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穗部性状及灌浆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调查表明 ,华安 3号穗部性状表现为 :穗长与穗粒数、二次枝梗结实率与穗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 ;一次枝梗平均 13个 ,二次枝梗平均 38个 ,二者相关不明显 ;一次枝梗、二次枝梗着粒密度都较稳定 ,后者变幅较小。华安 3号灌浆特性表现为 :灌浆期约 40 d,灌浆强度最大的时间是始穗后 14- 2 1d,籽粒增重相对整齐。在灌浆期喷施 HM叶面肥能提高其结实率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华安3号 灌浆特性 穗部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号(皖杂40)的育种策略和产业化开发途径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介绍皖棉 13号 (皖杂 40 )在当前科研体制改革和种子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功的育种策略 ,总结了皖棉 13号(皖杂 40 )在推广、开发及产业化过程中的经验

关键词: 皖棉13(皖杂40) 育种策略 产业化开发 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再造塌陷区农业生态系统的研究

天津农业科学 2000

摘要:以烈山塌陷区为研究对象 ,就塌陷区合理开发、环境保护、综合利用及再造农业生态系统进行研究

关键词: 塌陷区 农业生态系统 综合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处理稻草的营养成分及干物质降解率比较

中国畜牧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通过不同处理稻草的营养成分和干物质瘤胃降解率比较 ,结果表明氨化处理能提高稻草CP含量 ,降低NDF、ADF、CEL及ADL的含量 ,干物质降解率达 4 2 0 9% ;微贮和调理处理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NDF、ADF和CEL含量 ,干物质降解率分别为 36 69%和 32 37% ;普通干稻草 (对照组 )干物质降解率为 2 9 2 7%。由此得出氨化的效果最为明显 ,其次是微贮。

关键词: 稻草 氨化 微贮 调理 降解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砂姜黑土地区农牧结合方式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根据皖北砂姜黑土地区资源特点和农牧业现状 ,提出适宜该地区农牧结合的方式有 :(1)秸秆养牛 ,过腹还田 ;(2 )秸秆养羊 ,过腹还田 ;(3)利用粮食和加工业副产品养猪 ,粪肥返田 ;(4)利用饲草发展养兔 ;(5 )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

关键词: 皖北 砂姜黑土 农牧结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灿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早灿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2个旱灿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来质优良,有8项指标达部颁1、2级优质来标准,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旱灿稻米结构的调整.旱灿14已通过省级审定,命名为"皖稻71".

关键词: 旱熟14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移栽期、密度和施肥对皖南香料烟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通过 5个因子的栽培试验 ,明确了在皖南山区 ,香料烟适宜的移栽期为 4月下旬至 5月上旬 ,栽植密度为 18- 2 2 .5万株 / hm2 ,栽植方式以宽行密株较为适宜 ,在密度为 2 2 .5万株 / hm2 条件下 ,适宜行株距为 4 0× 10 cm,施氮量为 30 kg/ hm2 ,氮磷钾配比为 1:2 :2 - 3

关键词: 皖南 香料烟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我国肉羊生产状况及提高生产效益的关键措施

当代畜牧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早籼14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早籼 14是采用离子束诱变方法选育成功的第 2个早籼稻新品种。其突出特点是米质优良 ,有 8项指标达部颁 1、2级优质米标准 ,该品种的推广有利于早籼稻米结构的调整。早籼 14已通过省级审定 ,命名为“皖稻 71”

关键词: 早籼14 生物学特性 品质 栽培技术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两系杂交中籼华安3号的主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华安 3号 (X0 7S/紫恢 1 0 0 ) ,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两系杂交中籼重穗型高产组合 ,全生育期 1 34~ 1 4 0d ,与汕优 6 3相当。该组合穗大粒多 ,结实率高 ,茎秆粗壮 ,产量潜力大 ,高抗稻瘟病 (1级 ) ,中抗白叶枯病(5级 ) ,精米率高 ,直链淀粉含量适中 ,米饭松软可口。高产栽培要求适时适量播种 ,实行“旱育宽行增实粒”栽培法 ,采用肥床旱育合理稀播 ,利用水分胁迫培育强根匀壮秧 ;宽行窄株合理稀植 ,发挥大蘖优势 ,提高成穗率 ;控蘖促花合理施肥 ,减秕增重 ,促进粒多粒饱

关键词: 两系杂交中籼 华安3号 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