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对污染林地土壤重金属淋失和有效性的影响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土柱淋溶装置,研究模拟酸雨条件下生物炭不同施用量(0,1%,2%和5%)对复合污染林地土壤重金属淋失和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淋滤液pH值、电导率和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均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生物炭施用不同程度地增加淋滤液中Cd、Cu和Zn的含量,相较于不施生物炭,1%,2%和5%生物炭施用量下Cd、Cu和Zn的累计淋失量分别提高28.3%~298.3%,25.3%~187.0%和27.5%~217.6%。不同处理间Pb的淋失总量无显著差异。生物炭的施用能使淋溶后土壤pH值提高0.03~0.09个单位,有效态Cd、Cu、Zn和Pb含量分别下降0.9%~6.5%,23.3%~30.6%,15.2%~24.2%和24.8%~31.8%。综合而言,酸雨作用下尽管生物炭能增加林地土壤中重金属的淋失量,但考虑到其淋失量远小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的减少量,生物炭仍可作为修复污染林地土壤的一种备选材料。
关键词: 生物炭 重金属复合污染 淋溶 模拟酸雨 溶解性有机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15年在河北石家庄鹿泉市3502农场、湖北省襄阳市农科院合肥试验基地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肥试验基地同时开展了3种新型杀菌剂(70%代森联、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与传统杀菌剂50%多菌灵的田间对比试验,以评价它们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该年份3个试验点花生叶斑病均发生严重;在3个试验点杀菌剂处理小区花生叶斑病的扩展速度均慢于对照小区,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小于该试验点的对照小区。与常规药剂多菌灵相比,喷施55%多菌灵·氟硅唑和20%烯肟菌胺·戊唑醇在石家庄试验点防治效果分别提高21%和1%,荚果和籽仁产量分别提高13%、9%和15%、10%;在襄阳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的防效提高10%~34%,比多菌灵处理的荚果和籽仁产量增加9%~17%和9%~18%;在合肥试验点,3种新杀菌剂比多菌灵防效提高6%~10%,但荚果和籽仁产量不及多菌灵处理。
杀菌剂SYP-4288对几种常见土传病害的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盆栽试验测定了杀菌剂SYP-4288对立枯丝核菌引起的棉花立枯病、大豆疫霉根腐病及瓜果腐霉菌引起的黄瓜猝倒病的防效。结果表明,SYP-4288推荐剂量下对3种病害具有较好防效。最高推荐剂量下对棉花立枯病、黄瓜猝倒病和大豆根腐病防效分别为72.67%±10.59%、100%和82.62%±12.48%。SYP-4288对西瓜枯萎病田间药效试验表明,SYP-4288最高推荐剂量下对西瓜枯萎病防效为56.82%~66.51%,好于或相当于对照药剂。基于室内与田间药效试验结果,SYP-4288可以推荐用于防治瓜果蔬菜常见土传病害。
关键词: SYP-4288 土传病害 室内盆栽试验 田间药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审计结果的科研经费管理策略
《会计之友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2015年第2号公告:中央部门单位2013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结果》,从审计结果剖析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探讨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农艺措施对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及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
《水土保持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巢湖沿岸坡耕地水土和养分流失监测的定位试验,于2014—2015年连续2a进行观测,研究小麦—芝麻模式下,植物篱(黄花菜)(PH)、植物篱+秸秆覆盖(PHS)和等高垄作(CR)3种农艺措施对水土和径流氮输出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植物篱、植物篱+秸秆覆盖和等高垄作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量和土壤流失量,3种农艺措施的降低效果依次为PHS>PH>CR。与CK(当地常规耕作)相比,PH、PHS和CR处理平均分别减少24.5%,36.5%和19.7%的径流流失和31.0%,45.6%和25.4%的土壤流失,表现出显著的水土保持作用,且减沙效果大于减流效果。3种农艺措施显著降低了径流液颗粒态氮(PN)的浓度,提高了溶解态总氮(DTN)、硝态氮(NO~-_3—N)和溶解态有机氮(DON)的浓度,但对总氮(TN)和铵态氮(NH~+_4—N)浓度无显著影响。CK处理径流液中PN和DTN所占TN的比例基本相当,而在其3种农艺措施下,DTN是N随着径流迁移的主要形态。在DTN中,NO~-_3—N占较大比例,DON次之,NH~+_4—N所占比例最小。CK处理N随地表径流平均年度累积流失量为9.35kg/hm~2,占当年施N量的2.83%。与CK相比,PH、PHS和CR处理的N素年度累积流失量平均分别降低了28.3%,40.7%和21.2%,其对N素输出的控制效应主要是通过减流减沙来实现的。该研究可为巢湖流域坡耕地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LCA的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河南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生命周期评价(LCA)为基础,选取农业能耗状况(化肥、农药、农膜施用强度)、农业生产低碳绩效(碳生产力、财政支农强度、农业碳排放效率)等评价指标,运用趋势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分析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现状,并对低碳农业中化肥、农药、农膜使用量等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安徽省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农膜等碳排放源的排放强度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碳生产力逐年良性发展,农业碳排放效率逐年提高,农业碳排放总体呈正平衡状态。