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甘薯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测定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在以往的甘薯育种中一般仅根据表现型来选配亲本,但这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本文应用多元回归这一数学方法来测定与产量、品质有关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作为亲本选配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亲本聚为八大类,不同类群间的亲本遗传差异大,其后代变异幅度也大.因此,选配亲本进行杂交时应在不同类群间进行.经过测定,初步筛选出25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亲本供选配亲本时参考.

关键词: 甘薯 育种 杂交亲本 数量性状 遗传距离 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成熟过程中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变化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1988年,我们调查了生长在合肥地区的5个籼稻品种(早、中熟)和1个晚粳杂交组合的粒重和直链淀粉含量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籼稻品种的糙米和粳杂组合的千粒重分别在齐穗后26-32天和43天时达到最大值,而5个籼稻品种和粳杂的直链淀粉含量则分别在抽穗后22-24天和34天时达到的最高点.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直链淀粉 最大值 最高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栽培技术对杂交中稻纵卷叶螟危害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1986年和1987年在合肥本所、市种子公司农科队和白湖农科所三地,以品种、播期,追氮(尿素) 量、密度、苗数等先后分别选用三因素、三水平,按L9(3~4) 正交表设计方案,经田间试验后对各因素效应进行方差分析,筛选出本生态区优化栽培防治稻纵卷叶螟技术措施.即:杂交中稻选用协优63组合;播期4月30日至5月10日,秧龄30天;密度13×20厘米,每穴1-2苗;追肥(尿素)量根据土壤肥力、肥源、农本与防虫、增产效果,每亩宜用5公斤或10公斤,可获得稳产高产.

关键词: 稻纵卷叶螟 杂交中稻 优化措施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对烤烟品种产质量进行综合评判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本文应用模糊数学原理对安徽省1987-1988两年烤烟区域试验的7个品种4项产质量指标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NC_(89)、G_(140)最优,红花大金元G_(80)最差.这与我省烤烟生产实际是极为一致的.

关键词: 烤烟品种 产质量 模糊数学原理 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低芥酸菜油精炼加工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利用化验室设备,进行低芥酸菜油脱脂、脱酸、脱色、脱臭,并能小批量生产,已取得初步成功,为工厂化生产提供借鉴. 本文介绍了四脱工艺原理及流程,并对影响生产中的主要反应条件进行探讨,以期取得最佳精炼效果.

关键词: 菜油精炼 低芥酸菜油 四脱工艺 原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改进的猪前腔静脉采血法

黑龙江畜牧兽医 1990

摘要:笔者对以前常用的猪前腔静脉采血法做了改进,操作简便,准确易学,介绍如下。猪取仰卧保定。30kg以下的小猪,可由一助手站在猪右侧用右手固定住猪的两后肢,用左手将右前肢向后拉。30kg以上的猪,可由一助手面朝猪头方向跨骑在猪的后躯,两腿适当用力以固定后躯,并用左手将猪右前肢向后拉。同时,另一助手站在猪左侧,用右手固定住猪头颈部,并尽量使猪头后仰,用左手将猪的左前肢垂直上拉或稍向前拉。这时在胸骨突前方、体中线稍右的部位可见一明显凹窝,且窝底斜向猪的体中线左侧,这为进针定位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子叶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在辣椒子叶组织培养中,外植体的幼嫩和部位影响形态发生,通常较嫩的子叶和子叶中部容易诱导愈伤组织和植株再生;辣椒品种的不同,其培养效果差异很大;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影响愈伤组织形态发生和分化,当有一定量的细胞分裂素时,促进芽的分化,而在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配合使用时,即使生长素含量很低,也易诱导根的发生.

关键词: 辣椒 子叶培养 植物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茶园夏季太阳辐射能状况

茶叶科学 1990

摘要:纯茶园晴天和昙天太阳辐射能状况观测表明,茶树冠层具有对太阳辐射能较高的截留系数、较低的透过系数和反射系数的特性。夏季茶树每天有6—10小时暴露在高过其光饱和点数倍的强光下,这可能是导致丘陵茶区茶叶品质欠佳的另一原因。文中提出应加强减少茶树对太阳辐射能的截留技术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茶园 太阳辐射能 树冠截留系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危害大豆损失率研究

植物病理学报 1990 CSCD

摘要:大豆孢囊线虫对大豆危害极大,但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的密度与大豆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国内尚未见报道.作者一九八六年采用中感品种盆栽(黑土和砂土)进行人工接种不同孢囊线虫密度对大豆产量危害损失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大豆孢囊线虫种群密度不同,对大豆产量的影响极为显著,随孢囊线虫密度增大,产量相应降低,实测百克土中接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0

摘要:为改变江淮地区以花白鲢为主体的传统池塘养殖结构,增加优质鱼放养比重,提高产量及经济效益,我们于1984-1988年间对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及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找出池塘主混养异育银鲫系列养殖技术的主要参数.通过相关的生物学测定证实,异育银鲫生长速度比白鲫快0.44倍,比本地鲫快1.02-1.52倍;其肉质营养丰富,食性杂,适应性强,疾病少,容易养殖,是适合我省推广的底层鱼种.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池塘养殖 生物学测定 底层鱼种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