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高母源抗体水平下新城疫常用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在高母源抗体下,对商品肉鸡4种新城疫常用免疫程序的效果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4个免疫组在首免后母源抗体水平都有明显下降,组内变化不明显,但组间变化差异明显。二免后,活苗组仍然受到母源抗体的较大干扰,至55日龄时抗体滴度都在保护水平(6log2)以下,但7日龄组高于3日龄组。而死苗+活苗组受母源抗体的干扰相对较小,3日龄组在50日龄抗体水平可达6log2以上,7日龄组在45日龄达到6.4log2,50日龄升至7log2,并维持至试验结束。7日龄组较3日龄组提前5 d达到抗体保护水平,且抗体滴度相对较高。

关键词: 新城疫 母源抗体 肉鸡 免疫程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宣城早熟梨安全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宣城地区发展早熟梨的主要限制因素,从品种的选择、园区的建立、定植时期选择、土肥水管理、花果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综合防治、适时采收等方面总结了宣城早熟梨安全优质高效的栽培技术,以期为早熟梨的规模化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宣城 早熟梨 栽培技术 皖南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秸秆还田及肥料运筹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研究油菜秸秆的不同用量与NPK肥料运筹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于2007和2008年在肥东和居巢进行试验。[结果]在肥东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分别提高0.3%、0.3%、1.9%和0.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水稻的有效穗数、实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分别下降2.8%、1.4%、0.7%和3.8%;秸秆还田并增加氮肥施用量使水稻增产3.7%。在居巢试验中,与未施秸秆相比,秸秆还田水稻的有效穗数和成穗率下降0.9%~2.4%和1.1%~1.2%,实粒数和千粒重增加0.6%~2.9%和1.0%~1.7%;秸秆还田并减少磷、钾肥施用量25%的水稻有效穗数和实粒数增加2.1%~2.8%和2.5%~2.8%,千粒重减少0.7%~1.0%。[结论]适当减少磷、钾肥用量不会使油菜秸秆还田水稻显著减产。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肥料运筹 水稻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培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前提下,在其他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室内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主要措施为:通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初步花培试验,筛选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高的用作花培材料做重点培养;N6、M8和MS培养基交叉使用以适应基因型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对于粳稻或籼粳交后代,诱导激素仅用2,4-D,分化激素仅用6-BA是可行的;适时、适期取样、接种和转移愈伤组织,并适温培养;及时去除或转移褐变的愈块,适时分苗、分根,避免污染,加强室内移植管理,绿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关键词: 花药培养 水稻 技术体系 绿苗移栽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洲星在大渡口镇和胜利镇棉花应用上取得良好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2009年6月11日,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联合池州市农技推广中心在东至县大渡口镇和胜利镇城北村——安徽省农科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扶单位,组织省农委、安农大、安大等9位专家对余永芳户、檀国贺户、余旺水户等种植棉花应用美洲星的情况进行现场考评,通过田间棉苗素质考察,听取了农户应用情况的汇报,同时对美洲星多功能液体肥在棉花(苗期)上的应用推广效果进行田间考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天然纯丝胶蚕品种与非绢丝产业链构建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分析了传统蚕业的严峻形势和全天然纯丝胶蛋白质原料和副产品鲜活蚕蛹在非绢丝产业化中的地位,介绍了全天然纯丝胶蚕新品种选育与非绢丝产业链构建的工作基础,提出了构建非绢丝产业链的设想和建议,以实现从品种选育、示范推广、素材加工到创新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提高,开辟新的蚕丝领域,拓宽蚕丝蛋白质利用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拉动蚕丝产品创新,促进蚕丝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全天然纯丝胶 蚕新品种 非绢丝产业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生泥鳅生态驯养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泥鳅是主要淡水经济鱼类之一,但由于过量捕捞导致其上市规格小型化,且野生资源损失严重。2008年在大圩不倒翁农庄进行野生泥鳅驯养,产量达2.53kg/m2,利润达33.0元/m2,经济效益明显。

关键词: 野生泥鳅 驯养 试验 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季猪的常见病及防治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

摘要:夏季一般高温多雨、湿度大,猪只在这个季节会出现各种疾病多发的现象,给养猪场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笔者通过对安徽省中南部地区猪场夏季疾病的诊疗,介绍了夏季猪场常见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猪场 猪病 防治 夏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基追比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运筹技术,在2006-2008年,以强筋小麦济麦20、烟农19和中筋小麦皖麦50为材料,在超高产(公顷产量9 000 kg以上)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氮素不同基追比例对小麦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每公顷施纯氮307.5~322.5 kg(其中化肥氮270 kg)、基追比例10∶0~4∶6范围内,济麦20、烟农19和皖麦50的籽粒产量、穗粒数、千粒重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的增大而递增,并与此期追氮比例呈极显著简单直线正相关或二次曲线相关;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等品质指标均随拔节期追氮比例增加而提高。烟农19和皖麦50的植株体内含氮量随生育进程而渐降,分蘖期最高,成熟期降至最低。以上结果说明,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栽培的氮素运筹方式以氮肥总量的40%~50%基施5、0%~60%拔节期追施为宜,传统的氮素"一炮轰"运筹方式难以达到9 000 kg/ha的超高产水平。

关键词: 小麦 氮肥运筹 产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茶树单株选种育种效率的提高

中国农学通报 2009 北大核心

摘要:茶树为多年生经济作物。为了缩短育种年限,加快育种步伐,提高育种效率,主要从原始材料的采集,选繁结合,株行试验园、品比试验园和采穗母本园同步建立等几方面进行阐述,探求提高茶树育种效率的新途径。主要体会有:一是茶树原始材料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单株选种工作效率和决定育种成功的关键;二是具备较全面的茶叶技术素质,有统筹全盘的工作计划;三是申报优良单株制度的建立;四是把选择、鉴定、繁育与推广紧密结合起来,实行边选择、边鉴定、边繁殖、边推广。

关键词: 单株选育 选繁结合 原始材料 育种年限 育种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