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大别山区茧丝绸支柱产业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大别山区茧丝绸支柱产业范久戈,肖林珍,刘明辉(安徽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合肥230036)1蚕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茧丝绸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产业,在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蚕茧产量,生丝产量,生丝和丝绸出口分别占世界总...


暴发性流行鱼病的发生及防治
《农林科学实验 》 1994
摘要:一、症状表现。(1)体表症状:病鱼头部、吻端、眼眶、鳃盖内外、表皮及下颚充血发红,尤以胸、腹、臀鳍基部最为严重;肛门红肿;鳃丝淤血、末端腐烂;身体两侧有花斑状;严重病鱼眼球


出击:向俄罗斯市场杀去
《安徽决策咨询 》 1994
摘要: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决定,中国哈尔滨第五届边境、地方经济贸易洽谈会将于今年6月15日至21日在哈尔滨市黑龙江省对外经济贸易展览中心(哈尔滨市西大直街40号)举行。


加州鲈鱼种对五种常用鱼药的敏感性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体长8.2~10.4cm的加州鲈鱼种对五种药物的敏感性强度为:孔雀石绿>敌百虫>硫酸铜>福尔马林>食盐。这些药物(除食盐外)对加州鲈鱼种的安全浓度依序分别为0.007、0.036、0.241、6.667ppm。
关键词: 加州鲈;常用鱼药;敏感性试验


粳型光敏核不育系7001S配组组合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本文在对7001S与制种密切相关的特征特性加以概述的基础上,总结提出7001S配组的组合高产制种的技术措施:以8月15~20日为最佳抽穗扬花期,以此确定父母本适宜播差期,给出70优9号、70优04和70优1514三个组合的播差期表;综合分析了亩产200kg的群体产量结构,提出稳步搭好丰产苗架的三个措施;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及早预测和早期调整花期的原则和方法,提高异交结实率的关键和适期适量喷施920技术。


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324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甘蓝型优质油菜新品种324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采取定向系统选育法,从西德油菜品种劳雷斯(Loras)中选育成功的一个半冬型中早熟类型的“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成)油菜品种。该品种先后通过1990~1993年度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鉴定,表现品质优良,丰产性较好,含油量较高,适宜我省淮北地区南部和江淮丘陵地区、沿江江南油菜生产区种植。其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家“八五”农业科技攻关下达的技术指标。目前已在生产上示范推广。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定向选育;配套培育技术


三系杂交中粳新织合80优121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本文概述了80优121的亲本来源及特征特性,组合的试验试种实绩及特征特性,和作一季中稻的栽培技术。


配组方式对两系亚种F_1籼粳分类特性及杂种优势的影响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用11个母本(7个光敏核不育材料,4个常规品种)和9个具有一定广亲和性的父本配制99个组合(按NCⅡ设计),根据“程氏指数法”和超父优势指数、竞争优势(以汕优63为对照)研究了杂种的籼粳分类特性和12个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籼/粳杂种为偏籼(66.67%)和籼(33.33%)型,粳/籼杂种为偏籼(91.67%)和偏粳(8.33%)型,籼/偏粳杂种为籼(80%)和偏籼(20%),粳/偏粳杂种为粳(83.33%)和偏粳(16.67%),籼/籼、粳/粳杂种分别全数为籼和粳。籼/粳、粳/籼、籼/偏粳3类亚种间杂种在主要性状上具有竞争优势的频率和幅度分别为:株高11.111%~16.667%和0.68%~3.69%,播种至始穗历期41.667%~100.00%和33.918%~9.801%,每穗总粒数16.667%~75.00%和8.765%~12.965%,单株谷重11.111%~25.000%和7.235%~18.695%,糙米率75.00%~91.667%和1.511%~2.131%。籼/粳、粳/籼、籼/偏粳F_1杂种结实率均低于汕优63(CK),且均表现出负向(极)显著差异的超父优势指数,籼/粳F_1杂种平?
关键词: 配组方式,籼粳分类,杂种优势,光(温)敏核不育水稻


砂姜黑土区几种肥料对大白菜增产效应
《安徽农业科学 》 1994
摘要:砂姜黑土区钾、硼、锌肥能显著提高大白菜产量,增产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钾>硼>锌。钾、棚、锌还能降低大白茶植株体内NO3-含量,改善其品质。施用镁肥则表现一定负作用。
关键词: 砂姜黑土;优化施肥;大白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