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杆菌介导水稻幼胚转化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转化方法对 3个粳稻品种的幼胚进行转化。在对影响根癌农杆菌转化水稻效率的多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后 ,优化转化条件 ,改进技术 ,建立了农杆菌介导的水稻幼胚转化体系。利用该体系 ,水稻品种秀水 11号的幼胚经预培养 4~ 7d得到的愈伤组织 ,用农杆菌EHA10 5 /pCAMBIA13 0 1感染后 ,筛选出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并获得转化植株 ,潮霉素抗性愈伤组织获得率为 70 .76%。GUS染色及转基因植株总DNA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T -DNA上的外源基因已整合进了转基因水稻基因组中。


应用紫云英生产富硒猪肉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富硒紫云英作为日粮添加的青饲料喂猪 ,试验结果表明 :紫云英富硒能力强 ,通过生物转化 ,使硒的利用率明显提高。在日粮中添加富硒紫云英青饲料 ,可促进猪的生长 ,增加硒的吸收和转化 ,改善猪肉的硒营养价值


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概括了我国及安徽省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 ,分析了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论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提出了当前土壤重金属污染与修复技术研究的重点


理化因素对红茶浸提效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多因素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破碎度以及温度、时间、pH值 3因素对红茶浸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破碎度大小与茶叶浸提率呈正相关 ;在相同破碎度条件下 ,温度、时间、pH值对红茶浸提率影响程度依次为 :温度 >pH值 >时间 ,最优组合为温度80℃ ,pH值 1,时间 15min。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皖9926 轮回选择 离子注入 抗赤霉病


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
《水利渔业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介绍了异育银鲫规模化人工繁殖技术中亲本选择与培育、催产、授(受)精、孵化的具体要求。选择亲本时要剔除雄性鲫,也不要把其它鲫误认为银鲫;催产季节要勤于观察鱼情,防止大批流产;亲鱼产卵结束后应及时把鱼巢移走,以免干坏鱼卵。


转Xa21基因不育系皖21A的白叶枯病抗性与利用
《中国水稻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基因枪转化法将Xa2 1基因导入 80 4B(BT型不育系 80 4A的保持系 ) ,选育出纯合稳定的株系皖 2 1B。以80 4A与皖 2 1B连续回交转育 ,育成了高抗白叶枯病的不育系皖 2 1A ,对皖 2 1A和皖 2 1B的不同世代材料进行PCR分析和田间白叶枯病菌抗性试验 ,表明Xa2 1基因稳定遗传且抗性稳定。皖 2 1A与恢复系R 18、HP12 1、U16 0配制杂交组合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和产量潜力。
从生产与化学的关系谈茶叶清洁生产
《茶业通报 》 2004
摘要:要从根本上治理环境污染,就必须减少乃至消除工农业生产中污染物的排放。清洁生产技术可以从源头上消除污染物的产生。茶叶实现清洁生产不仅是对环保的贡献。也是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茶叶生产与化学密切相关,运用绿色化学的知识和技术,创新茶叶生产方式,使用绿色茶叶生产投入品,是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有效途径。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血清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I型鸭肝炎病毒标准毒株R85952 人工感染 3日龄雏鸭 ,于感染后 6、12、16、2 0、2 4、2 8、3 2和 3 6h分别采集感染组和对照组雏鸭的血液分离血清进行生化指标测定。结果 :血清中Na+ 、K+ 、Ca2 + 、Mg2 + 、Cl- 、P5+ 等无机盐离子浓度和BUN含量变化不明显 ,OSM的变化也不明显 ;ALT、AST和GGT均较对照组有极显著升高 (P <0 .0 1) ;GLU浓度在攻毒后 2 4~ 3 6h极显著下降 (P <0 .0 1) ;TG、CHOL和VLDL呈极显著升高 (P <0 .0 1) ,表明血糖下降和血脂升高。TBIL和DBIL分别从攻毒后 2 0和 12h开始较对照组有显著的升高 (P <0 .0 5 )。上述的试验结果提示 :雏鸭感染鸭肝炎病毒后肝脏受损最明显 ,呈现急性、坏死性肝炎的病理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