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作物学报 》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1)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9012A不同于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是一种新的基因互作核不育类型,其不育性受2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抑制基因互作控制,当隐性上位基因纯合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2)在甘蓝型油菜中存在至少2套独立的不同隐性重叠不育基因,隐性上位基因与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之间的互作是非专一性的,这对于现有双基因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完全保持系的分离解决了传统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难点,为隐性核不育杂种优势利用开辟了新途径。这类核不育不仅在杂优育种实践中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机理的理想材料。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对菌核病的抗(避)、耐病性研究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抗(避)、耐病性研究表明,90A比其保持系90B四年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低49.8%和68.6%,年度间相关系数r=0.92;转育成新不育系92A后,其平均病株率和病情指数分别比同核保持系92B低48.4%和51.8%。不育系的这种相对抗病性与其花辦粘附率呈正相关(r=0.94),实质上是种避病性,而且能伴随着雄性不育细胞质所控制的小花辦性状而遗传。人工接种试验结果表明,不育系与其保持系之间存在耐病性差异,这种差异与油菜茎杆氮代谢和表皮花青素含量有关。初花期不育系和保持系茎杆内氨基酸总量无差异,青角期不育系的氨基酸总量明显高于保持系;盛花到青角期不育系茎杆表皮花青素含量均高于保持系。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分级标准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用花粉生活力作为CMS育性的客观度量指标,研究了两种不同的甘蓝型油菜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器形态诸性状、育性分级指标及育性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花瓣长和宽、花药长、雄蕊长等性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不育性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性状可以作为田间直观判断育性程度的形态指标。(2)以花药大小这一指标作为育性分级标准,客观可靠。在两种CMS中,依据这一标准确定的不孕花的育性级别与其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间一致,呈高度相关。(3)按(?)相对(?)位置这一指标为标准,划分的不孕花的育性级别,与其花粉生活力测定结果间的相关程度,在两种CMS中,差异明显;在90A中,两者表现高度相关,育性级别能较客观地反映育性程度,而在146A中则不能客观反映育性程度。因此,在使用这一育性分级标准前,应对所研究的CMS验证其可靠性。


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杂种优势的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另一个新的该不育细胞质的保持系杂交,其 F_1是单交种不育系,再与恢复系配制三交种,研究其杂种优势表现和提高杂种制种产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三交种各主要性状优于各亲本,并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各主要性状的平均优势率、超亲优势率和对照优势率大多为正向优势;在对照为三系强优势组合的情况下,单株实际产量的对照优势率因亲本而异,通过选择配合力强的亲本,有可能选育出正向优势于单交种(三系组合)的三交种。单交种不育系构成产量因素的各性状优势率极其显著,其制种产量可大幅度提高。


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北京农业大学学报 》 1993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了一类新的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其不育性状受两对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和一对隐性上位可育基因互作控制,上位可育基因呈纯合隐性状态时,对隐性不育基因起上位抑制作用。根据其遗传原理,可选育到两类育性分离比稳定在1:1的核不育两用系,实现二系法制种,同时,还可选育到上位临时保持系,实行核不育三系制种。在甘蓝型油菜中至少存在两套不同的隐性重叠不育基因,彼此独立控制不育性。本文还讨论了存在于9012A 中的纯合隐性上位可育基因的广义性。9012A 恢复源广,品质性状,农艺性状优良,可望成为优质杂交油菜选育的重要基础材料。
关键词: 隐性核不育 重叠基因 上位基因 三系法制种 甘蓝型油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