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氮肥运筹对抛秧栽培晚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时期对秀水79物质积累和分配及与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高分蘖数随前期施氮比例的减小呈下降的趋势,氮肥后移有利于成穗率的提高,延长生育期。产量侧重后期施氮处理的产量较生育后期不施氮处理的产量明显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5:3:2施氮方式产量最高,比对照增稻谷3800.0kg/hm2,增产85.15%。氮素的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对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适当氮肥后移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可以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而增加产量。

关键词: 氮肥运筹 晚稻抛秧 物质积累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民工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民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的快速发展而形成的特殊群体,他们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笔者从建设新农村的角度分析了农民工的地位及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农民工 新农村建设 地位 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坚持科技自主创新 实现产业健康发展

农业科技管理 2006

摘要:文章从科技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总结了基本经验和体会及存在问题。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健康发展。对如何实现产业健康发展,作者提出了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 科技创新 产业 知识产权 科技型企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密度与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纹枯病发病程度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采用2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密度、氮肥运筹2个栽培因子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拔节期施氮比例对小麦纹枯病及产量均有一定的调节效应。降低基本苗、提高追氮比例均能降低纹枯病发病指数,降低密度减轻纹枯病发病程度的效果优于提高追氮比例。但栽培因子对纹枯病的控制和小麦高产并不是完全同步的。生产上既要通过控制基本苗和基施氮肥比例来减轻纹枯病危害,又要使栽培因子有利于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发挥。文中还以高产和控病并重为条件,提出了控制该病发生程度的高产栽培技术初步方案。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产量 密度 氮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农业科技管理 2006

摘要:文章以安徽省农科院科研管理工作为例,介绍了安徽省农科院在科研计划与条件平台建设、科研成果、对外交流、人才培养方面的实践与取得的成效,进而谈了做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科研管理 实践 体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41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41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6 874.6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0.9%;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 625.5 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5.3%。株型较紧凑,茎秆较粗壮;中抗稻瘟病(3级),苗期耐寒能力较强。米质好,12项米质指标中有11项达到一级或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全生育期108 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水稻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开发工作的实践与思考——以安徽省农科院为例

农业与技术 2006

摘要:本文从组织机构、科技企业产品开发、企业投资、收益和企业创新方面介绍了安徽省农科院科技企业的基本情况,在科技产业发展的实践中,总结出科研和开发同等重要。针对科技开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强化企业管理的措施,对今后的科技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科技企业 科技产业 企业创新 企业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晚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总施氮(纯氮)量为180 kg/hm2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抛秧栽培的晚稻秀水79茎蘖动态、产量、氮素生产力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肥施氮比例的减小,最高分蘖数呈下降的趋势,生育期延长。适当增加中后期施氮比例有利于提高产量,过于重施基肥或过多氮肥后移都不利于产量的提高,按基肥、分蘖肥、穗肥之比为4∶3∶3的处理产量最高,比对照增加2 233.4 kg/hm2,增产38.62%。氮素生产力随着基肥施用量的增加有下降趋势。在不同施氮比例下,对有效穗和结实率有显著的影响,而穗实粒数和千粒重差异不大,因而在保证颖花数的前提下适当氮肥后移,可延长剑叶生长时间,防止叶片早衰,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产量。

关键词: 施氮方式 产量 抛秧晚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种子脂肪酶与储藏特性及相关基因SCAR标记的研究

高技术通讯 2006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离子束诱变皖鉴2090后代脂肪酶活性检测分析,获得了脂肪酶活性高低的近等基因系.利用人工加速老化实验进行了耐储藏性评价,并从近等基因系中选取一对脂肪酶活性不同的材料进行RAPD标记筛选,在650条随机引物中经过多次重复筛选,引物S1302、S1380在脂肪酶活性低的品种中稳定地显示特异的多态性.其中S1302被转化为SCAR标记.该标记的获得为进一步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图位克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水稻 脂肪酶 RAPD SCA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方法提取日本沼虾基因组DNA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日本沼虾的尾部肌肉为材料,采用苯酚-氯仿法和氯化钠法提取日本沼虾基因组DNA,并对2种方法提取的结果进行了紫外分光光度、琼脂糖凝胶电泳、PCR扩增等方法的鉴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提取的日本沼虾基因组DNA浓度分别为3 165.8和396.5ng/μl,OD260/OD280比值分别为1.76和1.63,均能满足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需要。

关键词: 日本沼虾 基因组DNA 提取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