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乌鳢小水体工厂化人工繁殖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粗毛兔血浆酶活性及其与产毛量相关的研究

中国养兔 2005

摘要:对49只1岁龄皖系粗毛兔进行产毛量和血浆中碱性磷酸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皖系粗毛兔1岁时血浆碱性磷酸酶活性与产毛量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血浆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与产毛量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P>0.05)。

关键词: 皖系粗毛兔 酶活性 产毛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从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现状看安徽有机农业的发展

安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本文阐述了世界有机农业发展的起源,世界有机农业、贸易、法规建设现状,以德国为例,分析了有机农业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并提出了发展有机农业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世界 有机农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稻139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稻139是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采用系统选育法育成的高产早籼稻新品种。2年省区试,平均产量7141.5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4.8%,居各参试常规品系第1位;1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699.0kg/hm2,较对照竹青增产6.0%。茎秆粗壮,株高适中,耐肥,抗倒伏能力强;分蘖力强,早发性好,叶色较为深绿,苗期耐寒性强;对稻瘟病抗性较对照竹青(6级)高2个级别。全生育期110d,适宜播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

关键词: 早稻 皖稻139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耐贮运番茄新品种皖粉5号的选育

安徽农学通报 2005

摘要:皖粉5号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地1999年育成的番茄新品种。该品种生长势强,抗逆性好,早熟、易坐果,口感好,风味浓,果表厚,耐运输。适宜在安徽、江苏、上海、浙江、山东、河北等地推广种植。

关键词: 番茄 皖粉5号 选育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农科院茶研所茶树育种研究史略

茶业通报 2005

摘要:本文针对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自1915~2004年建所90a间之茶学中茶树育种研究史,从散见于科技档案及民间中的史料予以发掘、整理、并作此史略。

关键词: 安徽省 茶研所 茶树 专业育种 史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升安徽茶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

茶业通报 2005

摘要:从茶园基础、茶叶产品和茶业产业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提升安徽茶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即加快以良种化与生态化为重点的高标准茶园建设,夯实竞争基础;提高名优茶质量与开发多样化产品,赢得竞争优势;扶植龙头企业与塑造知名品牌,推进茶业产业化进程,增强竞争实力。

关键词: 安徽茶业 竞争力 茶园 产业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桑叶红茶加工技术研究

北方蚕业 2005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更注重日常餐饮的养生保健。喝茶有益于健康,喝茶已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据《简明中医辞典》记载,桑叶含有芸香甙、槲皮素、槲皮甙、桑甙、伞形花内酯、东莨菪碱、葫芦巴碱、胆碱、挥发油等,其味苦、甘、寒、入肺、肝经,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茶叶又有一项新的功效,喝茶有助于抵御病毒。笔者以桑叶为原料,运用红茶制作工艺,试制新型保健桑红茶,并在注重口感和饮用方法等方面进行摸索探讨,进一步开发桑叶多功能的用途,既有益于人民健康又能增加农民收入,不失为一种有效途径。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为制作品质优良的保健桑红茶,关键在于选择好的桑叶原料。桑叶:主要采摘5月份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渔业及其可持续发展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渔业经济已成为安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产业。通过对安徽渔业资源现状及水资源环境利用情况调查的分析,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安徽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 渔业 资源 可持续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职称评聘工作及职称制度改革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阐述了职称改革经历的3个阶段,分析了现行职称制度的缺憾,提出职称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关键词: 职称制度 改革 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