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家蚕对BmNPV抗病性与中肠消化酶活性的关系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6个现行家蚕品种中肠消化酶活性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比较与分析,以期寻找现行家蚕品种消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为辅助家蚕育种及品种推广奠定基础。以DNS法测定不同品种海藻糖酶活性,以Fo-lion-酚法测定不同品种蛋白酶活性,以及以铜皂法测定脂肪酶活性,同时对不同品种家蚕4龄起蚕经口添加BmN-PV病毒进行抗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酶活顺序为664×663较低,667×668相对较高,其他品种处于中间层次,对应抗性测定结果的相关分析表明,活性越强抗性越强,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海藻糖酶的活性与抗性的关系没有较好的相关性。因此,家蚕中肠消化液的蛋白酶、脂肪酶可能与家蚕对BmNPV病毒抗性有关。
关键词: 家蚕 海藻糖酶 蛋白酶 脂肪酶 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家蚕高毒力白僵菌菌株的筛选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白僵蚕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药材,为选出人工生产白僵蚕的最佳菌株,以分离的5株白僵菌菌株为材料,以营养生长量、产孢量和致病力等生物学指标进行比较筛选。结果表明,不同菌株的各个指标均存在差异,其中B07-2营养生长量最快,产孢量最高,10 d内对家蚕的致病率为98.18%。综合比较,B07-2为生产白僵蚕的最佳接种菌株,它对家蚕的致死中时LT50为5.09 d,致死中浓度LC50为2.69×106孢子.mL-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因突变在家蚕育种应用上的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利用家蚕基因突变在家蚕限性品种、致死性品种、丝质相关方面以及一些特殊资源创新利用等家蚕育种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利用基金突变在家蚕育种上的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防僵灵Ⅱ号”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有效控制家蚕真菌病的发生与蔓延。[方法]研究蚕药"防僵灵Ⅱ号"对家蚕真菌病的防治效果和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全茧量、茧层量的影响。[结果"]防僵灵Ⅱ号"在稀释500倍以上时对家蚕常见真菌病的防治效果达100%,对家蚕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防僵灵Ⅱ号"对于家蚕真菌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同时是一种对家蚕安全的药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