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交优势及配合力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我国不同大麦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以我国不同产区的17份大麦品种(系)及其按NCⅡ设计配制的72个杂交F1为材料,考察其两年度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产量相关性状的表现,分析各性状的杂交优势与配合力。结果表明,株高正向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组合比例最高,两年分别为1.00、1.00与0.97、0.95,其次为穗下节间长、穗长及千粒重;穗粒数与单株穗数的MPH与HPH变幅较大,其次是单株粒重与千粒重。株高的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CA)的效应值和变异最大,其次是穗粒数与千粒重,穗下节间长、穗长、单株穗数及单株粒重相对较小。被测性状F1表型与GCA及SCA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可为我国不同产区大麦品种间的杂交育种及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大麦 产量相关性状 杂种优势 配合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工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分析了在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下放职称评审权的新形势下,开展职称自主评审对推动农业科研单位人事管理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探讨了自主评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职称功能定位、评价标准、评审方法、聘用考核等"四大难题",有针对性提出把好职称评审"四个关口",合理搭建职称评审体系,保障职称自主评审科学高效运行,有效运用职称评审"指挥棒"激发调动广大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职称 自主评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黄的人工栽培与应用研究进展

北方蚕业 2018

摘要:桑黄是一种珍稀的药用真菌。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桑黄的分类学、生物学特征、活性成分与药用机理、栽培方法与加工提取工艺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目前桑黄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中药现代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桑黄 分类学 药用成分 栽培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草—畜”耦合中大麦饲草料生产技术模式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摘要: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我国广大农区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根据我国饲料大麦传统利用方式,并结合近年来对大麦青饲利用技术研究的成果,提出"农—草—畜"耦合中的大麦饲草料5种生产技术模式,分别为"大麦放牧(刈割)—青草-干草""大麦放牧(刈割)—青草-青贮""大麦放牧(刈割)—青草-籽粒秸秆""大麦籽粒秸秆"及"大麦青贮饲料",以期为农技人员开展种养结合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农—草—畜耦合 大麦 饲草料 生产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15年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安徽点实验室鉴定报告

安徽农业科学 2018

摘要:为了鉴定、评价新选育蚕品种在安徽省的适应性、稳产性、丰产性、抗逆性、茧丝质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按照《国家桑蚕品种试验实验室鉴定实施方案》的要求,于2015年春、秋蚕期对10对蚕品种进行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参鉴蚕品种试验成绩各有高低,客观反映了各参鉴品种在安徽实验室鉴定点的饲养情况及性状表现。与对照蚕品种秋丰×白玉、9·芙×7·湘相比,参鉴的7对蚕品种春秋蚕期的茧层率高0.64%~13.04%,多数参鉴蚕品种的万蚕收茧量高。秋蚕期,5对品种的茧丝长均优于对照蚕品种。但参鉴品种虫蛹率均低于对照蚕品种9·芙×7·湘。

关键词: 桑蚕品种 国家鉴定 强健性 抗逆性 茧丝质量 安徽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麦绿植体饲用方法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8

摘要:大麦是典型的粮、经、饲"三元"作物,我国饲用传统主要是利用其籽粒,对其绿色植株用作饲料了解甚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草食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迅速发展,对青(贮)饲料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对大麦青饲利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实践的基础上,本文归纳介绍了利用大麦绿植体放牧、青刈、青贮及干草制作等饲用方法,以期为草食畜禽养殖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 大麦 绿植体 青饲青贮 干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议安徽省茶产业创新发展举措

茶业通报 2018

摘要:新时代的茶产业作为安徽省优势特色产业的重要方面,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及实施扶贫攻坚工程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提出,在以人为本、以科技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的基础上,依靠"发掘竞争优势、构建良好外部环境、凝聚创新人才、发挥基层动力、着力全球战略布局、绿色发展"等六个举措,推动安徽省茶产业创新发展进程,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关键词: 新时代 茶产业 安徽省 创新发展 扶贫攻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豌豆品种皖豌1号及配套栽培技术

中国种业 2018

摘要:皖豌1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豌豆品种,以地方资源蒙城白豌豆为母本、中豌4号为父本,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在2010-2011年2年的品种生产试验中都表现出产量高、综合抗性好和抗倒伏的特点。2012年通过安徽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皖品鉴登字第1014001)。

关键词: 豌豆 皖豌1号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研究

农业经济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协调发展可延伸农业经济增值空间、拓展农业文化功能、强化农业生态功能,促进农村社会整体发展,有力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进程。本文以安徽为例,从美丽乡村建设视域探讨了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融合模式及可供借鉴的外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经验,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培育农村产业融合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产业融合 经营主体 利益联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抗根肿病资源创新与利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作物学报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肿病是原生动物界根肿菌门根肿菌属芸薹根肿菌(PlasmodiophorabrassicaeWor.)侵染引起,并专性危害十字花科作物的一种传染性强的土传病害。近些年来,加拿大和我国油菜的安全生产均受到根肿病的严重威胁。本文简要介绍了根肿菌的生物学特性、分类及主要防治途径,重点总结了在根肿病抗性资源发掘、抗病基因遗传定位和克隆以及抗病育种等方面的进展,分析了目前我国油菜根肿病综合防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与展望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油菜抗根肿病遗传育种的高效顺利开展提供技术支持,进而保障油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油菜 根肿病 资源发掘 抗性基因定位 抗根肿病育种 进展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