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稻米
》
2015
摘要:徽两优5号系由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H175S/徽8配组而成的两系中籼新品种,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适应性广等特点,于2013年12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两系杂交稻
徽两优5号
选育
栽培技术
《中国畜牧兽医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作者对2014年国内、外家兔的传统育种、分子育种和繁殖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家兔育种者和研究者提供参考。2014年国外家兔传统育种主要集中在不同肉兔品种性能比较,而分子育种以毛色和生产性能为主要性状,同时在家兔基因组特征高通量测序挖掘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面也有涉及,当然,高效繁殖技术依旧是国外研究的重点,主要是精液冷冻保护剂开发和胚胎冷冻方法研究两方面。而国内传统育种研究内容重点在地方品种、培育品种种质评定以及与国外品种比较等方面,亮点是国内已经较为重视家兔配套系和现代育种软件系统开发。毛皮、生长、胴体等性状的分子育种则仍旧为国内遗传育种研究重点,繁殖相关研究较少,且方向分散,是国内繁育研究薄弱环节。总体来说,国内、外各有侧重,但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特别是高效繁殖技术和生产性状分子基础方面还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2014年
家兔
遗传
育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介绍了"皖杂344"的育种思路、选育过程、试验表现、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等。"皖杂344"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利用性状互补原理,选用"鄂3517"优选系与"中棉所41"优选系配组的优质多抗杂交棉花新品种。该品种表现高产、优质、抗虫等特点,适宜于安徽省棉区种植。
关键词:
棉花
杂交
选育
栽培
《中国果树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山核桃秋播育苗出苗率和苗木质量,研究3种覆盖方式和2种播种方法的育苗效果。结果表明:营养钵点播覆草出苗率最高,苗木质量最好;苗圃地条播覆草+遮阳网处理育苗效果次之;条播后覆薄膜出苗率低。建议山核桃秋播育苗采用营养钵点播后覆草,出苗率在95%以上。
关键词:
山核桃
播种方式
秋播
育苗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分别从安徽省长江支流水阳江(芜湖县段)及青虾养殖池塘中选择表现性状优良的个体作为亲本,开展2个青虾群体的繁育试验比较2种成虾的生产性能。结果表明,青虾野生群体虾苗繁育及成效养殖显著高于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与野生群体(抱卵虾)相比,虾池培育亲本群体产出虾苗规格不一,成虾养殖过程中虾苗秋繁偏重发生,产出青虾商品规格下降12.1%,饲料系数提高0.14,表现为优良性状退化明显。
关键词:
青虾
良种繁育
生态养殖
对比
《杂交水稻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两优289是湖北谷神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联合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稻新组合,于2012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具有产量高、米质较优、抗倒性好、适应性广和易制种等特点。总结了其栽培和制种技术要点。
关键词:
两系杂交水稻
两优289
选育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4
摘要:东流水牛是我国优秀的沼泽型水牛品种,具有肉质细嫩、色泽鲜润,味美可口的优良品质。做好东流水牛品种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对我国未来养牛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文章对东流水牛的现状、保种目标和方法、选育方向、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东流水牛
保种
选育
资源保护
《农业科技通讯
》
2014
摘要:T12优6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本所选育的T4012A与恢复系R7066配组选育的单季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于江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关键词:
杂交粳稻
T12优66
选育
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4012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80-4A为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T4012(镇稻88/武育粳3号)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于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杂交晚粳组合T12优66(T4012A/R7066)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BT型不育系
T4012A
选育
《中国畜牧兽医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中国是世界养兔大国,然而家兔遗传育种的基础研究滞后,近年稍有起色。作者就2013年国内家兔遗传育种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广大家兔育种者提供参考。2013年,中国在家兔传统育种方面主要开展了对九嶷山兔等品种资源的介绍或调查,以及肉兔、獭兔等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研究;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2013年中国家兔遗传育种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对毛发(毛色、毛囊发育)、生产(生长、屠宰和肉质)及抗病等性状的相关候选基因多态性和表达的研究,获得一批功能基因和潜在分子标记;繁殖技术方面主要是针对人工授精时母兔发情前处理和公兔精液稀释与保存方法的改进进行了一定研究;2013年家兔肌肉蛋白组学研究的启动是该领域的研究亮点。这些研究成果将对中国家兔产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家兔
遗传
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