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节水栽培措施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通过江淮丘陵地区玉米节水措施研究 ,初步证实了土壤改良剂健苗素节水增产效果较好。研究结果显示 :健苗素使玉米增产 8.2 % ,土壤水分相对含量增加 7%~ 16 %。

关键词: 节水措施 健苗素 土壤含水量 玉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不同地貌和不同类型土壤香料烟质量特征分析

中国烟草科学 2000

摘要:考察了 1992年从皖南各香料烟种植区随机抽取的 33个有代表性的上二棚烟叶样品。结果表明 ,皖南各香料烟种植区所产烟叶质量差异较大 ,低山或中山缓坡区烟叶质量好于平川区和高山坡区烟叶 ,其中红壤性土和扁石黄红土区烟叶质量最优 ,但目前种植面积较小

关键词: 皖南 香料烟 烟叶质量 地貌 土壤类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协优57产量表现及栽培要点

杂交水稻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杂交中籼协优57 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推广速度快,效果显著,已通过安徽、陕西及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其单产10.5 t/hm 2 的产量结构为有效穗225 万~285 万/hm 2,每穗总粒数170~180 粒,结实率83% ~85% ,千粒重27 g,据此提出了培育适龄壮秧等栽培技术。

关键词: 杂交中籼 协优57 产量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定远猪及其一代杂种猪胴体、肌肉品质的比较研究

养猪 2000

摘要:本试验将定远猪分别与长白、大约克和杜洛克杂交 ,对所产F1代肉猪作胴体性状和肌肉品质分析比较。结果发现 ,①杂交F1代猪眼肌面积增大 ,眼肌重增加 ,前者分别比定远猪对照组提高0 91~ 9 3 4cm2 ,后者分别比对照组高 2 0 %~ 4 7%,达到显著水平 (P <0 0 5) ;②各杂交系胴体瘦肉量增加极显著 ( 1 92~ 3 1 7kg ,P <0 0 1 ) ,其瘦肉率较对照组提高 7 85~ 9 53个百分点 ;③杂交F1代猪皮重均明显减轻 ,皮下脂肪重绝对值降低 ,腹脂沉积明显减少 ;④杂交可使大定和长定F1代猪骨骼肌中蛋白质含量增加 5 2 %~ 7 3 %,而脂肪含量减少 6 3 %~ 7 4%,但杜定组合肌内脂肪未有显著降低。

关键词: 胴体 肌肉品质 定远猪 杂交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蛞蝓危害平菇的习性及其防治

