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应用家蚕暗化型基因提高杂交率
《中国蚕业 》 2003
摘要: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困扰蚕种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保证蚕种质量,国家制定了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强制性标准,即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不得低于95%。每年国内常有因杂交率达不到标准而成批淘汰的蚕种,常因杂交率低造成减产、蚕农索赔事件时有发生。现生产用蚕品种均为白蛾,区别不明显,蚕种生产环节多,难以做到杂交彻底。为解决这一难题,蚕种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蛾体喷染不同颜色的操作技术,识别杂交中的纯对淘汰,以确保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使用该方法虽有效果,但费工费时,造成蛾体污染,缩短雄蛾寿命,降低蛾活力,增加不良卵率,且操作不便。


2种培养液培养蛋白核小球藻的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在 2种培养液、2种培养条件下 ,采用封闭式培养方法培养蛋白核小球藻 ,结果表明 :2 8℃、30 0 0lx条件下 ,蛋白核小球藻在Ⅰ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优于在Ⅱ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 ;2 5℃、2 0 0 0lx条件下 ,蛋白核小球藻在Ⅱ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优于在Ⅰ号培养液中培养的效果


油菜籽(饼)中硫代葡萄糖甙测定方法研究进展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已建立的有关油菜籽 (饼 )硫代葡萄糖甙的测定方法进行分析 ,综合考察其方法原理和实践经验 ,并重点就这些方法中影响硫甙分析的若干因素进行探讨 ,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试验误差 ,使获得的结果更加可靠。


稻谷储藏过程中理化特性变化的研究
《中国粮油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现有国标稻谷储存控制指标角度研究了不同年份储藏稻谷的粘度、脂肪酸值、发芽率、发芽势的变化曲线 ,还研究了不同年份储藏稻谷的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直链淀粉的含量、胶长、酸度、碱消值、电导率、丙二醛的含量、含水量的变化规律 ,并对所测定的项目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获得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 :储藏稻谷中 ,粘度、脂肪酸值、发芽率、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直链淀粉的含量、酸度、电导率、丙二醛呈显著相关。随着储藏时间延长 ,粘度、脂肪氧化酶Lox - 3活性、发芽率、发芽势、直链淀粉含量均下降 ;而脂肪酸值、酸度、丙二醛的含量、电导率则明显增加 ;胶长、碱消度无明显的变化。研究稻谷储藏过程中理化特性的变化 ,目的在于探索稻谷耐储藏评价的新的理化指标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奶牛泌乳性能的影响研究
《中国草食动物 》 2003
摘要:12头荷斯坦泌乳母牛,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在精料中添加0.2%TD-1中药添加剂及2%TD-2中药添加剂的日粮,试验为期57天。结果表明:①饲料中添加2%TD-2中药添加剂的试牛较对照组提高产奶量近5%(P>0.05);②添加2%TD-2中药添加剂对牛奶营养指标(乳脂、乳蛋白、乳糖、总乳固形物)没有确定影响,但可显著降低体细胞数。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电子杂交定位及基因预测
《全国作物细胞工程与分子技术育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2003 CSCD
摘要: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在杂交水稻制种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根据中国水稻全基因组框架序列中的跨叠克隆Contig10968,成功地将与Ben/ben共分离的RAPD标记OPG18/972和OPG18/943步移延伸至8138bp和8103bp。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通过电子杂交将OPG18/972和OPG18/943及步移后的序列定位于第2染色体150.5cM处,进一步将Ben/ben初步定位于第2染色体150.5cM处。通过ORF、启动子及基因预测软件分析,Ben可能是编码某种受体蛋白的基因或者催化6-OH-苯达松与葡萄糖缀合、类似淀粉合成酶的基因,而ben可能是Ben的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