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分析及控制
《肉类工业 》 2016
摘要:为了确定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主要控制环节,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根据食品中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原理,分析测试了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车间环境、车间用水、操作人员、器具的微生物污染状况,并测试了加工过程中7个工艺点的鸡肉微生物变化情况。得出新鲜白条鸡、冷却清洗、涂蜜、整形为微生物主要污染环节,其中原料和涂蜜环节受污染最严重。通过分析加工过程微生物的分布状况,建立了基于微生物危害的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关键控制点主要为冷却清洗、涂蜜、卤制、整形和杀菌为主要控制点,同时油炸和卤制车间内环境微生物也需要有效控制。生产符离集烧鸡需重点加强卫生管理,降低产品初始菌数,改善产品质量安全性。
饮食蜂蜜和蜂花粉对皖南土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营养成分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通过在饮水中添加蜂蜜和蜂花粉饲喂皖南土鸡研究其对鸡生产性能、肉品质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选取200只0日龄皖南土鸡,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只),室内圈养42 d后,散养室外园林中,早晚补饲配合饲料。试验组饮水中添加蜂蜜和蜂花粉,对照组饮水中不添加。整个试验期为240 d。结果表明:饮食蜂蜜和蜂花粉的试验组鸡成活率达99%以上,屠宰率、胸肌率、肌肉a*值和嫩度显著提高(P<0.05),肌肉中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Ca和S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鸡饮食蜂蜜和蜂花粉在提高生产性能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肌肉品质和营养成分。
关键词: 饮食蜂蜜和蜂花粉 成活率 生产性能 肉品质 营养成分 皖南土鸡
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对符离集烧鸡品质的影响。450只56日龄淮北麻鸡分为笼养组、平养组、放养+笼养组、放养+平养组、放养组,每组公母各半。饲养13周后用于加工符离集烧鸡。结果显示:放养组与放养+平养组的公鸡加工成品率较高,分别比平养组高4.86%和4.17%;放养+笼养组、放养组的母鸡加工成品率分别比放养+平养组、笼养组高9.55%、9.16%和7.54%、7.16%;感官综合评定以放养和放养+平养组最好,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放养+笼养组和笼养组(P<0.01);烧鸡营养成分中,脂肪含量以放养组最低,笼养组最高;风味氨基酸、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以放养+平养组最好,显著高于平养与笼养组(P<0.05)。表明饲养模式对符离集烧鸡的加工成品率、感官评价和营养成分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综合各项指标以放养+平养模式饲养的淮北麻鸡加工的符离集烧鸡最优。
符离集烧鸡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中国著名的传统肉制品符离集烧鸡5种不同加工阶段下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进行比较,以期找到符离集烧鸡中特有的存在显著差异的挥发性风味组分,为其加工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采用电子鼻(E-nos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2种技术研究符离集烧鸡5个加工阶段的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电子鼻结果显示,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气味差异明显,能被很好地区分,其鉴别指数DI值为79。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共鉴定得到12大类100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7种醇类、5种酚类、18种醛类、10种酮类、8种酸类、4种酯类、5种烷烃类、2种芳香烃类、17种烯烃类、8种含氧化合物、3种含氮化合物和3种含硫化合物;在5种不同加工阶段的样品(生鸡、油炸鸡、卤制鸡、真空包装鸡和成品符离集烧鸡)中分别鉴定出35、41、55、88和67种风味化合物。5种样品中,醛、酮、醇、烃类以及含氧化合物的含量均占总量的绝大部分,而酸、酯以及含氮和含硫化合物含量较低。油炸和卤制是符离集烧鸡气味形成最主要的加工阶段,硫化物和羰基化合物是主要的风味贡献物质。脂肪氧化降解、美拉德反应以及Strecker降解是符离集烧鸡风味形成的重要反应。
关键词: 符离集烧鸡 挥发性化合物 电子鼻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
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品质的影响
《家畜生态学报 》 2013
摘要:为研究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肉质性状的影响,对20只62周龄的淮南麻黄鸡母鸡(笼养和放养各10只)肉品质和胸肌蛋白质、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水分和16种氨基酸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饲养方式对鸡肉pH、剪切力和腿肌肉色无显著影响(P>0.05),对鸡肉系水力和胸肌肉色影响显著(P<0.05或P<0.01)。放养母鸡鸡肉蛋白质、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和精氨酸含量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水分、鲜味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和天冬氨基显著或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或P<0.01);人体必需氨基酸赖氨酸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5),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极显著高于笼养母鸡(P<0.01)。表明放养母鸡鸡肉肉质好,含有较多鲜味氨基酸和人体必需氨基酸,是较好的人体营养补品。
日本稻鸭共生技术产业见闻
《农技服务 》 2012
摘要:对日本实施稻鸭共生农场、鸭的养殖和畜禽屠宰加工厂、日本主要从事稻鸭共生技术研究等进行了考察,总结了考察学习取得的主要成果。
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技服务 》 2012
摘要:调查了大面积实施稻鸭共生技术地区的稻田表面水和周围流域河水以及水生生物相。结果表明:稻鸭共生田的表面水的EC、COD、T-N等值与传统栽培田水质相比普遍增高,稻鸭共生期间稻田排水易导致水质污染,为了防止周边水质的污染,需要彻底做好水的管理工作。
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屠宰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方法]选取20只62周龄笼养和林地散放饲养淮南麻黄鸡母鸡(各10只)进行了屠宰性能和肉品质测定。[结果]饲养方式对淮南麻黄鸡老母鸡体重、半净膛率和全净膛率无显著影响;而对产肉性能、消化系统的发育和肉质影响显著,放养组母鸡胸肌率、腿肌率、翅膀率以及肝脏、腺胃、肌胃的相对重量均高于笼养母鸡,其中胸肌率和肌胃的相对重量达到极显著水平;肌肉的系水力和胸肌肉色L*、a*和b*值均显著高于笼养组。[结论]放养方式饲养淮南麻黄鸡,可促进消化器官发育,增加产肉率,提高鸡肉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