植物保护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蛞蝓Agriolimaxagrestis (Linnaeus)属软体动物门 ,蛞蝓科 ,俗称“鼻涕虫” ,危害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 ,亦严重危害平菇等食用菌。为探索野蛞蝓在合肥地区危害平菇的规律 ,作者自 1996年以来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和室外定点、定期调查 ,对野蛞蝓的生态进行了观察 ,同时对其防治也作了试验。1 材料与方法试验野蛞蝓为本所食用菌场采集的越冬野蛞蝓 ,经室内人工饲养繁殖。野蛞蝓生活习性观察 采取个体和群体饲养相结合的方法 ,从野蛞蝓产卵、孵化 ,直至死亡 ,观察其产卵、产卵量、孵化率、取食危害等习性 ,并对各个时期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室内外定点、定期观察 ,记录野蛞蝓在合肥地区发生规律 ,越冬、越夏场所。选用体长 5 7~ 6 17mm ,体宽 1 0~ 1 0 1mm幼蛞蝓供作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每个大培养皿内放 10条幼蛞蝓 ,每种药剂每个剂量设 3个重复。2 结果2 1 形态特征卵 卵粒成堆 ,每堆多至 2 0~ 36粒 ,一般 5~15粒 ,至少 1~ 3粒。卵绝大部分产在湿土中 ,很少产在表土上 ,无色透明 ,有弹性 ,可见卵核 ,呈圆形或椭圆形。卵与卵之间有胶状物粘连 ,呈链珠状卵堆。卵长 2~ 2 2mm ,宽 1 2~ 1 5mm。幼蛞蝓 刚孵出的幼蛞蝓体长 3~ 4mm ,体宽0 8~ 1 0mm ;体近无色 ,略带浅灰 ,触角 2对 ,深灰色 ;外套膜 1 0~ 1 5mm ,收缩可覆盖头部。性成熟蛞蝓 性成熟野蛞蝓柔软、光滑、体表呈暗灰或暗黑色 ,触角 2对 ,黑色 ;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 ,其内有退化的贝壳 (盾板 ) ,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 ,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 ;体长 2 6~ 4 0mm ,体宽 3 5~ 5 0mm。在右触角后方约 2mm处为生殖孔 ,呼吸孔在身体右后侧9~ 12mm处 ,呼吸孔附近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嵴钝 ,粘液无色 ,跖足为灰白色。2 2 生活习性野蛞蝓畏光怕热 ,在食用菌场地 ,白天隐蔽在阴暗、潮湿的落叶、青草和砖瓦块下 ,16时后开始活动取食危害 ,次日 3~ 4时达危害高峰 ,集中取食平菇子实体 ,5时后陆续返回隐蔽处。阴雨天 9~ 10时还继续危害 ,基本上整天活动。据室内饲养观察 ,野蛞蝓耐寒 ,5℃以上可活动取食产卵。以卵、幼蛞蝓、性成熟蛞蝓越冬。气温 10~ 2 2℃时 ,危害最严重。但不耐高温 ,夏季幼蛞蝓、性成熟蛞蝓白天躲在阴暗、潮湿的落叶或草丛底下 ,夜间活动。由于 7、8、9月份高温 ,对野蛞蝓生长不利 ,体弱 ,抵抗力差 ,易死亡。野蛞蝓食性杂 ,除危害蚕豆、黄豆、白菜、芹菜、莴笋等多种农作物幼苗和蔬菜 ,还危害平菇、黑木耳、双孢蘑菇等多种食用菌 ,凡野蛞蝓爬过的地方留一条透明粘液 ,严重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据室内观察 ,在日平均气温 11℃时 ,每条野蛞蝓一昼夜危害平菇 30~ 185mm2 。表 1 防治野蛞蝓室内药剂筛选结果 药剂种类稀释倍数药后死亡量 (条 )12h 2 4h 48h 96h防效(% )15 0 0 0 0 0 0 0青虫菌 10 0 0 0 0 0 0 05 0 0 0 0 0 0 02 %甲酚皂 0——— 0 10 05 %甲酚皂 0——— 0 10 02 0 %灭净菊酯 40 0 02 0 0 00000000000芳香灭害灵 0 10——— 10 0CK喷清水 10 0 0 0 0  除 2 0 %灭净菊酯 40 0 0倍液为触杀外 ,其他均用滤纸和蚕豆叶浸药液饲养 ,各处理供试蛞蝓 10条野蛞蝓雌雄同体 ,异体交配 ,也能自体受精繁殖。在合肥 1年繁殖 2代。野蛞蝓一生产卵多次 ,产卵期 70~ 12 0d ,6月中旬至 9月底不产卵。 1年有 2个产卵高峰期 ,春季 4月 5~ 2 2日 ,秋季 10月中旬~ 11月中旬。平均产卵量约 60粒 ,有的多达118粒。在日平均气温 18℃时 ,卵期约 2 6d ,2 1 4℃时 ,卵期 15~ 16d ,冬季卵期 30~ 50d ,有的达 10 0d左右 ,气温 3℃时 ,仍有些卵可孵化成幼蛞蝓 ,野蛞蝓寿命 2 30~ 330d ,最长可达 395d。2 3 室内药剂筛选室内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见表 1,一般杀虫剂对野蛞蝓无明显效果 ,只有 2 %~ 5%甲酚皂和芳香灭害灵对野蛞蝓防治效果较好。2 4 防治措施野蛞蝓在合肥地区 1年发生 2代 ,产卵期和孵化期长 ,世代交替。除 7、8、9月份未见产卵外 ,其他时间都有卵、幼蛞蝓、性成熟蛞蝓存在。建议对其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1)经常打扫食用菌繁殖场地 ,清除垃圾、砖瓦块和杂草 ,破坏野蛞蝓的隐蔽场所。( 2 )利用野蛞蝓昼伏夜出 ,阴雨天危害的特点 ,早晨或晚上进行人工捕捉 ,直接杀死或放在 5%盐水里脱水死亡。( 3)在野蛞蝓经常出现的地方 ,傍晚用干石灰粉撒成封锁带 ,保持干燥 ,每隔 2、3d撒 1次 ,效果很好。( 4 )幼蛞蝓大量发生时 ,辅以药剂防治。合肥地区幼蛞蝓活动盛期在 5月中、下旬和 11~ 12月份。在此期间可用 2 %~ 5%甲酚皂或芳香灭害灵喷撒在野蛞蝓经常活动的地面 ,但不要溅到平菇上。研究中曾试用 8%灭蜗灵 ,也能有效地防治野蛞蝓对食用菌的危害野蛞蝓危害平菇的习性及其防治@许仲武$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合肥230031[1] 许仲武 ,等 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平菇的生态观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J] 动物学杂志 ,1993 ,2 8(2 ) :5~ 7 [2 ] 王汝财 几种危害食用菌的蛞蝓及其防治 [J] 食用菌杂志 ,1985 ,(2 ) :33~ 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北砂姜黑土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水资源利用问题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砂姜黑土区土地生产率低的主要障碍因素归根结底是水影响的结果。该区降雨量、径流量都十分丰富 ,地下水利用也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但由于降雨量、径流时空分布不均 ,造成水资源利用率低 ,且极易发生旱涝灾害。研究表明 :冬小麦缺水量为 1.41亿m3,夏秋作物缺水量 2 .3 3亿m3。合理灌溉 ,排蓄结合 ,适量开采地下水资源 ,就能很好地解决该地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改良土壤不良物理性状 ,调整种植结构 ,加强水资源管理 ,也会有很好的节水效果

