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引种烤烟新品种(系)的灰色关联度综合评判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摘要:以云烟87作对照,于2016—2017年在泸州烟区对引进的5个烤烟新品种(系)进行对比试验,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试验结果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5个参试品种(系)中有4个烤烟新品种(系)的综合性状超过了对照品种云烟87.其中,贵烟9号综合性状表现最好,其次是HB030,HB202排名第三,HB023排名第四.上述4个品种(系)可以作为泸州烟区的后备品系,审定后可以在泸州烟区进行示范与推广.

关键词: 烤烟 新品种(系) 灰色关联度分析 综合评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化学防治对皖南烟区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化学防治对皖南烟区烟叶上蜘蛛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于2021年4月至7月采用目测法和拍打振落法对未进行化学防治田(抑芽剂)和化学防治田(抑芽剂和化学农药)烟叶上的蜘蛛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鉴定未化学防治田蜘蛛(12科40种943头)和化学防治田蜘蛛(11科32种693头)的数量为1 636头,分属于13科44种。蜘蛛的卵囊附着在烟叶的叶尖和叶缘,6月下旬达到峰值。烟田蜘蛛群落的时间动态和多样性指数变化说明,未化学防治田和化学防治田蜘蛛的个体数量均在5月中旬达到最大,但丰富度呈现一定的波动,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6月底到7月初达到最大,但优势集中性指数在这期间最小。两种类型的烟田中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和食虫沟瘤蛛Ummeliata insecticeps均为优势种。通过对两烟田蜘蛛群落多样性的比较,结果表明,未化学防治田比化学防治田的蜘蛛群落更具有稳定性,且化学防治对烟田蜘蛛的个体数量影响显著。本文对了解烟田蜘蛛群落生态系统以及烟田的绿色防控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 化学防治 蜘蛛群落组成 时间动态 多样性 皖南烟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形势下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2

摘要:我国农业科研院所在农业科学研究领域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现行的农业生产较为传统,农业科技创新发展较为缓慢,对农业科研院所来说只有转变固有观念,加强与各级政府部门、高校、龙头企业、大型农业合作社、金融机构等联合,建立新的人才协同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推动科技成果落地,促进我国农业发展.文章以安徽省为例,探索农业科研院所在当前特殊的环境下如何在变局中开辟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并从聚焦大平台、大项目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建立一体化的工作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人才协同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技人才 协同创新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叶醇生物合成相关基因NUDX1的进化分析

茶叶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树中存在2个亚细胞定位不同的NUDX1基因(CsNUDX1-cyto和CsNUDX1-chlo),其中定位于细胞质的CsNUDX1-cyto基因与香叶醇生物合成密切相关.为探究NUDX1基因在不同茶树品种中的序列、功能差异及其在物种间的进化,通过序列比对、基因克隆、进化树构建、代谢物分析、功能验证等分析了该基因在茶树与非茶树植物中的进化以及香叶醇积累差异.结果表明,不同茶树基因库中组装的CsNUDX1s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RT-PCR克隆显示4个阿萨姆变种和4个中国变种茶树中均有CsNUDX1-cyto和CsNUDX1-chlo的阳性克隆,且核苷酸序列存在差异.利用Phytozome网站数据进行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结果显示共有58个植物中存在CsNUDX1同源基因;该基因在植物物种间较为保守,在低等植物藻类基因组中也存在;在单子叶禾本科植物中,除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泛基因组中存在蛋白序列匹配率大于58%的目的基因,其余均较低,尤其是在部分禾本科植物中该基因存在缺失.代谢物分析表明15个禾本科植物水稻、小麦和玉米品种鲜叶中均未检测到香叶醇的合成,而4个茶树品种嫩梢中香叶醇含量为0.87~4.12μg·g-1.此外,茶树CsNUDX1s基因在幼嫩叶片中有高表达;阿萨姆变种茶树佛香3号的CsNUDX1-cyto同样具有合成香叶醇的功能.本研究表明,NUDX1基因广泛存在植物基因组中,在茶树基因组中存在2个CsNUDX1s基因,并与茶树叶片中香叶醇的合成相关.

