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暗化型突变研究及应用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 》 2023
摘要:家蚕暗化型突变是一种幼虫、蚕蛹及蚕蛾均有黑化表型的突变,有提高家蚕一代杂交种杂交率、增强家蚕抗性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家蚕暗化型突变研究及应用现状,阐述了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并探讨了暗化型家蚕面临的发展困境及应用研究建议,以期为暗化型家蚕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
家蚕抗BmNPV新品种皖丰×润康
《中国蚕业 》 2023
摘要:皖丰×润康(521B·523B×3427)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抗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夏秋用家蚕新品种。主要介绍了家蚕新品种皖丰×润康原种及一代杂交种的特性、饲养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安徽省蚕品种鉴定成绩表明:皖丰×润康体质强健好养,对BmNPV有很强的抵抗性,产茧量高,耐粗食,发育齐一,老熟齐涌,喜营上层茧,茧形匀整,解舒好,丝质优。2021年通过安徽省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合在长江流域夏季、中晚秋季及血液型脓病高发的蚕区饲养。
关键词: 家蚕 皖丰×润康 BmNPV 抗病品种 品种性状 鉴定成绩
粘质沙雷氏菌对抗BmNPV家蚕品种皖·丰*润康的致病力测定
《中国蚕业 》 2022
摘要:为了解细菌对抗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家蚕品种皖·丰×润康的致病力,以秋丰×白玉为对照家蚕品种,粘质沙雷氏菌为试验菌,设置1×10~7、1×10~6、1×10~5 cfu/mL等3个浓度梯度的粘质沙雷氏菌悬液采用体壁穿刺法接种5龄起蚕,以接种无菌水的幼虫为对照。接种后正常桑叶饲养,1 h观察1次发病情况,连续观察24 h,调查半数致死时间(LT50),以此衡量粘质沙雷氏菌对皖·丰×润康和秋丰×白玉的致病力。结果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皖·丰×润康和秋丰×白玉均具有较强的致病力,浓度越高致病力越强。粘质沙雷氏菌3个浓度梯度菌液对皖·丰×润康正反交的LT50在14.4 h和16.9 h之间,对秋丰×白玉的LT50在15.7 h和17.0 h之间,皖·丰×润康在相同粘质沙雷氏菌浓度下的LT50均略短于秋丰×白玉,表明粘质沙雷氏菌对皖·丰×润康的致病力略大于秋丰×白玉。该研究结果为合理饲养抗BmNPV家蚕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家蚕 抗BmNPV品种 皖·丰×润康 粘质沙雷氏菌 致病力 半数致死时间 LT50
安徽省现行主推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综合成绩调查
《北方蚕业 》 2022
摘要: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探索浅暗化型家蚕的发生原因
《中国蚕业 》 2021
摘要:以家蚕暗化型品系580、浅暗化型品系浅580的第8天蚕蛹为材料,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分析了蛹体内多巴和多巴胺等黑色素前体物质含量的差异。结果显示,浅580第8天蚕蛹体内多巴含量为79 955μg/kg,是580第8天蚕蛹体内多巴含量(38 735μg/kg)的2倍多;浅580第8天蚕蛹体内多巴胺含量为1 035μg/kg,明显低于580第8天蚕蛹体内多巴胺含量(3 400μg/kg)。由此说明,浅580品系暗化表型的发生与其体内多巴、多巴胺等前体物质含量变化有直接关联。
家蚕夏秋用品种皖·丰×夏·晖
《中国蚕业 》 2019
摘要:皖·丰×夏·晖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育成的夏秋用家蚕新品种,2018年通过安徽省桑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更好地指导新品种的繁育、推广,详述了皖·丰×夏·晖原种和一代杂交种的特性、饲养技术要点及生产中的注意事项。实验室鉴定与农村饲养结果表明:皖·丰×夏·晖体质强健好养,抗逆性强,对高温、多湿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耐粗食,上蔟齐涌,喜营上层茧,茧长椭圆形,茧型中等匀整,缩皱中等,双宫茧率低,解舒优,纤度适中,丝质良好。皖·丰×夏·晖适合长江流域夏季及中晚秋季饲养。
家蚕浅暗化型突变的初步探究
《中国蚕业 》 2018
摘要: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家蚕育种组在培育暗化型家蚕品系580的过程中,发现并分离出了在发育各阶段黑化程度均比正常暗化型家蚕黑化程度浅的品系——浅580。试验通过克隆比较家蚕品系580与浅580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的碱基序列和相对表达量对浅580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发现,家蚕品系580与浅580克隆的暗化突变基因Bmi AANAT均存在2种突变类型且碱基序列相同,它们的Bmi AANAT2的碱基序列也无差异;蛹期第7天时家蚕品系580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的相对表达量分别是浅580的8. 3倍和3. 0倍。表明家蚕品系浅580的发生并不是暗化相关基因BmiAANAT与BmiAANAT2碱基序列突变造成的,而与2个基因的差异表达有关联。
关键词: 家蚕 品系 暗化型突变 黑化突变 BmiAANAT BmiAANA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