各因素对农业总产值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农膜施用量、农用柴油使用量,其各自用量每增加1%,农业总产值就相应地分别增加1.36%、1.14%、-0.70%、0.4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储存环境对鸡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存活与迁移的影响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不同储存环境对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影响,在鸡蛋壳表面人工接种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试验环境设定温度4、25和37℃,环境相对湿度(RH)设定为50%和90%,在不同的储存环境下,各个时间点检测蛋壳表面沙门氏菌数量与蛋内容物中沙门氏菌污染情况。结果显示,4℃环境下可显著减少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50%RH、25和37℃环境下蛋壳表面3种沙门氏菌的数量均逐渐下降;90%RH、25℃环境下蛋壳表面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个别时间点出现数量反弹,其总体数量呈现下降趋势,37℃环境下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数量快速下降,而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数量先下降后上升,并保持在接种的数量级水平。鸡蛋内容物的检测结果显示,肠炎沙门氏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更易被检出,而鸡白痢沙门氏菌始终未被检出。综上所述,低温、低湿可减少蛋壳表面沙门氏菌存活,并阻止其菌体向蛋内迁移,高温、高湿环境促进蛋壳表面沙门氏菌的增殖,增加了其向蛋内迁移的几率,不同血清型沙门氏菌在鸡蛋壳表面的存活和向蛋内迁移的侵袭力存在一定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技术对不同品种猪背最长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注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背最长肌组织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集皖南花猪和大约克猪背最长肌(各3头),测定其肉质性状指标,并提取其RNA,采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RNA-seq)技术进行测序,对所获序列进行GO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测序后皖南花猪3个样本得到的总序列数分别为65 584 126,64 327 738和59 244 502,其中有效序列达到94.4%,94.3%和94.2%;大约克猪3个样本得到的总序列数分别为57 969 134,68 254 168和72 298 142,其中有效序列达到93.8%,93.7%和93.8%。测序饱和度良好,证明测序数据真实可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共筛选到34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含94个上调基因,253个下调基因。GO功能显著性富集和Pathway显著性富集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富集在与糖酵解代谢和肌肉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中以及与脂肪酸代谢和生长性状、胴体性状相关的信号通路上。【结论】获得了猪背最长肌组织基因表达谱,筛选出了一些与肉质性状和生长性状有关的候选基因。
关键词: RNA-seq 皖南花猪 大约克猪 差异表达基因 背最长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东流水牛线粒体D-Loop区遗传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安徽东流水牛群体的分子遗传特性,为今后开展我国地方水牛品种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测序技术测定安徽东至县31头东流水牛线粒体DNA(mtDNA)D-Loop序列,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报道的22个群体的471条中国水牛D-Loop序列进行联合分析,利用DnaSP 5.1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样性和单倍型多样性,利用MEGA 5.10软件构建N-J系统发生树,利用Network 4.60软件构建单倍型的media-joining网络。【结果】在22个中国水牛群体中发现163个变异位点,180个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8 23±0.002 21,单倍型多样性为0.877 40±0.013 80,其中在东流水牛D-Loop序列中发现70个变异位点,构成35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样性为0.013 31±0.002 08,单倍型多样性为0.944 00±0.023 00,群体变异性水平与中国其他水牛群体接近。N-J系统发生树和media-joining进化网络显示,中国水牛分为沼泽型和江河型,前者又分为A和B支系,B支系包括b1和b22个亚支系,东流水牛分布于A和B支系中。【结论】东流水牛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且线粒体具有2个母系来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