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建设现状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 2018
摘要: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形势下,对目前农业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现状及领导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选配机制、加强领导干部队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3个方面提出了加强科研事业单位领导队伍建设的建议。


安徽地区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国畜禽种业 》 2018
摘要:为了解安徽地区鸡群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现状,采用鸡白痢抗体平板凝集试验对安徽地区不同饲养规模、养殖方式、品种、生物安全和净化措施条件下鸡白痢血清流行病学进行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鸡白痢血清抗体的平均阳性率为25.54%,最低为0%,最高达90%。小农户鸡白痢阳性率(54.62%)高于规模(27.64%)和中小规模鸡场(17.52%);散养方式(54.62%)下鸡白痢阳性率高于平养(23.96%)和笼养(18.09%);不同品种的鸡白痢阳性率有明显差异,总体而言,地方品种鸡阳性率高于成熟的商品化品种鸡。鸡场采取的严格生物安全措施和净化措施能显著降低鸡白痢阳性率。综上所述,安徽地区鸡群中存在普遍鸡白痢沙门氏菌感染,感染水平的高低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生物安全水平和净化措施是关键因素。


不同做形干燥方式对名优祁红香气成分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以2种做形干燥方式,2种含水率和3种不同温度为自变量,对应采用2×2×3三因素随机分组实验设计,另加2个对照,共有14个处理组。其中,做形干燥方式:手工做形干燥、机制做形干燥,记为S、J;含水率:15%、20%,以A1、A2表示;做形干燥温度:110、130、150℃,以B1、B2、B3表示)名优祁红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14组红茶中共鉴定出105种香气组分,主要成分为醇、醛、酯、酮、碳氢、苯环和酸类等7类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中以醇类化合物种类最多,其次为醛、酯和烃类化合物,以及少量的酮类和其他物质,其中,150℃做形干燥组(SA1B3)检出的香气成分种类最高,达70种,高出对照组(CK1)15种;最低是手工20%含水率130℃做形干燥组(SA2B2)和机制20%含水率110℃做形干燥组(JA2B1),为47种,低于对照组。对比手工做形干燥组和机制做形干燥组红茶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发现前者醛类、酮类、烃类均高于后者,分别高出10.76%、11.67%、3.09%;酯类低于后者,低出21.53%。因此,不同做形干燥处理下的名优祁红,其香气成分在种类和数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且最优做形干燥方式为手工做形干燥、含水率15%、做形干燥温度150℃。
关键词: 名优祁红 做形干燥方式 挥发性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GC-MS)


鸡粪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简介
《科学种养 》 2018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畜禽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养殖业的发展为国民提供了丰富的畜禽肉蛋奶产品,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畜禽养殖业养殖模式逐渐向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及其他废弃物也大幅度增加。这些废弃物直接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沉重的压力,也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最主


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的转录组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0Co辐射诱变籼稻品种"Ⅱ-32B",筛选得到一个水稻幼苗条纹突变体yss1,该突变体在水稻五叶期前表现出明显的条纹叶表型;色素分析表明yss1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明显低于野生型,五叶期后突变体和野生型无显著差异。利用转录组分析水稻三叶期野生型和突变体yss1中的基因表达,表明与野生型相比,yss1中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432个,其中274个表达上调,158个表达下调。GO分析显示叶绿素合成途径中多数基因表达上调,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相关基因受到不同程度地调控。因此,推测YSS1基因通过调节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进而调控光合色素的合成。
关键词: 水稻 幼苗条纹 叶绿素合成 类胡萝卜素合成 转录组分析


水肥耦合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探明不同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产量的影响,通过大田试验的方法,设置管状施肥、地膜覆盖、炭基改良剂和保水剂,4种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结合当地常规管理方式开展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园温、湿度和茶叶的产量及品质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保水剂处理和管状施肥处理相对于对照处理的优势最为明显,尤其是保水剂处理对保持茶园适宜的温湿度效果显著。不同的水肥耦合方式对茶叶新梢的芽叶比例分布情况也有明显的影响,T4、T3的1芽1叶和1芽2叶所占的芽叶比例均明显高于CK,达显著差异水平。T4、T3处理的茶园可以显著提高高档芽叶比例,并可以更好的保持芽叶的持嫩度,使得高质量茶园鲜叶维持更为持久的采摘时段。T4、T1、T3处理的茶叶百芽干重和干茶产量均大于对照处理,百芽干重分别比对照高18.2%、10.3%和9.1%,干茶产量分别比对照高16.7%、13.5%和10.6%。


小麦Wcor15基因上游调控区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克隆小麦Wcor15基因启动子序列和预测可能的表达调控途径,试验设计特异引物采用PCR方法从小麦基因组DNA中直接进行扩增并测序,用Neural Network Promoter Prediction、Promoter SCAN、Promoter 2.0和Meth Primer软件对启动子结构进行分析,PLACE在线分析预测可能的顺式作用元件。结果表明:克隆获得了一段长度为2 046 bp的Wcor15基因上游调控区序列,软件预测显示该区域含有4个可能的启动子,除了具有一般启动子的CAAT-box、TATA-box典型结构外,还含有CBFHV、ACGTATERD1、ABRELATERD1、ARR1AT、CANBNNAPA应答非生物胁迫、激素等重要作用元件。序列比对发现小麦Wcor15启动子与拟南芥cor15a、大麦cor14b的一致性分别为36.92%和40.29%。


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公母比例研究
《中国家禽 》 2018 北大核心
摘要:为筛选出最佳公母比例并改善本交笼养殖工艺,试验研究了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不同公母比例对其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的影响。800只体重相近的海兰褐父母代种鸡饲喂于三层本交笼,试验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3笼。试验一组每笼饲喂6只公鸡和44只母鸡(6♂+44♀),试验二组5♂+45♀,试验三组4♂+46♀,试验四组3♂+47♀。测定各组试验鸡产蛋性能、羽毛覆盖程度和抗体滴度。不同公母比例对蛋重、受精率、入孵蛋孵化率和母雏初生重有显著影响(P<0.05),特别是试验一组至试验四组的受精率呈下降趋势,并且试验一组的入孵蛋孵化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组(P<0.05),对产蛋性能、死淘率和羽毛覆盖程度没有影响。此外,H5 AIV(Re-9)和NDV在各组公鸡血液中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本交笼养种鸡产蛋后期应适当增加公鸡数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