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蚕颗粒体病毒及其利用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陈锦绣 1 ; 丁永官 1 ; 徐德进 1 ; 章东方 1 ; 李昌春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关键词: 茶蚕;颗粒体病毒;茶树;田间防治

期刊名称: 生物防治通报

ISSN: 1005-9261

年卷期: 1992 年 8 卷 02 期

页码: 72-7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1980年从安徽舒城县晓天茶园的茶蚕罹病虫体中分离获得一种颗粒体病毒,经鉴定为茶蚕颗粒体病毒(AbGy),为我国首次发现。对茶蚕3龄幼虫的半致死浓度LC_(50)为1.23×10~7mg/ml,半数死亡时间LT_(50)为5.4~8天。经感染试验,以1龄幼虫最敏感,感病死亡率随病毒浓度增大而相应提高。在感染12种昆虫中,只感染茶蚕,对桑蚕及天敌昆虫安全无伤害作用。AbGV制剂经田间防治试验示范结果,防治适期以1~2龄为宜,每亩喷施AbGV有效剂量为100~200mg,防治效果可达75.5%~97.45%,若与微量化学农药混用则有明显增效作用,病毒后效作用长达2~3年,自然感病死亡率18.76%~55.94%,AbGV的防治效果显著。

  • 相关文献

[1]茶蚕颗粒体病毒AcMNPVORF38同源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章东方,顾江涛,张若平. 2008

[2]茶蚕颗粒体病毒田间防治技术研究. 丁永官,陈锦绣,徐德进,李昌春,章东方,刘云廷,邓余良,邵经根,任家福. 1991

[3]茶蚕颗粒体病毒液剂与复合液剂的田间应用. 丁永官,章东方,陈锦绣,徐德进,邓余良. 1999

[4]茶蚕颗粒体病毒与低剂量化学农药混用的研究. 丁永官,陈锦绣,徐德进,邵经根,邓余良,任家福. 1989

[5]茶蚕发生规律的研究. 徐德进,陈锦绣,章东方,邓余良. 1993

[6]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晏立英,宋亚辉,倪皖莉,蒋相国,雷永,康彦平,万丽云,淮东欣,任小平. 2016

[7]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8]高温气候筛选抗热茶树新株系“多抗早”初报. 杨维时,李叶云,胡绍德,刘亚琴. 2019

[9]黄化茶树新品种'霍黄1号'. 王雷刚,焦小雨,刘丹丹,阮旭,吴琼,王文杰. 2023

[10]稀土对茶树不同部位叶片中酶活性的影响. 石锡林,杨普,李逸秋,李兵. 2000

[11]茶树体内硫的分布特征及施硫对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研究. 潘建义,洪苏婷,张友炯,朱跃进,廖万有,韩文炎. 2016

[12]安徽茶树良种选繁及应用研究进展. 汪春园,吴新荣. 2003

[13]茶树短穗扦插技术研究进展. 吴琼,王文杰,雷攀登,张家侠. 2012

[14]不同药剂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 陈伟立,叶涛,孙钦玉,牛婷婷,张家侠. 2023

[15]不同施肥处理对茶树根际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罗毅,苏有健,张永利,孙力,胡善国,王烨军,廖万有. 2014

[16]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皖茶7号”形态学特征的DUS测试研究. 阮旭,王文杰,程孝明. 2018

[17]茶树新品种'金鸡1号'. 刘丹丹,阮旭,焦小雨,王雷刚,吴琼,王文杰. 2023

[18]茶树的氮素营养与高产优质. 廖万有. 1999

[19]茶树越冬芽萌展期碳氮代谢动态及相关基因分析. 吴琼,刘丹丹,阮旭,沈季雪,徐奕鼎,王文杰,张正竹,夏恩华. 2019

[20]茶树冻害预防及补救措施. 吕凯.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