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breeding(模糊匹配)
342条记录
耐旱温敏核不育系徽旱S的选育繁殖技术要点

中国稻米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徽旱S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绿102S为母本,与耐旱恢复系绿旱1号杂交选育的耐旱温敏核不育系,2016年8月通过安徽省技术鉴定。徽旱S不育特性较好,柱头外露率和异交结实率较高,抗性较好,米质较优,所配组合杂种优势强。本文介绍了徽旱S的特征特性及繁殖技术要点。

关键词: 水稻 耐旱 温敏核不育系 选育 繁殖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病籼型水稻光温敏核不育系N632S的选育与应用

杂交水稻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N632S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广占63S为轮回亲本,与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株系6G241杂交、回交和自交,将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和抗稻瘟病基因Pi9(t)导入广占63S后育成的籼型水稻光温敏不育系。该不育系株型松紧适中,剑叶内卷,叶色深,不育起点温度低,开花习性较好,异交结实率较高,抗白叶枯病和稻瘟病,2011年8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以N632S与科恢752选系配组育成的高产抗病两系杂交籼稻新组合两优6375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

关键词: 水稻 光温敏核不育系 N632S 抗白叶枯病 抗稻瘟病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栽培紫色辣椒品种“紫晶1号”的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2017

摘要:"紫晶1号"为中等辣味型一代杂种彩色辣椒,其母本H-10-BP是通过杂交选育的优良自交系,父本H-12-SY-8是从紫色辣椒经多代自交定向选育的优良株系。该文介绍了"紫晶1号"的选育经过及其结果,结果显示,该品种中早熟,从定植至采收紫色商品椒约50d;抗性强,耐低温弱光;果实耙齿形,鲜果紫色,生物学成熟果深红色,辣味中等,商品率高;鲜椒产量37500~45000kg/hm~2,适于秋延保护地栽培。

关键词: 紫色辣椒 新品种 紫晶1号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凤丹新品种凤丹1号与凤丹2号选育及配套栽培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凤丹1号"和"凤丹2号"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安徽医科大学通过混合选择育种选育而成。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介绍凤丹新品种选育过程、主要性状、产量与品质表现,总结其配套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 凤丹1号 凤丹2号 品种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油(麦)后直播短季棉新品系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摘要:[目的]为长江流域农业生产提供优良的短季棉品系资源。[方法]以黄河流域、西北内陆和长江流域等地区短季棉种质资源为基础,通过杂交、回交等常规育种手段,从后代筛选出适合长江流域种植的短季棉新品系。[结果]新品系A3(从皖Z0912×中棉所50后代选育)在产量、抗性、纤维品质、霜前花率等综合性状方面具备较强的竞争力。[结论]短季棉可有效缓解粮棉争地矛盾、策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大力推广发展。

关键词: 短季棉 种质资源 长江流域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烤烟新品种安烟3号选育及其特征特性

中国烟草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安烟3号是以9504、中烟98和云烟85为亲本进行三交[(9504×中烟98)×云烟85)],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种,于2016年4月通过了全国烟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多年的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田间整齐一致,生长势强,中抗黑胫病、青枯病和根结线虫病,气候性斑点病轻于对照品种K326;主要经济性状、烟叶外观质量与物理特性优于K326,化学成分及原烟感官质量与K326相当,是一个较能兼顾产量、质量和抗病性的优良烤烟新品种,适于安徽、江西、湖南和广东省烟区种植。

关键词: 烤烟 品种 安烟3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功能性水稻新品种品黑一号的选育及营养安全研究初报

安徽农学通报 2016

摘要:该文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品黑一号的亲本来源、选育过程、特征特性、营养品质以及重金属含量安全等相关问题,其中4个样品中硒含量变幅在0.035~0.57mg/kg,平均为0.29mg/kg,达到富硒标准;铁含量超过检测低限15%以上;锌含量超过检测低限4倍以上。经过标准化生产的黑米重金属镉含量到达检测低限以下,低于国家标准4~5倍,达到有机标准。

关键词: 品黑一号 黑糯米 选育 重金属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选育与基因型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时,母本行需人工拔除分离出的50%可育株,为解决这一难题,为芝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种质与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B中的不育株0176A广泛测交,在不育株率超过60%的分离世代中选取大量可育株与不育株0176A成对杂交,同时将可育株父本自交,筛选F1不育株率逐步提高的组合和父本,经过多代测交、自交、系选、异地鉴定和基因聚合,历时13年基本育成对0176A雄性不育性状具有完全(高度)保持效果的新材料WB51220、WB7-1D及高不育系W0176A和全不育系W71A。遗传测验表明,保持系WB7-1D的基因型为msms+rf_1rf_1rf_2rf_2…rf_ir_fi。两用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实现芝麻隐性核不育三系配套,利用这种方法首次选育出芝麻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皖芝6号(W0176A×皖芝1号F_1)和皖芝11号(W71A×皖芝2181F_1),产量分别比全国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8.27%和23.0%。

关键词: 芝麻 隐性核不育 保持系 基因型 三系杂交种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温胁迫下家蚕基础品种抗性选择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明确家蚕的耐高温特性与其机体本身抗性的关系。[方法]在高温条件下饲养家蚕,调查其全龄经过、家蚕体质、结茧情况以及其血液中SOD、CAT、POD活性。[结果]不同家蚕品种在高温条件下各个性状表现差异很大。血液中酶活较高的家蚕品种可以保持高的经济性状,这些品种可作为基础品种进行组配强健性家蚕品种。[结论]家蚕品种521、574和576不仅体质强健,而且茧质优良,在比较恶劣的环境下,仍保持较高的生产能力,可作为选育的基础品种。

关键词: 高温 性状 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抗倒伏大豆皖豆31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摘要:[目的]介绍高产大豆新品种皖豆31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方法]皖豆31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于1998年以蒙91-413为母本、泗豆11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和海南加代选育而成。该研究描述了皖豆31品种的产量表现及品种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要点。[结果]皖豆31参加2009~2010年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2 a平均产量2 730.60 kg/hm2,比对照中黄13增产7.33%,并表现丰产、稳产、抗病、抗倒伏。该品种生育期103 d,单株有效荚数42.9个,百粒重18.8 g,子粒蛋白质含量44.04%,粗脂肪含量18.66%,最佳种植密度范围为22.5万~30.0万株/hm2,在中高肥力田块易获高产。[结论]皖豆31是高产、优质、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适宜在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早中熟夏大豆种植。

关键词: 高产抗倒伏大豆 皖豆31 品种选育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