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5株新型鹅星状病毒的分离鉴定与遗传进化分析
《浙江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近年来引起雏鹅痛风病的新型鹅星状病毒流行毒株的病原学和遗传学特征,于2018—2021年从安徽省疑似感染新型鹅星状病毒的雏鹅中采集病料,使用健康鹅胚进行病毒分离,并对分离到的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共分离鉴定到5例新型鹅星状病毒感染样品,利用鹅胚盲传3代成功分离到5株新型鹅星状病毒,均可在鹅胚上稳定传代,分别将其命名为AHAU2018、DY-19、ZY02、HR2105/2和HR2110/1株。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的基因组全长均为7 175 nt。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5株分离毒株均属于致雏鹅痛风的新型鹅星状病毒,但2019年前的毒株与2019年后的毒株处于不同的进化亚分支上。新型鹅星状病毒在我国已发生变异,出现了新的进化亚分支,但优势基因型是否发生变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新型鹅星状病毒 分离鉴定 全基因测序 遗传进化分析
臭鳜鱼源清酒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在臭鳜鱼发酵中的应用
《食品科学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含溴甲酚绿的MRS鉴别培养基,从传统臭鳜鱼中分离筛选到1株乳酸菌,经形态学、生理生化实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清酒乳杆菌,并命名为SMF-L5。清酒乳杆菌SMF-L5在MRS液体培养基中生长良好,14 h进入生长稳定期,活菌数最高可达7.0×10~9 CFU/mL,培养24 h后乳酸产量达10 g/L,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30.9℃、初始pH 6.15、接种量1.94%。菌株SMF-L5具有耐受0.08 g/mL NaCl的能力,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菌株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接种清酒乳杆菌SMF-L5发酵的臭鳜鱼,比自然发酵臭鳜鱼具有更好的色泽、质构和风味品质。研究结果表明,臭鳜鱼源清酒乳杆菌SMF-L5可作为优良的乳酸菌发酵剂,在臭鳜鱼工业化生产中具有应用潜力。
关键词: 臭鳜鱼 清酒乳杆菌 分离鉴定 生物学特性 接种发酵
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分离鉴定与耐药性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解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的流行菌株和耐药情况,本研究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生化试验、PCR和血清型鉴定等,对疑似发病禽的116份病料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并采用Kindy-Bauer法对分离菌株进行耐药性分析。试验共分离到42株禽源沙门氏菌,其中包含5个大群11种血清型。B群30株、A群2株、D群7株、C1群2株、C2群1株,其中以B群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菌株。42株分离菌对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低于20%,而对氨苄西林、链霉素、呋喃唑酮、大观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达50%以上,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7.62%,且41株分离菌株存在多重耐药。结果表明,目前安徽地区禽源沙门氏菌优势流行株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流行菌株呈现较严重的耐药性。本研究为指导临床用药及禽源沙门氏菌的综合防制提供数据支撑。
羔羊腹泻病原菌常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 2016
摘要:从安微省合肥、滁州地区的肉羊养殖场中共采集到羔羊腹泻粪样11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与镜检,将分离的细菌进行纯培养,并进行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和小鼠攻毒致病性检验。结果显示:在检测的11份粪样中,共检测出大肠杆菌11株、奇异变形杆菌7株;致病性试验显示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均对小鼠有致病力,但奇异变形杆菌致病性弱于大肠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分离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菌必治、复方新诺明、丙氟哌酸、头孢唑啉等敏感,对庆大霉素、氟哌酸等常规药物均表现出一定的耐药性,对青霉素、链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和强力霉素等完全耐药。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都有一定的致病性,上述地区羔羊腹泻是由混合感染引起,且混合感染致病性更强。
关键词: 羔羊腹泻 大肠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克氏原螯虾弗氏柠檬酸杆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试验
《淡水渔业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确定引起养殖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患病的病原种类及耐药情况,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取样进行常规细菌学检查,对分离株进行回归感染试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检测、16S rRNA和gyrB基因分析及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患病克氏原螯虾肝胰腺分离到大量菌落形态和色泽一致的细菌,代表菌株X120523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具有较强致病性,对20种抗生素中的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 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 分离鉴定 16S rRNA基因 gyrB基因 药敏试验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其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2
摘要:利用SPF鸡胚培养法,自安徽两个不同鸡场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AH01和AH02。为了解其致病特性,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实验、VP2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结果显示,AH01和AH02第一代尿囊膜悬液病毒的ELD50值分别为104.7/0.2 mL和105.3/0.2mL,人工感染致死率分别为60%和73.3%;两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与国内外参考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7.2%和96.7%~98.6%,提示其VP2高变区序列符合IBDV超强毒株特征。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分离鉴定 VP2基因高变区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分离鉴定及具VP2基因高变区序列分析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 2012
摘要:利用SPF鸡胚培养法,自安徽两个不同鸡场分离到2株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分别命名为AH01和AH002.为了解其致病特性,进行了鸡胚半数致死量(ELD50)测定、动物回归实验、VP2基因片段的扩增与分析.结果显示,AH01和AH02第一代尿囊膜悬液病毒的ELD50值分别为104.7/0.2 mL和105.3/0.2 mL,人工感染致死率分别为60%和73.3%;两分离株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7.8%,与国内外参考超强毒株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0%~97.2%和96.7%~98.6%,提示其VP2高变区序列符合IBDV超强毒株特征.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超强毒株 分离鉴定 VP2基因高变区
安徽省斑点叉尾鮰细菌性病原的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安徽省某养殖场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6株细菌,经细菌形态、培养特性、生理生化特性测试,鉴定5株为爱德华氏菌,分别为AHIE01、AHIE02、AHIE03、AHIE04和AHIE05;1株为志贺氏菌,为AHIE06。经胸腔人工注射感染试验,证明所有分离菌株均具较强的致病性,可使斑点叉尾鮰100%发病;经再次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可从发病鮰鱼体内重新分离到生理生化特性与原分离菌株相同的细菌。用20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并存在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