关键词: 香叶醇 NUDX1基因 进化分析 Phytozome 茶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晚熟枇杷新品种‘徽红2号’

园艺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徽红2号'是从安徽歙县枇杷传统品种'大红袍'自然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晚熟红肉新品种.果实近圆形,平均单果质量66.50g,最大单果质量可达118.25g;果顶平,果面果粉多,绒毛重,果皮易剥、较厚;果肉橙红色,质软、多汁,风味甜美,有香气;可溶性固形物12.26%,可食率75.21%;耐寒、抗日灼、裂果轻,成熟期比'大红袍'晚7~10 d.

关键词: 枇杷 晚熟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中国蚕业 2022

摘要:安徽大别山区是安徽省蚕桑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推进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阐述了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在产业基础、地理气候条件、技术服务体系、政策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并针对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发展在产业模式、产业稳定性、综合管理技术水平、蚕病防控体系等方面的薄弱点,提出促进蚕桑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系列对策措施,包括合理布局多元体系、推广家蚕标准化饲育技术、完善综合消毒防病体系、建立家蚕病害监测与防控体系、拓展蚕桑产业规模等,以期为推动安徽大别山区蚕桑产业优质高产、规模化、健康化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大别山区 蚕桑产业 优势 薄弱点 发展措施 规模化 健康养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收集现状与思考

中国种业 2022

摘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安徽省发动广大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实地调查走访等方法,开展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根据普查信息和征集资源数据,从农业生产结构、种植面积、种植品种以及收集资源类型等方面阐述了安徽省的农业生产变化,分析了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种质资源 农作物 普查 资源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加强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实践与探讨-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

农业科技管理 2022

摘要:文章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为例,阐述了省级农业科研院所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剖析了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壮大资源保护利用队伍、强化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加大资源资金支持力度、完善资源保护激励机制等对策建议,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种质资源 保护利用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联合多源多时相卫星影像和支持向量机的小麦白粉病监测方法(英文)

智慧农业(中英文) 2022

摘要:白粉病主要侵染小麦叶部,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大范围监测和评估。本研究利用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监测小麦白粉病并提升分类精度。使用四景Landat-8的热红外传感器数据(Thermal Infrared Sensor,TIRS)和20景MODIS影像的MOD11A1温度产品反演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使用4景国产高分一号(GF-1)宽幅相机数据(Wide Field of View,WFV)提取小麦种植区和计算植被指数。首先,利用ReliefF算法优选对小麦白粉病敏感的植被指数,然后利用时空自适应反射率融合模型(Spatial and Temporal Adaptive Reflectance Fusion Model,STARFM)对Landsat-8 LST和MOD11A1数据进行时空融合。利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植被指数和温度数据统一量度。最后,将处理和融合后的单一时项Landsat-8LST、多时相Landsat-8 LST、累加MODIS LST和多时相Landsat-8 LST与累加MODIS LST结合的数据分别输入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了四个分类模型,即LST-SVM、SLST-SVM、MLSTSVM和SMLST-SVM,利用用户精度、生产者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对比四个模型的分类精度。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SMLST-SVM取得了最高分类精度,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1.2%和0.67,而SLST-SVM则为76.8%和0.59。表明多源多时相的LST联合SVM能够提升小麦白粉病的识别精度。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 高分一号 MODIS Landsat-8 地表温度 支持向量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ACCP体系在抹茶蛋黄酥生产加工中的应用

现代农业科技 2022

摘要:本文介绍了抹茶蛋黄酥生产工艺流程及产品要求,通过研究在抹茶蛋黄酥生产加工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建立了抹茶蛋黄酥生产HACCP体系,以期为促进企业食品安全生产、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HACCP体系;抹茶;蛋黄酥;生产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