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高香茶树品种“特香早”选育初报
《茶业通报 》 2007
摘要:"特香早"茶树品种是安徽茶树良种中新秀,它具有三个宝贵特点:兰花香特高,发芽特早,抗寒耐旱力特强。这三个优良特点结合到一个茶树品种上是十分难能可贵的。我国和我省优质高产茶树品种不少,但在早芽和特早芽茶树品种中具有优雅兰花香气者极为罕见,特别是高香早芽品种,而又具有很强的抗寒耐旱性则更少。所以特香早茶树品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茶树品种中瑰宝。现将特香早茶树品种来源、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及制茶品质简述如后。


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2007
摘要:在总施氮(尿素)量10g/盆的条件下,研究了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新品种“绿旱一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基蘖肥用量,增加穗粒肥用量,可以延缓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增加灌浆期有效叶面积,提高每穗实粒数和粒重,增加水稻产量。按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粒肥之比为5:1.7:1.3:1.3:0.7施用,较全部作基肥施用开花后30d剑叶叶绿素提高1.63mg/g,抽穗后35d丙二醛降低1.6nmol/gFW,每穗实粒数增加10粒,千粒重提高2.6g,增产17%以上。


《安徽农业科学》10年办刊探索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 2007
摘要:描述了《安徽农业科学》刊物在国内外数据库收录、入选核心期刊、获奖、引证指标、来源指标、发表文章周期、编辑部人员构成等方面的状况,表明《安徽农业科学》是国内农业期刊中学术地位突出、编辑水平较高、综合影响力较强、努力寻求和国际接轨的强势刊物。并从办刊理念革新、市场定位调整、发展战略确定、运行机制优化、管理措施创新、队伍建设探索、编印质量提升等方面介绍了《安徽农业科学》10年办刊的实践。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分析
《技术经济 》 2007
摘要:由于我国农村社会多层级的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委托人的农民很难通过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来约束政府的行为,形成了"供给主导"型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决策体制。这种体制客观上造成了政府服务供给和农民需求错位,质量不高。本文从委托代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中存在的问题,并藉此提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安排的若干建议。


风味油炸花生米的研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讨香料配比、油温及油炸时间对风味油炸花生米口感和品质的影响,确定了油温为142~143℃保持2 min,利用抽真空PVC包装,制得风味小包装油炸花生米。


中籼250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中籼2503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采用复合杂交和系谱选择法育成的优质中籼稻新品种,具有米质优异、产量较高、抗逆性较强、熟期适中和综合性状好的特点。米质达部颁一等食用稻品质标准;两年省区试,平均产量8 380.5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1.01%,一年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418.0 kg/hm2,较对照汕优63增产8.29%;白叶枯抗性3~5级,稻瘟病抗性5~7级,抗性明显优于对照汕优63,抗倒性好。全生育期135~140 d,适宜在安徽省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基本苗100万~120万/hm2。


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研究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皖豆26号大豆新品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1994年以蒙91-413为母本,郑9097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然后通过混合系谱法选育而成,2006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2003~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552.5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9.18%。2004年参加安徽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643.4 kg/hm2,比对照中豆20增产13.73%。在多年多点试验示范中均表现抗病、抗倒伏、高产稳产,蛋白质含量42.91%,脂肪含量20.22%,生育期102 d,最佳种植密度为21万~27万株/hm2。皖豆26号是一个早中熟、高产、抗倒伏夏大豆新品种,商品性好,适于安徽省沿淮淮北地区作夏大豆品种种植。


氮肥施用对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探索杂交大豆在不同氮肥因素水平下的生育特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方法]以杂交大豆杂优豆1号为试验材料,以常规高产大豆蒙91-413为对照,设置5个水平3次重复的氮肥处理,进行杂交大豆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结果]终花期时杂优豆1号的分枝数在氮肥水平为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7.0和7.4,在氮肥水平为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6.4和6.8,在未施氮肥的A处理中仅为6.2;杂优豆1号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在氮肥水平90 kg/hm2的C、E处理中分别为104.0个和105.4个、188.0粒和201.0粒2、9.8 g和31.3 g,在氮肥水平45 kg/hm2的B、D处理中分别为95.8和98.8个1、65.7和166.6粒2、6.6和27.0 g,未施肥的A处理中分别为83.9个、141.3粒2、4.8 g。杂优豆1号在C、E和B、D处理中的小区产量分别为4.284、.38和3.813、.82 kg,比A处理增加21.2%、24.1%和7.9%、8.2%。[结论]增施氮肥可显著提高杂交大豆单产,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