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应用低能离子束介导法获得水稻转基因植株

科学通报 199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转基因的研究自1988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株以来,近几年又取得了很大进展,这一方面是由于水稻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以原生质体为受体系统的PEG和电激法介导的转基因研究更趋于成熟,尽管这一途径技术难度大并存在着基因型限制,但仍以其较好的可靠性而被认为是最富成效的方法;另一方面、新近发展起来的基因枪.激光微束、超声波等物理手段介导的植物转基因方法,都减去了原生质体培养的步骤,并在很大程

关键词: 离子束 DNA导入 hph基因 水稻种子胚 转基因植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台湾发展茶叶生产措施及动向

台湾农业情况 1994

摘要:台湾发展茶叶生产措施及动向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茶叶不仅是台湾三大土特产品,而且也是主要出口农副产品。但是,近年来随世界茶叶产销形势变化以及岛内工业迅速发展,茶叶生产受到了冲击,出现了茶园面积萎缩,生产量和出口量均下降的态势。为此,台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饮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与生理功能

农业考古 1994

摘要:饮茶对人体的保健作用与生理功能安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王宏树凤凰山茶厂汪前中国有句俗话:"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饮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在当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茶叶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三大自然饮料之首,正是因为它对人体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粳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7001S的育性与利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在合肥自然条件下,连续6年(1987~1992)观察了7001S育性和主要特征特性,研究了繁殖制种等配套技术。结果表明:(1)7001S属早熟晚粳型,播始历期122(单季制种)~80(双季繁殖)天。(2)不育期不育性稳定〔花粉败率率(SP)99.05%~99.94%,自交结实率(SS)0.00%~0.13%〕,不育期30天以上,主要集中在8月;育性转换明显,转换期在9月5±2日;可育期可育度高(SP75.618%~22.122%,SS6.25%~44.00%)。(3)配组优势显著,已选育出两个通过省级区域试验待审定的粳杂组合;繁殖制种产量高,配套技术易于操作。讨论了7001S的实用性和适宜的应用范围。

关键词: 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特征特性,育性,繁殖制种,组合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祁门红茶香气的初步分析

中国茶叶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祁门红茶自1875年问世以来,以其优异的品质风格和独特的“祁门香”而在国内外声誉鹊起,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一,1915年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章,1987年荣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会金质奖.祁门红茶向以其清鲜持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独特香味——“祁门香”而称誉国际茶叶市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研究揭示“祁门香” 的奥妙,将有助于保持和提高其传统的优异品质风格.本文试就这一问题作初步探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矮败小麦利用的研究Ⅱ异交结实率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矮败”小麦等的异交结实率和太谷核不育小麦一样,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动幅度较大,其中最关键的因素乃是矮秆的不育穗受到高秆不育株叶片的荫蔽。适当除去不育穗顶部遮挡的叶片,辅之以人工辅助授粉,可获得满意的效果。用鸡毛帚授粉,是授粉工具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矮败”小麦,异交结实率,人工辅助授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小绿叶蝉第一高峰始期的微机分析及预测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本文根据九年观察的茶小绿叶蝉虫口第一高峰始期和有关气象资料数据,用BASIC语言进行微机分析,筛选出相关程度达极密切水准的因子,建立回归预测式,并以其中第8组因子数据为例,采用循环语句,为用户提供置信度为95%范围的预报值。

关键词: 茶小绿叶蝉;一峰始期;计算机应用;分析及预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祁门红茶加工机械的现状及优化技术

茶叶机械杂志 1994

摘要:祁门红茶加工机械的现状及优化技术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邮编245600)祁门红茶(以下简称祁红)主产于安徽省的祁门、东至、黟、贵池等县(市),是我国著名的出口名茶。祁红创制于1875年,由于色、香、味俱佳,品质优良,多次荣获国内外搏览会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俄罗斯茶叶市场需求新动向

中外技术情报 1994

摘要:前苏联是一个茶叶消费大国,年销茶叶量约在20万吨上下。该国茶叶主要从印度、中国、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等产茶国进口。近些年来,原苏联虽已解体,但俄罗斯仍是我国一个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省大别山区名优茶开发绿色食品的探讨

茶业通报 1994

摘要:我省大别山区名优茶开发绿色食品的探讨江春园(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一、开发趋势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和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茶叶的选择要求越来越高,除相当注重茶叶的品质和感官风味外,还非常关心茶叶有无农药、化肥及其他有害物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