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凤祥 1 ; 胡宝成 1 ; 李强生 1 ; 侯树敏 1 ; 吴新杰 1 ; 费维新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皖油18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02 年 30 卷 04 期

页码: 76-78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皖油 18 (原代号 7C2 4)是利用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育成的第 3个强优势甘蓝型油菜杂交种 ,2 0 0 2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该组合一般较秦油 2号 (对照 ,双高杂交种 )增产 8%~ 10 %左右 ,较中油 82 1(对照 ,双高常规种 )增产 15 %左右 ;抗寒抗倒耐肥 ,抗 (耐 )病性优于秦油 2号和中油 82 1,全生育期 2 2 5d左右 ,较秦油 2号早 3~ 4d ,较中油 82 1迟 1~ 2d ;1999~ 2 0 0 0年度全国区试抽测皖油 18含油量为 43 .0 4% ,芥酸含量为 4.92 % ,硫甙含量为 2 8.5 4μmol/g ;皖油 18丰产稳产性好 ,地区适应性广 ,株型合理 ,经济系数高 ,是一个综合性状突出的双低杂交种 ,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种植

  • 相关文献

[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2003

[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双低高油杂交种核优46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凤祥,胡宝成,吴新杰,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范志雄,江莹芬. 2011

[3]甘蓝型油菜乳白花突变体的发现.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黄晓荣,江莹芬. 2006

[4]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6

[5]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吴新杰,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6

[6]杂交油菜皖油18制种基地建设的实践与体会. 荣松柏,季昌好,赵小庆,朱斌. 2005

[7]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Ms1)精细定位. 江莹芬,陈凤祥,李强生,胡宝成,吴新杰,侯树敏,范志雄,费维新,荣松柏. 2011

[8]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基因精细定位. 江莹芬,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 2010

[9]甜玉米杂交种皖甜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童有才,张会南,左晓龙. 2006

[10]玉米新品种皖单8号的选育及应用. 左晓龙,张会南,童有才. 2004

[11]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Ⅱ)-协优63与其三系DNA扩…. 杨剑波,孔令传. 1996

[12]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Ⅰ)──汕优63与其三系DNA扩增产物的区别. 杨剑波,李莉,汪秀峰,向太和,吴家道,孔令传,刘华开,张亚兵. 1996

[13]家蚕夏秋用品种8212、限回的育成及皖夏二号的选配. ^A孙家羿^B1^D1%^A李圣^B2^D1%^A黄德辉^B3^D1%^A杜经元^B4^D1%^A李庆宝^B5^D2. 2004

[14]甘蓝型油菜耐低硼能力的差异和筛选. 张自立,孙永玲,郭高,兰金,李江遐,李强生. 2001

[15]地膜覆盖对油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产量效应. 孙永玲,郭高,童存泉,邢君,牛运生,黄秋云. 2000

[16]甘蓝型油菜地膜覆盖栽培试验. 赵仁渠,郑义,乔洪生. 1999

[17]甘蓝型油菜地膜覆装置栽培试验. 赵仁渠,郑义. 1999

[18]电导法测定甘蓝型油菜抗寒性的初步研究. 宋良图,宋国良,陶汉之. 1991

[19]130份甘蓝型油菜种质分子身份证的构建. 马琳,刘海珍,陆徐忠,倪金龙,张小娟,杨剑波. 2013

[20]油菜覆盖地膜的增产效应研究. 孙永玲,郭高,邢君,牛运生,黄秋云. 200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