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种子活力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 2 0个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和常规种为材料 ,研究种子活力和产量关系。方差分析表明 :不同品种种子活力间、产量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 ,第 1主成分特征根λ1 =4.12 2 1,贡献率为 68.70 2 0 %,为发芽率因子 ;第 2主成分特征根λ2 =1.1663 ,贡献率为 19.43 82 %,为幼苗干重因子 ;第 3主成分特征根λ3=0 .60 15 ,贡献率为 10 .0 2 5 3 %,为相对电导率因子。相关分析表明 :种子的初次计数、发芽率、简化活力指数、田间出苗率均与产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 ,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在月季切花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应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我国应用多胺、乙烯及其制剂、赤霉素、矮壮素、杂环席夫碱、水杨酸、6-苄基腺嘌呤和氯化钙 8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调节月季切花生长发育进程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


试论提高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的应对措施
《中国茶叶加工 》 2004
摘要:依据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探讨了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我国茶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限制因子,提出我国茶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是:(1)调整和加强茶业的国内支持政策;(2)扶持和培育茶业龙头企业,加大茶叶出口基地建设;(3)与国际接轨健全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实施绿色品牌战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4)创建和扶持茶业现代服务平台,发挥行业协会及其他组织的功能和作用;(5)创新茶叶流通市场,实现茶叶流通体系的现代化。


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优质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的影响
《杂交水稻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Ⅲ优 98是 2 0 0 2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的优质高产杂交中粳新组合 ,为了充分发挥Ⅲ优 98的增产潜力 ,进行了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试验 ,结果表明 ,不同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Ⅲ优 98产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 ,对株高、穗长及千粒重的影响较小 ,合理密植 ,穴插双苗有利于高产。该组合要达到 10 .0t hm2 以上的产量水平要求插足 2 8.13万穴 hm2 以上、穴插双苗或插足3 6.5 8万穴 hm2 、穴插单苗。


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栽培条件下不同用量硫酸钾、氯化钾对黄瓜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钾肥能提高黄瓜产量,硫酸钾增产效应比氯化钾高。设施栽培黄瓜施用硫酸钾可获得高产量效应和养分生产效率。钾肥可提高黄瓜Vc和糖分含量,氯化钾的效果优于硫酸钾;低、中量硫酸钾处理黄瓜氨基酸含量比氯化钾处理高,但必需氨基酸与营养价值低于氯化钾处理。钾肥可明显提高黄瓜果实含钾量,而降低其他养分含量;硫酸钾处理果实吸收养分的分配比例高于氯化钾处理,而氯化钾有利于黄瓜营养体养分积累。钾肥品种对黄瓜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差异为硫酸钾和氯化钾混合施用提供了可能。


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农业科技管理 》 2004
摘要: 第一部分新时期农业发展的基本矛盾 一、我国农业发展的形势分析 1.我国农业的发展与成就。1978年以来,我国农产品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1999年世界9种主要农产品我国有6种居世界第一位。


转C_4光合基因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两系杂交稻育种中的应用
《作物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pepc、ppdk和pepc +ppdk三种转基因水稻农艺性状观察表明 ,与原种Kitaake相比单株有效穗有不同程度的增多 ,单株产量相应提高 ,特别是pepc和ppdk基因聚合后 ,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分别比受体亲本Kitaake提高 2 9.1%和2 7.0 %。三种转基因材料作基因供体分别与受体光敏核不育系培矮 6 4S、2 30 4S和 2 30 6S杂交后 ,这些基因在新的遗传背景下不仅稳定遗传和高水平表达 ,而且表现增穗增产 ,特别当pepc和ppdk基因聚合时 ,与受体相比 ,F1的PEPC活性提高 5 .8~ 18.6倍 ,PPDK活性提高 0 .5~ 1.3倍 ,植株饱和光合速率提高 5 0 %左右。转育的转基因材料结实率有所降低 ,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淮北砂姜黑土钾肥对生姜增产效应的研究
《土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9 ~ 2001年在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地区,连续3年多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增施K肥对生姜产量及品质都有明显的正效应,姜块产量提高15.3 % ~ 58.4 %,平均增产率为29.8%。K肥的增产效率在2种N肥水平下都较高,高N水平下增加K肥施用量可以极大地提高K肥的增产效率。生姜单位K肥的增产量与土壤K素含量及施K量呈显著负相关,淮北砂姜黑土地区,生姜K肥适宜施用量为K2O 375 ~ 450 kg/hm2。施用K肥能有效提高生姜维生素C与可溶性糖分含量,显著降低硝酸盐含量,改善姜块的内在品质,大幅度提高种植生姜的经济效益。3年4地试验,平均增收7946 ~11065元/hm2,施用K肥的产投比为10.4 ~ 22.2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