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采用外源整体DNA导入法 ,选用在水面具有旺盛生长优势 ,在旱地具有顽强生命力的苋科植物空心莲子草 [(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Griseb .)别名 :革命草 ,水花生 ]为供体 ,高产抗病的禾本科的籼型优质常规水稻 65 2 7为受体进行科间杂交选育水旱两用稻。结果表明 ,育成的水旱两用稻可以在水栽和旱播情况下正常成熟 ,并表现了强大的增产优势和极强的耐旱性。


M型杂交大豆新组合HS9816高产原因及栽培技术研究
《大豆科学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采用从大豆M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三系中筛选出的高产优质多抗组合HS9816为材料 ,设置播期、密度、施肥三个因素、12个栽培处理进行试验。研究表明 :壮秆、抗倒伏、多分枝 ,且有偏长的生殖生长期是杂交大豆获得高产的重要原因 ;叶面积增长前期快、中期稳、后期回落慢以及适时封行的动态是杂交大豆群体取得高产的主要生理指标 ;在中上等肥力水平田块 ,实施早播、稀植 (15万株 /hm2 )、再增施肥料是每公顷获得子粒产量 375 0kg的关键技术。


不同抗热应激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抗热应激剂对肉鸡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均匀的 2 1日龄AA商品代肉鸡 72 0只 ,按每组 1 80只 ,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抗热应激剂 1、2、3组 ) ,每组设 3个重复 ,每重复 60只。结果表明 :日最高气温在 31~ 33℃环境下的 4~ 7周龄AA肉鸡抗热应激剂 3组饲养效果最好。 3组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比 1、2、对照组都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成活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肉鸡在 33℃气温下 49日龄采血测得 :血浆皮质酮 1、2、3组比对照组分别低 1 4 .9% (P <0 .0 5)、1 2 .7% (P >0 .0 5)、1 6 .5 % (P <0 .0 5) ;T3 1、2、3组分别比对照组低 1 8.5 %(P <0 .0 5)、2 0 .0 % (P <0 .0 1 )、2 3 .9% (P <0 .0 1 ) ;T41、2、3组分别比对照组低 2 2 .9% (P <0 .0 1 )、1 9.3 % (P <0 .0 1 )、2 5 .3 % (P <0 .0 1 )。


氮肥高效利用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 2003
摘要:中国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仅在 2 8%~ 37%之间 (低于世界一般水平 15~ 2 0个百分点 )。江苏一季的施氮量超过国际公认的的安全标准 (年施氮量 2 2 5kg hm2 )达 2 7 6 %。按此标准 ,则每年至少造成 180万t的氮肥 (纯氮 )的浪费。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缓释、控释性等有机肥料的施用 ,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但成本太高。中国科学家已在水稻第 12条染色体上检出 1个QTL与氮素利用率关联 ,且表现出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因此 ,培育适合于不同栽培条件的氮高效新品种 ,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降低氮素肥料的使用量 ,保护环境 ,意义十分重大。


人工诱导家蚕ZZWW型三倍体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蚕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试验以探讨ZZWW型四倍体雌蚕在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行为为目的 ,用玉泽的过冷却处理方法诱发的四倍体雌蚕 (ZZWW )与带有伴性赤蚁基因的二倍体雄蚕 (ZschZsch)交配 ,发现有ZZWW型三倍体发生。根据ZZWW型三倍体发生 ,分析四倍体雌蚕减数分裂中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遗传学行为及ZZWW型三倍体蚕的形成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