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炭和炭基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苏有健

作者: 苏有健 1 ; 王烨军 1 ; 张永利 1 ; 罗毅 1 ; 宋莉 1 ; 孙宇龙 1 ; 廖万有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安徽黄山245000

关键词: 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茶叶产量;生物炭;炭基肥

会议名称: 2017全国茶业创新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茶叶学会

页码: 00000046-00000048

摘要: 通过连续4年茶园定位试验,以传统的土壤培肥方式NPK作为对照(CK),探究较长时间施用生物炭和炭基肥对茶园土壤理化性状和茶叶产量的影响.试验设4个处理,分别为茶叶专用肥(SF)、有机肥+NPK(ORF)、生物炭+NPK(BIO)和基于生物炭的炭基复合肥(BF)处理.研究表明:土壤水分含量充足时,BIO和BF处理含水量与ORF处理接近,都高于SF处理;土壤含水量较低时,BIO和BF处理含水量低于SF和ORF处理.炭基复合肥在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钾含量方面效果优于其他处理方式;在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方面效果与其它处理方式相差不大.与茶叶专用肥和有机肥相比,生物炭处理可提高土壤供水数量但降低土壤保水能力.连续施用4年后,炭基复合肥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方式.

分类号: S158.3

  • 相关文献

[1]“稻改茶”土壤理化性状与改良技术研究. 王宏树,廖万有,罗仲兴,苏有健,康启兵. 2009

[2]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3]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及茶叶产量的影响.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丁勇,罗毅,宋莉,廖万有. 2015

[4]气候变化对我国茶业的影响及适应对策. 廖万有. 2007

[5]耕作与施肥措施对江淮地区白土理化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吴萍萍,李录久,耿言安,姚文麒. 2018

[6]茶园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减排措施. 方雅各,苏有健,廖万有,张永利,罗毅,孙宇龙,廖珺,王烨军. 2021

[7]单宁酸对不同pH茶园土壤中活性铝形态分布的影响.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胡善国. 2014

[8]湖北、湖南砖茶主产区茶园土壤有效氟的背景调查.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罗毅,孙力. 2015

[9]皖南茶园土壤活性铝形态分布与土壤pH和植茶年限的关系.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吴新荣,胡善国,孙力. 2013

[10]添加含钙化合物对茶园土壤pH及有效氟的影响.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 2013

[11]茶园土壤中残留农药的环境行为. 廖万有. 2007

[12]调节茶园土壤pH对其土著微生物区系及生理群的影响. 王世强,胡长玉,程东华,廖万有,李娜,陈玲,房江育. 2011

[13]茶园氮素损失及影响因素的初探. 苏有健. 2008

[14]土壤pH对茶园土壤有效氟含量的影响.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 2013

[15]我国茶园土壤物理性质研究概况与展望. 廖万有. 1997

[16]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的调查. 王烨军,廖万有,苏有健,张永利,孙力. 2012

[17]施氮对茶园土壤氟和茶树新梢氟含量的影响. 张永利,王烨军,廖万有,苏有健,宋莉,罗毅,孙力. 2015

[18]氮肥对茶园土壤氟赋存形态及转化的影响.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罗毅,宋莉,孙力. 2015

[19]不同植茶年限茶园土壤pH缓冲容量.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罗毅,孙力,宋莉,廖万有. 2014

[20]茶园土壤中钙迁移行为的土柱模拟研究. 苏有健,廖万有,王烨军,张永利,罗毅.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