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茶树光合作用研究新进展

茶叶科学简报 199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名茶与传说(之三)

农业考古 1994

摘要:名茶与传说(之三)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研所徐克定六安瓜片六安瓜片的产地,大致以金寨县齐云山为中心,方圆五、六十里。这一带当年行政属安徽省六安县管辖,故称“六安瓜片”。也叫齐云瓜片。明代潘世美《咏齐云茶》:“高峰直与浮云齐,望入无峰天亦低。爱探惊雷新吐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组培中粳8715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早熟中粳8715,采用生物工程技术,选取当选晚2号适宜时期的健壮幼穗,进行体细胞培养,再生稻株,经多次田间试验、示范种植选育而成。该稻性状稳定,株形理想,生长青秀,光合效率高。根系健壮发达、不早衰。穗大粒多,熟期整齐,成熟时秆青籽黄,熟相佳。品质优,综合抗性强。全生育期133天。亩产450kg以上。适宜沿淮及淮北和江淮之间种植。

关键词: 组培中粳;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生产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平原夏大豆亩产200公斤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阜阳市邵营乡1993年2万亩大豆平均亩产203kg。主要技术是,改换优良品种,精选优质种子;采用二耧靠种植和高培土技术,提高防旱涝和抗倒伏能力;适当稀播,采用人工匀苗,充分发挥大豆个体和群体的增产效应;增施肥料.重视化控,防止徒长;综合防治病虫害等。

关键词: 大豆;高产栽培;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研究现状和展望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本文阐述了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的优越性,综述了生物技术在育种研究上的进展,指出了存在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农作物;生物技术;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不定芽诱导及人工种子研制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在含有2,4—D2mg/l的MS培养基上,诱导水稻成熟胚,产生愈伤组织。继而,在BA2mg/LMS培养基上,诱导不定芽,以不定芽为包理物,制备人工种子、在1/2MSO培养基上发芽,转株率为89.1%,萌发幼苗生长正常。

关键词: 水稻;人工种子;不定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部分CIMMYT引进种质初步评估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初步鉴定表明,新引进CIMMYT小麦种质,保持了原有的矮秆、繁茂、穗多、抗倒等优点;对原有的缺点,如抗白粉、赤霉病,易早衰等性状有明显的改进,可望成为我们育种的一个重要亲本来源。文中还对如何利用这些种质作了有针对性的探讨。

关键词: CIMMYT;小麦;种质;评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新品种“黄山早芽”选育报告

茶叶 1994

摘要:黄山早芽是从黄山种中,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无性系茶树新品种,经1982~1990年品系比较实验,同等面积内比安徽一号增产39.64%,红绿茶品质优于标准种。此外,还进行经济性状和主要内含物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山早芽是一个早生、优质、高产、抗寒性强适宜北方茶区推广的茶树新品种,1987年安徽省茶树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省级良种。

关键词: 新品种 黄山早芽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粗毛性状的选育效果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1994

摘要: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经过五个世代的系统选育,11月龄粗毛率达到13.69%,较零世代提高27.11%(P<0.01),其中粗毛含量9.97%,较零世代提高42.02%(P<0.01),两型毛含量3.72%,世代间无显著差异,粗毛的长度、强度、伸度在世代间无显著差异,直径低于一世代而高于三、四世代。粗毛率的变异系数随世代增加而缩小。

关键词: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粗毛性状,选育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树持续丰产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栽植方式增产效应

广西热作科技 1994

摘要:茶树持续丰产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栽植方式增产效应赵和涛(安徽省农科院祁门茶叶研究所245600)一茶树是多年生叶用植物,。它一生中既有幼年期、青年期、壮年期、老年期的发育阶段,又有历时较短多次循环的春、一夏、_秋>冬四季的年发育阶段。现已研究表明,”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