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论安徽省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设和发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业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式,也是一种新型旅游活动项目。针对安徽生态省建设这一背景,在分析该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建议。

关键词: 农业生态旅游 可持续发展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基因导入后水稻粒形的变化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6个供体亲本与1个受体亲本一一对应杂交,而后进行反复回交,比较了后代稳定品系与亲本之间的粒形变化。结果表明,3个千粒重小于受体亲本的供体亲本后代,千粒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主要原因是粒形增宽。3个千粒重大于受体亲本的供体亲本后代,其中2个千粒重降幅较大(1个稍有增加),主要原因是粒形变短。

关键词: 水稻 基因导入 供体亲本 受体亲本 回交 粒形 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提出了新时期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任务。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档案管理 任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色技术壁垒对中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与对策思考

农业经济问题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绿色技术壁垒对我国蔬菜出口的影响,从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对称角度分析其成因,最后对蔬菜产业应对绿色技术壁垒的措施提出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 绿色技术壁垒 蔬菜出口 成因 对策 思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肥用量对早籼15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早籼15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对早稻茎蘖动态、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群体茎蘖动态随氮素用量增加而增加,处理间茎蘖数差异明显,各处理在拔节期茎蘖数达到最高。在相同移栽时间条件下,拔节、抽穗和成熟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推迟,生育期延长。穗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上升;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值后随氮肥增加而减少。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但施氮量越大,稻谷产量增幅越小;不同氮量的氮素生产力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低氮水平的氮素生产力高,而高氮水平的氮素生产力低。

关键词: 早籼15 施氮量 产量及构成因素 氮素生产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系白猪早期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系白猪2世代猪从初生到90日龄生长迅速,到90日龄时体重达初生重的26倍。断奶对生后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比较大,但早期断奶可及早锻炼仔猪的采食,并能提高生长期的采食量,从而提高断奶后生长速度。其早期的生长发育规律可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拟合精度为0.996 3,据此模型可建立皖系白猪的早期生长曲线,为其进一步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皖系白猪 生长发育 生长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细鳞斜颌鲴湖泊套养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细鳞斜颌鲴主要以腐屑、底泥、人工投喂的其他鱼吃剩的残饵为食,具有改善日趋富营养化湖泊水质的作用。因此,进行了湖泊套养细鳞斜颌鲴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湖泊中投放适量的细鳞斜颌鲴鱼种可改善水质,明显提高水体中的鱼产量,经济效益显著。

关键词: 细鳞斜颌鲴 湖泊 套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合肥市包河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合肥市包河区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的优势和现状 ,论述了开发该项产业的前景、意义及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 生态旅游农业 优势 效益 问题 合肥市 包河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夏秋常见病防治实用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浅谈安徽省家蚕品种的引进及利用

北方蚕业 2005

摘要:家蚕品种及种质资源的引进利用,是家蚕品种选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目的地引进适合当地饲养的茧丝质优、体质强健的成对品种及单一品种,经实验室、农村鉴定,既可以取代现行品种直接用于生产,成本低、收效快,又可以作为育种的基础素材,育成适合当地使用的新品种;特殊性状基因材料的引进及利用可选育出特色品种,极大地丰富品种资源基因库,选育出适合市场需求的各类家蚕品种。 多年来,我所从国内外引进了大批品种资源,并对这些品种资源的利用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1 引进品种的试养、观察 从国内外直接引进的品种资源,首先必须做好引进种的防疫工作,同时进行生物学性状及经济性状的观察、调查、记载,综合评判引进种的应用价值。 1.1 引进种的防疫工作 引进品种资源,必须进行卵面消毒、预知检查、补正检查,确定为不带微粒子病孢子的蛾圈,方可饲育,一般采用蛾区育,亦可混蛾育,第一、二代要进行隔离饲育,注重迟眠蚕检查,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