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3548条记录
山羊繁殖季节性相关基因DIO2与DIO3的表达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表明,2型脱碘酶基因(typeⅡ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gene,DIO2)和3型脱碘酶基因(typeⅢiodothyronine deiodinase gene,DIO3)对啮齿动物(Rodentia)和绵羊(Ovis aries)的季节性繁殖活动具有重要调控作用。本研究选择常年发情济宁青山羊(Capra hircus)和季节性发情辽宁绒山羊(C.hircus)作为实验对象,应用反转录PCR和定量PCR技术分别对两个基因的组织表达谱及繁殖轴组织中两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发现,(1)DIO2基因在所研究的24个组织都有一定量表达,DIO3基因主要在小脑、海马、下丘脑、垂体、脑桥以及卵巢和肾上腺等表达,品种间两基因组织表达谱相似;(2)济宁青山羊垂体DIO2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辽宁绒山羊(P<0.05),下丘脑、卵巢表达量也均高于辽宁绒山羊,但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子宫表达量显著低于辽宁绒山羊(P<0.05);(3)对于下丘脑组织DIO3基因,则济宁青山羊表达量比辽宁绒山羊明显要高(P<0.05),而对于卵巢和子宫DIO3基因表达量,则济宁青山羊明显比辽宁绒山羊低(P<0.05),济宁青山羊垂体DIO3基因表达量低于辽宁绒山羊,但两品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本研究提示DIO2和DIO3基因可能与山羊季节性繁殖调控有关,研究结果可为初步揭示山羊繁殖季节性分子调控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繁殖季节性 2型脱碘酶基因(DIO2) 3型脱碘酶基因(DIO3) 表达 山羊

套种绿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土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不套种任何绿肥处理为对照,研究了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两者混播的3种套种模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环境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园套种绿肥有降低土壤体积质量、降低土壤紧实度、改善土壤气相和液相比例的趋势,套种绿肥可明显降低地表、5 cm、10 cm和15 cm土层温度,减小土壤温度变幅。最高温时,各土层降温效果均为:黑麦草>白三叶>混播。绿肥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较对照有所增加,增幅分别为6.67%~12.6%、0.8%~15.2%、24.1%~26.7%和6.8%~88.9%。绿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增加:细菌数量、真菌数量、放线菌数量分别是对照的1.75倍~2.58倍、1.22倍~1.88倍和1.15倍~1.46倍。因此,茶园套种白三叶和套种黑麦草对土壤生态环境效应的改善和茶园土壤基本肥力的效果相对更佳,值得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白三叶 黑麦草 物理性状 肥力 土壤温度 土壤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检测及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影响猪肉品质的众多因素中,遗传因素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作为影响猪肉质性状的重要候选基因,曾在多个猪种上进行研究。本实验以3个安徽地方品种和1个杂交品种为材料(圩猪、皖南花猪、皖南黑猪、皖南黑猪与巴克夏的二元杂),将各品种的DNA分别混池,通过PCR扩增H-FABP基因的5′端调控区和全部4个外显子,进行测序检测SNPs,分别在5′端调控区和第2外显子各检测到1个SNP。这两个SNP位点与粗蛋白质、总脂肪、游离脂肪和16种氨基酸含量表型值关联分析表明,5′端调控区的SNP多态性与全部19个性状的关联结果未达显著水平(P>0.05),第2外显子处SNP多态仅与谷氨酸含量显著关联(P<0.05)。

关键词: 肉质性状 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H-FABP) 基因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澳洲白绵羊与小尾寒羊杂交F1代生产性能分析

畜牧与兽医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研究2个品种杂交F1后代的生产性能,通过引进的国外肉用品种澳洲白绵羊与小尾寒羊进行杂交。试验分2组,分别是小尾寒羊×小尾寒羊组(寒×寒)和澳洲白羊×小尾寒羊组(澳×寒)。在相同舍饲条件下,对两组组合的繁殖性能和杂交的F1后代公母羊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澳×寒杂交组合母羊繁殖性能低于寒×寒组,但F1羔羊成活率高于寒×寒组;澳×寒杂交组合F1后代公母羊初生重、3月龄、6月龄体重和胸围、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寒×寒组(P<0.01),12月龄屠宰体重、胴体重、骨重、屠宰率和净肉率均显著高于寒×寒组(P<0.01或P<0.05)。因此,可以得知用澳洲白绵羊杂交小尾寒羊后,仍保持较高的产羔率,F1后代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明显提高,养殖效益显著。

关键词: 澳洲白绵羊 小尾寒羊 杂交 生产性能 屠宰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场沼气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

