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apeseed(模糊匹配)
123条记录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油 14(原C0 2 2 )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具有丰产、稳产、优质 (高含油、低芥酸、低硫甙 )、抗 (耐 )病等特性。安徽省区试平均产量 2 6 6 1kg/hm2 ,比对照秦油 2号增产 7.2 % ,比对照中油82 1增产 2 2 .9%。全国 (长江下游区 )区试平均产量 2 149kg/hm2 ,比对照中油 82 1增产 12 .6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芥酸含量为 0 .36 % ,硫甙含量为 31.2 μmol/g ,含油量达 44 .3 %。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皖油1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硫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20 0 0~ 2 0 0 1年度试验表明 :施硫肥能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发育和增加菜籽产量。各施硫处理与对照相比 ,单株结果数、每角果粒数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施硫处理比对照处理的菜籽产量增加 75 .0 0~ 2 46.79kg/hm2 ,增幅为 4.5 4%~ 14 .92 % ,施硫处理与对照之间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施硫处理产投比为 1.46~ 4.94。施用 45kg/hm2 硫肥 95处理效果最好

关键词: 油菜 硫肥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安徽省油菜籽国际竞争力的探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针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式 ,面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分析了安徽省油菜籽竞争的优势和弱势 ,并提出了提高我国油菜市场竞争力的建议

关键词: 市场竞争力 油菜籽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云石对酸性红黄壤上油菜、玉米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施用白云石改良酸性红黄壤田间定位试验第 3、4季油菜和玉米的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白云石的处理与对照比较仍能明显地促进油菜、玉米的生长发育 ,改善作物经济性状 ,显著地提高作物的籽粒产量。其中施用 160 0kg/hm2 白云石处理的油菜、玉米的产量最高 ,分别为 2 5 18、492 8kg/hm2 ,比对照分别增产 16.2 %和 44 .6% ;经济效益最好 ,经济效益分别为 473 4和44 3 5元 /hm2 。施用白云石表现出了显著的后效

关键词: 白云石 酸性红黄壤 油菜 玉米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土壤改良剂在皖南酸性红黄壤油菜上的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针对皖南红黄壤酸且瘠的特点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 ,以油菜为试验作物研究了沸石、石灰、白云石单施以及配合施用对红黄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 :施用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均能够明显地促进油菜的生长发育 ,改善经济性状 ,显著地提高油菜产量。沸石、石灰、沸石 +石灰和白云石处理分别比施用氮磷钾肥的对照增产 19.5 %、5 3 .5 %~ 2 0 9.7%、72 .7%~ 2 2 9.3 %和2 0 4.9%。说明了沸石、石灰和白云石单施及配合施用对皖南酸性红黄壤有很好的改良效果。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酸性红黄壤 油菜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栽培措施控制油菜菌核病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2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自然鉴定和人工接种方法研究不同播期和不同密度等栽培措施对控制油菜菌核病的作用。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种植密度对油菜菌核病的影响不显著,选用抗(耐)病性品种和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制或避开油菜菌核病发生。合理密植可提高油菜产量。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栽培控制 自然鉴定 人工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皖油 18 (原代号 7C2 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 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2 0 0 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 2号 (对照 ,双高杂交种 )增产 8%~ 10 %左右 ,较中油 82 1(对照 ,双高常规种 )增产 15 %左右 ;抗寒抗倒耐肥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全生育期 2 2 5d左右 ,较秦油 2号早 3~ 4d ,较中油 82 1迟 1~ 2d ;1999~ 2 0 0 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 18含油量为 43 .0 4% ,芥酸含量为 4.92 % ,硫甙含量为 2 8.5 4μmol/g ;皖油 18丰产稳产性好 ,地区适应性广 ,株型合理 ,经济系数高 ,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双低 杂交种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皖油1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用硼饥饿 (水培 )法对 2 5个甘蓝型油菜品种 (系 )幼苗期耐低硼能力进行了研究 ,表明不同品种(系 )之间在耐低硼能力上确实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幼苗存活率、单株叶面积、生物学性状总均值可作为筛选的主要依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耐低硼能力 生物学特性 选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的钾肥效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针对安徽省南部地区土壤有效钾含量逐年下降和高产油菜需钾较多的矛盾 ,开展了油菜钾肥效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施用钾肥能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经济效益 ,该地区钾肥的适宜用量为 12 0kg/hm2 。

关键词: 钾肥 油菜 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花期牙签接种方法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的不同温度、不同相对湿度条件下花期牙签接种试验的结果表明 :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地影响病斑的长度。在中、英、法三国对中国和欧洲的 14个油菜品系进行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 :不同品系植株病斑的平均长度有差异 ,说明不同品系抗菌核病能力有差异。牙签接种法能够根据接种后一定时间病斑的平均长度区分品种的抗菌核病能力。且方法简单 ,快速 ,易操作。但由于接种过程中植株茎受到人为创伤 ,其外部防御系统遭到了破坏 ,使植株的抗侵染和抗扩展能力有所改变。建议在使用牙签穿刺法鉴定的同时 ,结合使用别的菌核病抗性鉴定方法。

关键词: 油菜 菌核病 抗性鉴定 牙签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