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长期不同磷肥施用量对砂姜黑土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安徽蒙城砂姜黑土氮磷钾肥肥效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选取P0(不施磷肥)、P1(P2O545 kg/hm2)和P2(P2O590 kg/hm2)3个磷肥施用梯度,采用现代高通量测序技术,探索长期施用磷肥对真菌多样性、群落组成和种间关系的影响.结果 发现真菌多样性随磷肥施入量增加而降低,且与全磷和有效磷均成显著负相关.磷肥施用导致真菌群落组成发生明显改变,冗余分析结果表明这与全磷和可溶性有机碳密切相关.P1和P2中子囊菌门和子囊菌纲显著升高,而被孢霉菌门和被孢霉菌纲则显著降低.在属水平上,施磷处理中腐生营养型真菌显著升高,而病原型和共生型真菌显著降低:其中P0中Sagenomella、Simplicillium、Magnaporthiopsis、Schizothecium和Nigrospora等5个属相对丰度最高;P1中Plenodomus、Penicillium和Arthrobotrys相对丰度最高;P2中Cyphellophora、Zopfiella、Guehomyces、Mortierella和Mucor等5个属相对丰度最高.网络分析发现施磷后真菌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升高,物种间正相关关系增加,负相关关系减少.因此在砂姜黑土区长期施用磷肥可降低真菌多样性,增加土壤中腐生营养型真菌、减少共生或病原菌数量,同时提高物种间网络复杂度和稳定性.以上结果表明磷肥施用对促进土壤养分循环,控制植物病害、维持地下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砂姜黑土 磷肥 高通量测序 真菌 网络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氮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田间试验,采用密闭室连续抽取法研究不同水分和氮肥管理条件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以期为减少水稻生产中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氨挥发损失主要发生在基肥阶段,氨挥发量占当季损失量的52.92%~90.78%;氮肥管理模式显著影响氨挥发损失,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能显著降低8.27%~14.22%的氨挥发损失.在常规施肥1〔m(基肥):m(分蘖肥):m(穗肥)=5:2:3,肥料种类均为普通尿素,N1〕条件下,控制灌溉处理氨挥发损失较常规灌溉处理显著降低10.04%(P<0.05).各施肥处理氨挥发量与同期田面水NH4+-N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综合氨挥发排放强度分析,控制灌溉和采用普通尿素与缓释尿素配施的一次性基施组合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

关键词: 水分管理 氮肥管理 稻田 氨挥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养猪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污染状况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了解安徽省养猪场所用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保证养殖场的正常健康生产。[方法]于2017年5—11月对安徽省内不同规模的5家养猪场共采集饲料391组,其中小猪料134组,大猪料257组。用酶联免疫法测定黄曲霉毒素B_1含量。[结果]养猪场饲料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较为普遍,污染率高达99.5%,饲料黄曲霉毒素B_1在饲料中的分布与季节也有一定相关,6—7月梅雨季节,黄曲霉毒素B_1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同时用料塔储存的饲料,比单纯用饲料库储存的饲料,其黄曲霉毒素B_1污染情况更加严重。[结论]该研究为企业正常健康生产和人类的动物性食品安全检测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_1 养猪场 污染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华鳖MyoD1基因SNP鉴定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分析

生物技术通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生肌决定因子1(MyoD1)基因多态性与中华鳖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采用直接测序法在MyoD1基因上共检测到6个SNP位点(T-49G、A-38G、C91T、A187T、C880T和T1522A),其中C880T位于外显子上,属于错义突变。对从同批繁殖、同块稻田养殖的2冬龄中华鳖群体中随机选取的178只个体中各位点的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所有位点在中华鳖群体中的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平均观测杂合度和平均期望杂合度分别为1.636 5、0.349 3和0.375 4,除A187T位点外,其余5个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各位点与中华鳖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T-49G位点G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TT基因型,A-38G位点AG基因型个体的背甲宽显著大于AA基因型,A187T位点TT基因型个体的体高显著大于AA基因型,T1522A位点AA基因型个体的体质量显著大于TT、TA基因型,其余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的生长性状均不存在显著差异。T-49G、A-38G、A187T和T1522A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可作为中华鳖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候选标记。