中国沼气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沼气工程作为处理鸡场粪污的有效途径,受到广泛关注。目前,我国的鸡场沼气工程都或多或少的显现出设计上的不足。文章通过工程实例分析,阐述鸡粪厌氧发酵制沼气工程特点,工艺流程和关键技术设计,分析工程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

关键词: 鸡粪 沼气 工程设计 厌氧消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日粮糖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和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不同糖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配制6组等氮等脂的日粮,其糖水平分别为20%、25%、30%、35%、40%和45%(质量分数)。试验鱼饲养于室内循环养殖系统中(玻璃纤维水族缸:3.0 m×1.0 m×0.8 m),日投喂3次,试验期为8周。[结果]糖水平对摄食率和存活率均无显著影响(P>0.05)。增质量率、特定生长率、蛋白效率比和氮保留率均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其随着糖水平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35%水平时达到最高。饲料系数同样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并在35%水平时为最低。随着糖水平升高,脏体比、肝体比、腹脂率和能量保留率均显著升高(P<0.05)。糖水平对全鱼和胴体的蛋白、灰分含量以及肌糖原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全鱼水分含量随糖水平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而脂肪和能量含量显著升高(P<0.05)。胴体水分和脂肪含量以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与全鱼一致。胰岛素水平受糖水平影响较小(P>0.05),而肝糖原含量和血糖水平却显著受糖水平影响(P<0.05),并在40%水平时达最高。皮质醇含量随糖水平升高显著升高(P<0.05),溶菌酶活性和免疫球蛋白含量随糖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1龄团头鲂最适糖水平为31.94%。

关键词: 团头鲂 生长性能 体组成 血液生化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及膳食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呋虫胺在水稻中的残留消解行为和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分别于2012和2013年在安徽、重庆和广西进行了规范残留试验,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HPLC-UV)检测呋虫胺在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中残留的分析方法,并对我国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风险进行了评估。样品经乙腈提取、Florisil柱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呋虫胺在糙米、稻壳和植株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5 mg/kg。在0.05~2 mg/kg添加水平下,呋虫胺的平均回收率在70%~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5%~6.5%之间。呋虫胺在水稻植株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为2.3~4.8 d,距末次施药后7 d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量为0.53 mg/kg,低于日本和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和8 mg/kg。膳食摄入风险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各类人群的呋虫胺国家估计每日摄入量(NEDI)为0.438~1.087μg/(kg bw·d),风险商值(RQ)为0.002~0.005,表明呋虫胺在糙米中的长期膳食摄入风险较低。

关键词: 呋虫胺 水稻 高效液相色谱 残留 消解 风险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上4种常用杀虫剂的施药因子与其残留水平的关系分析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杀虫剂在水稻上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次数与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农药残留水平的关系。[方法]供试农药为阿维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茚虫威,田间小区设置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及其1.5倍,施药次数为2、3次,采收间隔期为14、21 d,调查糙米、稻壳和稻秆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果]糙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为<0.001~0.04 mg/kg,稻壳中0.002~0.32 mg/kg,稻秆中0.001~0.12 mg/kg。[结论]施药剂量越大、次数越多、采收间隔期越短,农药的残留水平越高;农药的应用时期会影响其残留水平;稻壳和稻秆中承载了大部分的农药残留,稻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高于稻秆。

关键词: 水稻 杀虫剂 施药因子 残留水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稻田环境中的残留规律

农药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呋虫胺在水稻田中的安全性,对呋虫胺及其代谢物在水稻植株、土壤、田水中的消解动态和糙米、稻壳、植株、土壤中最终残留水平进行研究。[方法]样品用甲醇和乙腈混合溶液提取,提取液经SPE小柱净化,UPLC-MS/MS检测。[结果]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在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稻田水中的平均回收率在75.7%~9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18%~7.11%之间;呋虫胺最小检出量为1×10~(-13) g,呋虫胺代谢物DN、UF最小检出量为5×10~(-13) g,在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稻田水中的最低检测质量分数分别为0.05、0.05、0.05、0.05、0.005 mg/kg,实现了对呋虫胺及其代谢物DN、UF同时测定。呋虫胺在植株和田水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4.3、2.4 d,在糙米中的残留量均低于CAC、欧盟和日本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中国尚未规定呋虫胺在糙米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符合农药残留分析要求,可用于糙米、稻壳、水稻植株、稻田土壤、田水中呋虫胺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检测。

关键词: 呋虫胺 代谢物 水稻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白背飞虱的化学防治效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蚜酮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均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0.339 1、0.896 0和4.714 7mg/L,说明安徽省桐城市白背飞虱种群对这3种药剂尚未产生较高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药后3d即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吡蚜酮对白背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4d的防效分别达到90.94%和89.94%,且对捕食性天敌群落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防治中稻田白背飞虱较理想的药剂。

关键词: 中稻 白背飞虱 捕食性天敌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