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人工湿地技术在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肥料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畜禽养殖废水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成为我国众多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其贡献率大大超过来自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的点源污染。人工湿地处理系统能耗低、基建投资少、效果显著,被认为是控制农业面源水体污染的一个重要的技术手段。我国从"八五"首次引进人工湿地工程技术来处理农田径流废水开始,已在滇池、太湖、官厅水库等水域的面源污染控制及畜禽养殖废水处理中采用人工湿地工程技术,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去污效果,为我国农业面源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一条极有参考价值的技术途径和技术模式。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农业面源污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制下氮肥施用量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土壤无机氮含量对春甘蓝-玉米-冬甘蓝轮作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施用氮肥与甘蓝产量和品质的关系,为该轮作制高产优质安全的氮肥施用技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0、90、180、270、360、450kg·ha-16个施氮水平在两种无机氮含量土壤上春甘蓝、玉米、冬甘蓝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甘蓝水溶性糖、Vc、硝酸盐含量的变化。【结果】供试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影响第一季春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土壤无机氮含量高,春甘蓝最大施氮量降低,土壤无机氮含量对后茬冬甘蓝影响减弱,表明土壤无机氮变化活跃,只对当季作物施肥具有指导意义。当地习惯施氮量高出甘蓝获得最大产量施氮量的1.8~3.2倍,已引起地下水NO3--N的富积。施氮量和土壤剖面中无机氮含量均影响甘蓝氮肥利用率,甘蓝套玉米有利于高氮处理的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氮肥用量低时(用量在90kg·ha-1以内时),可同时提高甘蓝的产量和品质;氮肥用量进一步提高时,甘蓝产量还可进一步提高,但品质下降;当氮肥用量过高时,则甘蓝产量品质均下降。因而在生产上要获得优质蔬菜产品,需要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结论】土壤无机氮含量与当季甘蓝获得最高产量的氮肥用量和氮肥利用率密切相关。砂姜黑土氮肥后效明显,甘蓝与玉米轮作能提高高氮处理氮肥利用率。氮肥用量影响甘蓝产量和品质,要获得较好品质的蔬菜,必须减少氮肥用量降低产量来获得。

关键词: 甘蓝 轮作制 氮肥用量 砂姜黑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品辐照的现状与展望

农技服务 2007

摘要: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阐述了食品辐照技术在食品杀虫、灭菌、保鲜、延长货架期等方面重要作用和食品辐照加工的现状及诱人前景。

关键词: 食品辐照 食品安全 辐照食品 吸收剂量 辐照装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185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7

摘要:皖稻185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所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定向改良协优57(协青早AX057)的父本而选育出的杂交中籼新组合,在2004年品比、2005年中籼验证试验和试种示范中,表现出高产、优质、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适宜于在江淮流域作一季中稻种植。2006年1月通过安徽省审定,审定名称:皖稻18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抗灾减灾技术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针对棉花生产中出现的干旱、洪涝与台风、冰雹等自然灾害的危害特点,提出抗灾减灾技术对策。

关键词: 棉花生产 自然灾害 抗灾减灾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芹芽不同施氮量比较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07

摘要:通过对芹芽不同施氮量比较试验,结果显示:合理施用氮肥对促进水芹生长具有重要作用,在施五氧化二磷105kg/hm2、氧化钾105kg/hm2的基础上,以施氮肥210kg/hm2为宜;对芹芽育苗期氮肥的施用,必须根据土壤肥力状况来确定。

关键词: 芹菜 施氮量 比较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徽两优3号(杂优H3)品种简介

农村实用技术与信息 2007

摘要:徽两优3号(杂优H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省攻关课题组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两系新组合,该品种表现出优质、高产、耐肥抗倒、适应广等突出优点。即将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施氮水平对中籼稻氮素吸收利用及其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推广的9种杂交水稻组合,在4种不同施氮水平下进行裂区试验,探讨水稻品种的最佳施肥量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氮素吸收利用率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籽粒产量的影响达0.01水平,且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产量显示;氮素吸收利用效率在225 kg/hm2施氮水平下不同品种间均存在0.05水平差异;其中干物质生产效率在抽穗期、成熟期变异较大,以协优9019最高;氮素农艺效率以两优培九、Ⅱ优明86、Ⅱ优084、协优9019 4个组合较高;氮素生理利用效率的Ⅱ优明86、协优9019较高;百千克籽粒需氮量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低。在反映氮肥吸收与利用的6个指标中,以协优9019、Ⅱ优明86较为理想。初步认为其是“氮高效”品种。

关键词: 中籼稻 施氮水平 氮素利用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稻主要病虫害发生及对产量影响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初步研究了旱稻稻曲病、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旱稻品种对稻曲病、纹枯病抗病性及产量有显著差异;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对产量有较大影响,不同品种与播期的组合间,旱稻纹枯病、纵卷叶螟发生及产量差异显著;中旱303和中旱221产量较高,不同播期试验中纹枯病、纵卷叶螟的发生程度均相对较低,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旱稻 稻曲病 纹枯病 稻纵卷叶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SSR标记分析部分粳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核农学报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我国16个粳稻品种为材料,包括水稻雄性不育系、恢复系、杂交种以及少量常规稻,从分布在水稻基因组的12条染色体上30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多态性丰富、重复性高的引物,这些引物在16份材料间共扩增出61个多态性片段,平均每对SSR引物可检测到4.36个等位基因。聚类分析表明:品种间遗传相似系数在0.57~0.97之间。生产中应用的BT型水稻雄性不育系与恢复系分别聚类于不同的类群,遗传关系较远。

关键词: 粳稻 SSR 遗传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