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
《中国畜牧兽医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家兔是中国传统的畜禽品种,同时也是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取得了较大进展。文章分别从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2个方面对2020年国内外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家兔种质资源利用与保护提供参考。国外在传统育种与分子育种上均作了较多研究,在传统育种上主要针对选择和环境因素对家兔生长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分子育种上对生长及肉质相关基因、繁殖性能相关基因及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研究。国内开展的家兔遗传育种与繁殖研究数量相较国外更多,研究重点集中于分子育种,包括对皮毛性状、肉质性状及繁殖性能相关基因的研究;传统育种主要包括选择和环境效应对家兔生长与繁殖性能的影响。


Cd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发光菌法测定及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提取液对发光菌的发光有抑制作用,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发光强度逐渐减小,其发光抑制率与Cd浓度呈正相关,Cd的EC50为10.97 mg/kg.与CK对比,施用白云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Cd的有效性及Cd的生物毒性.Cd有效性和青海弧菌的发光抑制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9.95%、15.35%;用发光菌方法测得Cd的生物毒性与化学方法测得Cd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土壤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渥堆对黑茶色泽形成的作用及适度判别分析
《中国茶叶加工 》 2022
摘要:渥堆是黑茶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快速准确判别渥堆程度,成为加工的关键。色泽作为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在渥堆中变化大、直观性强,可用于渥堆程度的判别,为探究建立一种基于色泽变化判断渥堆程度的快速方法。实验开展了渥堆过程中叶与茶汤色泽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1)渥堆中叶色整体由绿向黄变化,主要是色泽a、b值显著增加,叶脉色泽变化速率显著快于叶片,温度与含水量对渥堆叶色泽变化有显著影响,前者主要影响红色a值,后者主要影响L、a、b值;(2)渥堆中汤色由浅绿明亮向黄亮转变,主要是汤色b值显著增加,温度与汤色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含水量无显著性影响;(3)叶片、叶脉a值与渥堆进程图像变化及感官品质形成呈现线性趋势关系,可用于建立色泽判别渥堆程度模型。结论:渥堆过程中叶色与汤色呈现显著向黄色转变,叶片、叶脉a值与渥堆进程呈现一定的线性趋势,基于此分别建立叶片、叶脉a值与感官审评结果相对应的评价模型:(1)y=-0.0872x~2+0.4086x+96.345(R2=0.721);(2)y=-0.0247x~2+0.4996x+96.323(R2=0.8577),通过渥堆中叶片、叶脉a值的快速测定,预测渥堆感官结果,能够快速辅助制茶师判别渥堆程度,对提升黑茶加工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冬小麦全氮含量反演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2022 EI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氮素是作物生长发育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作物的全氮含量是表征其氮素状况的主要指标.田块尺度的冬小麦全氮含量空间分布监测可以辅助其精准定量追肥,减少环境污染.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具有分辨率高、时效性高、成本低等优势,可为作物长势信息反演提供重要数据源.XGBoost(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作为一种新兴集成学习算法,运行效率高,泛化能力强,可以有效的应用于构建冬小麦全氮含量遥感反演模型,预测田块尺度冬小麦全氮含量空间分布.以农业部蒙城砂姜黑土生态环境站内拔节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下工作:(1)以低空无人机搭载高光谱成像仪获取冬小麦拔节期冠层成像光谱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获取126个样点全氮含量数据;(2)分析拔节期冬小麦冠层光谱特征,并根据Person相关系数分析176个波段的光谱反射率与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性;(3)构建基于XGBoost算法的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拔节期冬小麦全氮含量无人机高光谱反演模型.结果表明:(1)176个波段(400~1000 nm)的光谱反射率与冬小麦全氮含量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除了735.5 nm外其他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全氮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2)基于XGBoost算法构建的拔节期冬小麦全氮含量无人机高光谱遥感反演模型具有较高的反演精度(R2=0.76,RMSE=2.68);(3)基于XGBoost算法的冬小麦全氮含量反演模型可以获取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田块尺度的全氮含量空间分布图,总体上呈现较为显著的空间差异.该研究可为冬小麦精准定量追肥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为发展无人机高光谱遥感的精准农业应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冬小麦全氮含量 无人机高光谱 XGBoost 遥感反演


肌纤维以及MYOZ1基因对肉质性状影响的研究进展
《中国家禽 》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当今膳食结构的优化,消费者更加青睐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绿色营养畜禽肉制品.畜禽的肌肉生长性状是影响产肉力等经济性状的重要因素之一,肌肉的生长和发育是决定畜禽胴体和肌肉重量的核心,肌纤维作为构成肌肉的基本单位,其种类、数量、伸展性等特性与肉品质紧密相关.MYOZ1基因是影响畜禽肉质性状的潜在候选基因,它通过参与Ca2+信号转导途径和调控Calcineurin/NFAT信号通路,从而对骨骼肌组织的发育、再生,以及骨骼肌纤维类型的转化等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文章综述了与肌纤维类型、MYOZ1基因生物学特性以及该基因表达对肌纤维的调控等研究进展,从而为更深层次地探究MYOZ1基因对肉质性状的影响提供参考.


不同种子处理对苗期小麦草地贪夜蛾的室内防治效果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是入侵我国的重大农业害虫,其寄主植物范围广,对我国粮食生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本研究通过室内盆栽接虫试验,研究不同种衣剂包衣对苗期小麦草地贪夜蛾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种种衣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出苗率,其中,480 g/L四唑虫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10 mL/kg处理,小麦出苗率最高,达到97.78%,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1.38%。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的保叶效果和防虫效果均表现良好,其中4.5 mL/kg种子包衣对小麦齐苗后7、14 d和21 d接虫处理的保叶效果分别为76.12%、69.84%和70.45%,而且,接虫后14 d全株调查时未见活虫,防虫效果达到100%。随着接虫时间的推迟,含有双酰胺类药剂成分的各种衣剂处理对草地贪夜蛾为害麦苗的保叶效果有所下降,但均显著好于600 g/L吡虫啉种子处理悬浮剂。


安徽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水稻秧苗
《植物保护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21年7月21日,在安徽省无为市陡沟社区霞秀家庭农场育秧田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育秧盘中水稻秧苗,平均有虫秧盘率为7.64%,平均幼虫量3.2头/盘,虫龄多为5~6龄,部分3~4龄,有虫秧盘水稻秧苗的平均被害率为18.52%。幼虫为害叶片造成半透明天窗、孔洞、缺刻、干尖等为害状,亦有秧苗茎秆从基部被咬断。将从无为水稻秧苗及分别从黄山、东至和石台玉米上采集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共54头进行生物型鉴定。根据COⅠ基因序列比对结果发现,在所有采集的草地贪夜蛾样本中,“玉米型”和“水稻型”的比例分别为48.15%和51.85%;而从无为水稻秧苗上采集的草地贪夜蛾样本,90.00%为“玉米型”,仅有10.00%为“水稻型”。针对Tpi基因“玉米型”和“水稻型”的差异单倍型位点进行比对,发现本次采集的草地贪夜蛾样本Tpi基因第174位和第175位差异单倍型位点存在3种类型,但根据生物型分型标准所有样品均为“玉米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