关键词: 中华鳖 生肌决定因子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生长性状 关联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曲霉毒素B_1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为研究不同剂量黄曲霉毒素B1(AFB1)对肥育猪生长性能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体重为(80±2)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肥育猪2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7头,分别饲喂4种不同处理日粮,即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20、100、200μg/kg纯品AFB1(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预试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相较于对照组,高剂量组猪的日增重和采食量极显著降低(P<0.01),耗料增重比显著上升(P<0.05);高剂量组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极显著下降(P<0.01),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丙二醛(MDA)极显著上升(P<0.01),试验猪肝脏中SOD、GSH-PX、GST、CAT活性较对照组均有极显著下降(P<0.01),MDA含量极显著上升(P<0.01)。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食用含有200μg/kg AFB1的被污染饲料会严重降低肥育猪生长性能和机体抗氧化能力。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肥育猪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绵羊肺炎支原体安徽株p113基因PCR检测与序列分析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9

摘要:旨在应用基于p113基因特异性的PCR方法对绵羊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ovipneumoniae,Mo)安徽流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已报道的Mo p113基因引物,采用PCR方法对前期分离的Mo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进行p113基因扩增,并对菌株的p113基因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建立的PCR方法,4株Mo临床分离株均可扩增到大小约为287 bp的特异性目的片段;安徽流行株AH01、AH02、AH03和AH04的p113基因序列两两之间的相似性均在95%以上,与Mo ATCC 29419和Mo贵州流行株GZ-QX1的p113基因序列相似性在88.6%~89.3%。提示基于p113基因的PCR方法可以用于绵羊肺炎支原体的分子生物学鉴定,为开展由Mo引起的绵羊和山羊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科学防控提供了新方法。

关键词: 绵羊肺炎支原体 p113基因 PCR 序列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免疫抗体的ELISA检测 及其与琼脂扩散试验相关性分析

养猪 2019

摘要:为了解不同免疫程序对母猪初乳中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抗体水平的影响,以及PEDV抗体的ELISA与琼脂扩散试验(琼扩试验)检测相关性,选取5家免疫程序不同的大型猪场,用PEDV IgA抗体ELISA检测试剂盒对其初乳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选OD值大小不同的5组初乳样本,琼扩法检测其PEDV抗体效价并分析.结果显示,5家猪场初乳PEDV IgA抗体阳性率均较高,阳性率为94.00%~100%,阳性样本平均OD值为1.8588~2.1480,差异不显著;PEDV抗体琼扩几何平均效价与ELISA检测的OD值存在正相关性.分析表明,母猪产前进行猪流行性腹泻活疫苗和灭活苗各一次的组合免疫较为合理;对PEDV抗体检测琼扩法一定程度上可做为ELISA法的替代.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 初乳 免疫抗体 免疫球蛋白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池塘蟹虾鳢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与经济效益分析

现代农业 2019

摘要:为探索河蟹池塘提质增效生态养殖模式,在集成微孔增氧、水草动态平衡养护、水质调控、螺蛳分期投放等水环境生态营造技术基础上,引入了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名优鱼类--沙塘鳢和细鳞斜颌鲴,开展了池塘河蟹-青虾-沙塘鳢-细鳞斜颌鲴生态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河蟹 青虾 沙塘鳢 细鳞斜颌鲴 生态混养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和性状相关分析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对95份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间的性状差异显著;甘蓝型油菜的生物学特性多样性丰富,存在广泛变异,14个性状表现不同程度的差异,变异系数在6.66%~111.88%;对14个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均达极显著的有株高与有效分枝高度、主花序长度,全株角果数与有效分枝数、主花序角果数,有效分枝数与主花序长度,硫苷含量与芥酸含量,脂肪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与芥酸含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76、0.38、0.52、0.50、-0.30、0.80、-0.63、0.33,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90、0.73、0.46、0.47、-0.56、0.85、-0.57、0.58;主花序长度和有效分枝高度相关系数不显著,但偏相关系数极显著(-0.73)。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咯菌腈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行为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9

摘要:建立了咯菌腈在葡萄和土壤中的高效液相色谱的残留分析方法,并在安徽和河北进行了40%咯菌腈悬浮液在葡萄上残留的田间试验,研究了咯菌腈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葡萄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提取,弗罗里硅土小柱净化;土壤样品通过乙腈提取,QuEChERS方法净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在0.05~10mg/L在范围内,咯菌腈质量浓度与对应的峰面积间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30.951x-0.417 1,R2 =0.999 8,在0.02、0.2和2mg/kg 3个添加水平下,咯菌腈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8.2% ~95.8%,相对标准偏差为0.8%~7.1%,最小检出量为5×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2mg/kg.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咯菌腈悬浮液在葡萄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分别为5.6~8.0d和6.0~9.8d.最终残留量测定结果显示40%咯菌腈悬浮剂,用于防治葡萄灰霉病,施药剂量不超过133.3mg a.i./kg(制剂3 000倍液),最多施药3次,安全间隔期为7d.

关键词: 咯菌腈 葡萄 残留 高效液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