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四个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亲和力的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4个不同甘蓝型油菜核不育系类型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不育系9012A和双隐性核不育系5A的亲和力最强,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全不育系12 -148A次之,显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系6A的亲和力最弱。不同日龄花粉对3个隐性核不育系结实的影响略有不同,但从花开至花落,不同日龄花粉对3个不育系授粉,均表现正常结实。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株花开3~5d内,结实率能保持100%,之后随着柱头日龄的增长,结实率降低, 9d时已不再结实。


种鹅日粮中添加肽制剂对其繁殖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05
摘要:选择3年龄产蛋种鹅224只(四川白鹅),成年皖西白鹅公鹅56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8只四川白鹅配7只公鹅,两组试验基础日粮相同,只是试验组在对照组日粮的基础上前期17d添加0.3%的小肽,后期45d添加0.3%的小肽和0.05%神经肽(NPY),正试期62d。结果表明:①种鹅产蛋率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高7.50%(P>0.05)、2.40%(P>0.05)和4.25%(P>0.05),试验后期种鹅产蛋增长率比前期低;种蛋破损率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低13.85%(P>0.05)、57.14%(P<0.05)和47.19%(P>0.05);每枚蛋重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低2.34%(P<0.01)、3.44%(P<0.01)和3.14%(P<0.01);种鹅采食量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高2.69%(P<0.01)、7.50%(P<0.01)和6.18%(P<0.01);料蛋比前期试验组比对照组低2.50%(P>0.05),后期和全期比对照组高9.20%(P<0.01)和5.32%(P<0.05);②受精率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高6.52%(P<0.05)、5.68%(P>0.05)和6.45%(P<0.05);入孵蛋孵化率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高8.92%(P<0.01)、9.77%(P<0.01)和9.45%(P<0.01);健雏率试验组前期、后期和全期分别比对照组高6.31%(P<0.01)、6.53%(P<0.01)和6.41%(P<0.01);③试验组碱性磷酸酶比对照组低1.87%


聚合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三系不育系R106A的选育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国杂交水稻的多数不育系不抗白叶枯病,携有单个的白叶枯病抗病基因的品种易于丧失抗性。本研究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将两个抗病基因聚合到不育系中,进行抗性改良。用育成的抗3418S(携有Xa21)为受体,CBB23(携有Xa23)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1次回交和3次自交,采用足够大分离群体在分蘖前期进行接种初筛,再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复筛,确认了目标基因的聚合,实现了均位于第11染色体上的Xa21和Xa23基因间交换重组,获得双基因纯合稳定的新品系R106。又用我们育成的矮败型不育系5801A进行转育,杂交一次后,向保持系(轮回亲本)定向选择,经回交3次迅速稳定,所育成的不育系及保持系对中国的7个病原型代表菌株均表现全生育期高度抗病,可能会大大延长其抗性寿命。并讨论了改良不育系抗性的研究方法、回交次数和选择世代等问题。
智能化棉业信息与科技服务网络平台研究与应用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 2005
摘要:运用人工智能、计算机网络、WebGIS,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研制了“安徽省棉业智能化信息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安徽省棉花生产信息采集发布系统(安徽省棉花预警信息系统)、棉花栽培专家系统、远程科技服务系统、棉花病虫害灾变预警WebGIS系统、信息发布系统、信息采集上报系统、会员服务系统、棉花及相关产业资讯和市场信息动态数据库等,将各子系统进行集成、整合,以Internet为平台,以“安徽棉网(www.ahcotton.cn)”网站为载体。该系统既可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又可提供智能化和远程化的科技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