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促进农业规模经营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本文结合我省实际,阐述了农业规模经营的现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提出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行农业规模经营的必然选择,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思考与建议。


不同生态区域内甘蓝型油菜对菌核病的抗性差异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2年多点试验研究不同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及产量等方面的表现。试验品种来自安徽、湖北和贵州等地,在安徽南北不同生态区共设6个试验点。试验结果表明,油菜随着试验点纬度的降低,花期逐渐前移,在黟县点的花期比阜南点早2周左右,并且花期早的试点的油菜菌核病也较重,其中黟县点的发病率平均超过40%,阜南点发病率在10%以下。不同年份病害对产量的损失有很大影响,病害越重造成的损失越大,并且不同品种差异较大,其中01C26和黔油12年度间的差异小,20012、002年病指分别为15.91、16.74和18.29、17.45,产量也较为稳定,表现出较好的抗耐病性、稳产性和地区适应性。


青虾养殖技术之四 早稻田轮养青虾技术
《中国水产 》 2007 北大核心
摘要:安徽省芜湖县陶幸镇濒临长江水系,水源充沛,水质清新且无污染,池塘单季或双季青虾养殖和双季两茬水稻在当地农业生产中都很具传统和特色,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在芜湖县陶幸镇兴起了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即早稻田轮养青虾,生产效果显著,在当地青壮劳力不足的情况下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稻虾轮作种养模式是利用4月上旬至7月中旬生产一季早稻,8月初至春节前后养殖一季青虾,亩均增产商品青虾53kg,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不同品种生姜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
《土壤通报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连续三年多点研究不同品种生姜的营养特性和养分吸收规律。结果表明,柴姜全株养分平均含量的高低顺序为N>K>P>Mg>Ca>Zn,N、P、K、Ca、Mg、Zn比例为100:14.7:99.2:1.8:6.0:0.3,养分吸收量也较低,N∶P∶K约为7∶1∶7。狮头姜K含量最高,含P量较柴姜明显下降,K、N含量显著提高;养分吸收比例为100:11.9:128.9:1.4:5.1:0.2,吸P量占的份额较小,K、N比例增大,N∶P∶K约为8∶1∶11。狮头姜单位产量所需养分数量,P、Ca、Mg和Zn较柴姜增加不多,K和N大幅度提高。


蓝莓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分子植物育种 》 2007 CSCD
摘要:利用蓝莓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在添加各种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研究蓝莓茎段离体繁殖影响因素,筛选出蓝莓离体最佳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MS+2 mg/L ZT+0.2 mg/L NAA的增殖培养基上,经过两次继代培养后蓝莓的增殖系数可达到30~50倍左右,在1/2 WPM+0.5 mg/L IBA的生根培养基上单株试管苗平均可产生7.5条根系,生根率可达到95%以上,通过炼苗和移栽试管苗的成活率可达95%左右,从而建立了蓝莓工厂化育苗技术体系,为蓝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优良种苗。


不同硒源在克氏螯虾体内沉积效果的研究
《饲料工业 》 2007
摘要:24只网箱随机分成6组,每组设4个重复,各组克氏螯虾分别饲喂含0.75、1.50、3.00mg/kg无机硒和0.75、1.50、3.00mg/kg昆虫蛋白硒的日粮,经饲喂1个月后比较各组虾肉硒含量和肉品质。结果表明:各组虾肉的水分含量、pH1、pH24和滴水损失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虾肉(风干态)中硒含量6组比1、2、3、4和5组分别高200.00%、171.15%、193.75%、88.00%和54.95%,差异极显著(P<0.01),5组比1、2和3组分别高93.62%、75.00%和89.58%,差异显著(P<0.05)。这表明昆虫蛋白硒较无机硒在克氏螯虾体内有更好的沉积率。


微生物对两种农药降解的初步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微生物对农药的降解效果。[方法]用双耐2号、亚热1号菌种降解10%吡虫啉和40%三唑磷,检测残留量,比较降解力。[结果]接种双耐2号和亚热1号后,发满菌丝1d吡虫啉在双耐2号、亚热1号中的残留量分别为4.00、9.60mg/kg,三唑磷在双耐2号、亚热1号中的残留量分别为19.43、19.06mg/kg,均与对照差异极显著。菌丝发满15d后,吡虫啉被双耐2号全部降解,在亚热1号菌种袋中含量为0.30mg/kg,明显低于三唑磷的18.50mg/kg。发满菌丝25d后吡虫啉被双耐2号、亚热1号完全降解,三唑磷在两种农药的残留量分别为3.41、3.09mg/kg,显著低于对照。2菌种对吡虫啉的降解力高于对三唑磷的降解力;双耐2号的降解力稍高于亚热1号。[结论]亚热1号和双耐2号菌种对吡虫啉和三唑磷有一定的降解力。


皖南烟区烤烟适度规模种植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确定适宜单户烤烟的种植规模。[方法]依据皖南烟区现有条件,分析0.33、0.67、1.00、1.33、2.00、2.67、4.00、5.33、6.67 hm2不同种植规模的成本和经济效益。[结果]单户种植规模在2.67~6.67 hm2的投入成本无显著差异,但比种植规模小的成本显著高,种植规模0.33 hm2的成本显著低于其他处理;产值、均价、上中等烟比例等综合经济性状皆以0.33、0.67、1.00、1.33 hm2表现最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0.33 hm2表现最好。单户种植0.33 hm2的纯收入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位面积纯收入与单户种植规模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单户种植2.00 hm2的户均综合纯收入最高。[结论]在皖南烟区现有的条件下,单户烤烟种植规模在2.00hm2左右,综合效益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