关键词: 砂姜黑土区 水资源 需水 节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商品蟹冬季暂养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在相同地点、时间和水源的条件下 ,进行了池塘和大水面中网箱冬季暂养商品蟹的研究。结果表明 ,网箱中暂养的商品蟹暂养成活率平均高出池塘 4.6 % ,由于网箱中暂养的商品蟹活力强 ,品质明显好于池塘蟹 ,因此经济效益也高出池塘蟹。经过平均约 2个月的暂养 ,池塘蟹和网箱蟹平均实际增加经济收入分别为 19%和 6 7%。

关键词: 商品蟹 冬季暂养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六优121高纯度高产量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阐述了杂交中粳六优 12 1亲本的特征、特性。总结了提高亲本纯度 ,严格隔离条件 ,合理安排播差期 ,偏攻父本 ,创建高产群体和合理的穗粒结构 ,巧用“九二○” ,搞好人工辅助授粉 ,提高异交结实率 ,防病去杂等高产制种技术和经验

关键词: 六优121 高纯度 高产量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淮北地区小麦、玉米连作系统N、P、K素合理运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小麦—玉米连作系统中 N、P、K素合理运筹技术研究表明 ,无论何种运筹方式 ,两茬年单产均可获得 12 0 0 0 kg/ hm2以上产量水平 ,平均单产达到 144 34.5 kg/ hm2 。运筹技术公顷施用 N素 ,以小麦 180~ 2 70 kg和玉米 2 70~ 180 kg,小麦与玉米N素比例为 4∶ 6和 6∶ 4较为合理 ,两茬年单产平均达到 14911.5 kg/ m2。随 N、P、K素中 N素水平的提高 ,小麦、玉米籽粒全量 N和蛋白质含量均呈增加趋势 ,而蛋白质产量在小麦上呈增加趋势 ,而在玉米上则呈减少趋势

关键词: 小麦—玉米连作 N、P、K素 合理运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选育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皖系粗毛兔是国内第一个粗毛型长毛兔新品系。该兔体型外貌一致。生长发育正常 ,尤其是前期生长速度较快 ,5月龄体重达 336 0 .5 7g,相当于成年体重的 81.6 2 %。繁殖性能适中。产毛性能稳定 ,11月龄刀剪毛产量 2 94.2 8g,折年产毛量 1177.12 g,粗毛率 15 .14% ,且毛品质优良 ,采毛方式不限 ,11月龄刀剪毛毛纤维长度、细度、强度及伸度 ,粗毛分别为 11.49cm、45 .12 μm、2 3.47g和 46 .72 % ,细毛分别为 7.40 cm、14.86μm、4.2 3g和 44 .97%。多年的推广实践表明 :该品系兔适应性强 ,耐粗饲 ,易于饲养 ,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深受广大养兔户的欢迎

关键词: 皖系 长毛兔 品种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