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选育与基因型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汪强 1 ; 赵莉 1 ; 林勇翔 1 ; 徐桂珍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芝麻;隐性核不育;保持系;基因型;三系杂交种;选育

期刊名称: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ISSN: 1007-9084

年卷期: 2016 年 38 卷 01 期

页码: 34-39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杂交制种时,母本行需人工拔除分离出的50%可育株,为解决这一难题,为芝麻杂种优势利用提供新途径,采用不同遗传背景的种质与芝麻隐性核不育两用系0176AB中的不育株0176A广泛测交,在不育株率超过60%的分离世代中选取大量可育株与不育株0176A成对杂交,同时将可育株父本自交,筛选F1不育株率逐步提高的组合和父本,经过多代测交、自交、系选、异地鉴定和基因聚合,历时13年基本育成对0176A雄性不育性状具有完全(高度)保持效果的新材料WB51220、WB7-1D及高不育系W0176A和全不育系W71A。遗传测验表明,保持系WB7-1D的基因型为msms+rf_1rf_1rf_2rf_2…rf_ir_fi。两用系、保持系和恢复系可以实现芝麻隐性核不育三系配套,利用这种方法首次选育出芝麻核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皖芝6号(W0176A×皖芝1号F_1)和皖芝11号(W71A×皖芝2181F_1),产量分别比全国对照品种豫芝4号增产8.27%和23.0%。

  • 相关文献

[1]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2号株型特征研究. 林勇翔,汪强,赵莉,张祎,张银萍. 2019

[2]芝麻高度不育材料基因组DNA提取及RAPD反应体系的建立. 赵莉,孔小卫,汪强,林勇翔,田东丰. 2013

[3]优质、高油、多抗杂交芝麻新品种皖芝10号的选育与高产配套技术. 赵莉,汪强,林勇翔,张银萍,张祎,徐桂珍. 2018

[4]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上位基因抑制作用专一性研究. 吴新杰,胡宝成,陈凤祥,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江莹芬,荣松柏,黄晓荣. 2012

[5]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性的遗传研究——Ⅰ.隐性核不育系9012A的遗传. 陈凤祥,胡宝成,李成,李强生,陈维生,张曼琳. 1998

[6]甘蓝型油菜细胞核雄性不育材料9012A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张曼琳. 1993

[7]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具恢复基因的品种地理分布. 黄志平,张磊,戴欧和,李杰坤,胡晨,张丽亚. 2007

[8]施肥水平对芝麻氮磷钾养分吸收积累的影响. 赵莉,汪强,孔小卫,田东丰,林勇翔,韩新峰. 2013

[9]芝麻保护性耕作种植技术初步研究与示范. 汪强,张子福,赵莉,陈培,徐桂珍. 2009

[10]芝麻隐性核不育系0176A不育株与可育株酯酶同工酶研究. 孔小卫,汪强,王洪江,徐桂珍,曹文昕,鲍勇,张路飞. 2008

[11]优质高产芝麻新品种皖芝3号选育经过与农机农艺配套栽培技术. 汪强,赵莉,徐桂珍,田东丰,林勇翔. 2013

[12]江淮黄褐土壤芝麻肥效研究. 赵莉,汪强,林勇翔,张祎. 2017

[13]安徽省芝麻优异种质资源筛选与利用研究进展. 汪强,赵莉,林勇翔,张袆,张银萍,徐桂珍. 2018

[14]芝麻与花生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英文). 汪强,吴延华,赵莉,陈培,田东丰. 2012

[15]水肥密度耦合效应对膜下滴灌芝麻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张祎,汪强,张银萍,赵莉,林勇翔. 2020

[16]芝麻三系杂交品种皖芝11号株型特征及产量表现研究. 林勇翔,汪强,赵莉,张祎,张银萍. 2019

[17]提升安徽省芝麻出口创汇能力的分析. 刘泽,孔令聪,汪强,王光宇,胡永年,管叔琪. 2006

[18]芝麻不同生育阶段需水特性与干旱灌溉应用研究. 汪强,赵莉,林勇翔,张袆,张银萍. 2020

[19]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 赵莉,张子福,吴延华,汪强,陈培,田东丰. 2011

[20]芝麻栽培中灾害防御措施. 张袆,汪强,赵莉,林勇翔.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