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氮素水平对早籼15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籼15为材料,研究氮素水平对早稻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氮肥处理水稻植株干物质量随生育进程皆呈现增加的趋势,且水稻植株各期干物质积累量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氮水平对水稻影响最大的是在拔节期至抽穗期,其干物质积累量越多,产量也就越高。适宜氮素,干物质积累强度随氮用量的增加而加强,增加到一定量后干物质积累强度趋于缓慢。不同生育阶段干物质生产量对产量的贡献,以拔节—抽穗阶段的影响最大,有效分蘖期与无效分蘖临界期影响最小。抽穗期水稻的干物质积累主要在叶片;成熟期的干物质积累主要在穗部。最高产量施氮量为241.3 kg/hm2,产量达8 550.8 kg/hm2。最佳经济施氮量为211.7 kg/hm2,净效益最高,为4 835.5元/hm2。

关键词: 早籼15 施氮量 物质积累与分配 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主要粮食作物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利用以产量和规模为基础形成的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安徽省六大粮食作物在各市的比较优势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生产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各地区应按照比较优势的原理进行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农业生产的合理布局和专业化生产,以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的比较优势。还针对结论和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粮食生产 比较优势 区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对安徽省农村蚕病防治问题的思考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管理学的系统原理和农业科技推广框架理论出发,阐述了安徽省蚕病防治体系建设的形式、方法,指出了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蚕病防治的重要性,旨在为提高蚕病防治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 蚕病防治 系统原理 框架理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江淮地区2006年中籼水稻结实不良情况调查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调查了安徽省江淮中稻区2006年水稻结实不良的情况,一是由于8月中旬阶段性的高温引起部分花期热稳定性差的品种高温不实类型,另一类由于化学药害主要是除草剂残留伤害造成的穗发育障碍型不育;分析了2种主要类型水稻结实不良产生原因,提出了生产预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中籼水稻 高温热害 农药药害 除草剂残留伤害 结实不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依靠科技进步 提高安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农业科技管理 2006

摘要:安徽是全国粮食主产省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分析了近年来安徽省粮食生产形势与特点,剖析了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安徽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

关键词: 粮食生产能力 科技进步 安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关键词: 温度 湿度 霉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季北缘地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双季稻北缘地区生长季节短,温光资源不足;而常规高产栽培在品种选用、肥水运筹、群体结构及调控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产量不高不稳。补偿栽培采用生育期适中偏长优质品种;通过适当早播、拓展生长季节、增加温光利用,合理稀播培育壮秧、高效利用低位次分蘖成大穗;合理基本苗和群体结构,在大田早期迅速创建一个较大的叶面积指数、促进水稻群体尽早进入光合适期,生育中期壮秆强根、延长有效叶面积高值期,生育后期补充营养、湿润灌溉增强群体活力和抗逆性、减缓高效叶面积下降速率以补偿群体光合势,促进群体结构与光合功能高效协调,增强群体物质积累与转化能力而稳定高产。以生育期适中偏长、产量潜力高优质品种(或超级稻品种)为基础,培育多蘖壮秧、精确优化群体结构和肥料合理运筹为核心技术,配套湿润节水灌溉和病虫草害无害化防治,构建水稻补偿超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并成功示范。

关键词: 双季北缘 水稻 补偿栽培 超高产 The northern of Double-cropping Ric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AMMI模型分析安徽省油菜区试品种的稳定性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将AMMI模型应用于2005~2006年度安徽省油菜区试C组参试品种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AMMI模型优于传统的回归分析法,10个参试品种产量稳定性最好的是驰丰1号,稳定性最差的为笑油3号。讨论AMMI模型在分析品种稳定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AMMI模型 油菜 基因型 环境 互作 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与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品质的影响

杂交水稻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丰两优1号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增加,胶稠度变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减小,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丰两优1号优质栽培适宜施氮量为180 kg/hm2,栽插密度为19.07万穴/hm2。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施氮量 栽插密度 稻米品质 丰两优1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山野菜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安徽省山野菜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开展山野菜重点资源调查与研究,制定山野菜资源的保护措施,在山区建立山野菜原料基地及山野菜人工驯化栽培等开发利用对策,充分实现山野菜的综合开发利用。

关键词: 山野菜 开发利用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