥料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控氮减磷增钾配方施肥技术适合机插水稻,其措施主要包括:氮肥基施量应控制在108 kg/hm~2以内,氮肥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4∶4∶2;磷肥基肥、穗肥比例为8.5∶1.5;钾肥基肥、穗肥比例为7∶3或4.6∶5.4。当目标产量为9 000~9 750kg/hm~2时,机插一季稻配方施肥推荐用量为:每hm~2施N 195~210 kg、P2O572 kg、K2O 120 kg。穗肥氮、磷、钾肥分别占其总量的20%、15%、54%时,机插稻群体和产量构成较合理,有利于高产高效。机插一季稻群体生长量大、生育期较长、耗钾量多,穗期补施钾肥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关键词: 机插 水稻 高效 肥料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测定了氯虫苯甲酰胺在水稻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稻田水和土壤样品采用丙酮提取,水稻样品用乙腈溶液浸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HPLC紫外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水稻植株、谷壳、糙米中氯虫苯甲酰胺添加浓度为0.005~1.0mg/kg时,平均回收率为85.06%~95.83%,变异系数在2.08%~5.77%之间。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稻田水0.005mg/kg,土壤0.01mg/kg,水稻植株0.02mg/kg,谷壳0.02mg/kg,糙米0.01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3.1~5.0d、6.6~9.0d、8.0~9.9d。以33.86g/hm2和50.80g/hm2间隔14d施用氯虫苯甲酰胺2次和3次,末次施药21d后氯虫苯甲酰胺的最高残留量为:土壤0.217mg/kg,水稻植株0.879mg/kg,谷壳0.389mg/kg,糙米0.018mg/kg。氯虫苯甲酰胺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我国和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及欧盟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关键词: 氯虫苯甲酰胺 残留 水稻 稻田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药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农业灾害研究 2016

摘要:以安徽省为例,从介绍水稻药害受害概况出发,论述了水稻遭受农药药害的症状,分析了水稻农药药害的发生原因,详细阐述了水稻农药药害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开花期用药、合理选用农药、施药方法恰当及严格遵守配制标准等方面,并阐述了农药药害的补救措施。

关键词: 水稻 药害 安徽省 补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色纳米硒在水稻和柑橘上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品黑一号水稻和砂糖桔对同一硒含量水平下2种营养液中硒的富集能力以及硒元素对2种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营养液都能生产出符合标准的富硒农产品,红色纳米硒营养液比亚硒酸钠溶液使用时更安全、更有效,其促进水稻吸收硒的效率是亚硒酸钠的2倍,所形成的水稻和柑桔产量也比施用亚硒酸钠溶液高。

关键词: 红色纳米硒 水稻 柑橘 富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