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伍梅 1 ; 台德卫 1 ; 张效忠 1 ; 钱征 1 ; 林翠香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关键词: 花药培养;水稻;技术体系;绿苗移栽成活率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9 年 25 卷 16 期

页码: 65-6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提高水稻花药培养效果,产生大量的花粉植株,以多年的试验并结合多方面的研究结果,论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各个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创建了通常情况下的一套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系统着重于在利用基因型的选择和基本培养基的交叉使用以提高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的前提下,在其他的每个环节,尤其是壮苗和室内移植管理技术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主要措施为:通过对不同水稻材料的初步花培试验,筛选出愈率和绿苗分化率高的用作花培材料做重点培养;N6、M8和MS培养基交叉使用以适应基因型对培养基的选择作用;对于粳稻或籼粳交后代,诱导激素仅用2,4-D,分化激素仅用6-BA是可行的;适时、适期取样、接种和转移愈伤组织,并适温培养;及时去除或转移褐变的愈块,适时分苗、分根,避免污染,加强室内移植管理,绿苗移栽成活率可达95%以上。

  • 相关文献

[1]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2]茶园大面积配方施肥的技术体系. 廖万有. 1994

[3]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吴影,陆徐忠,赵伟,汪秀峰,李莉. 2006

[4]农(林)牧共生互作循环技术与模式研究(英文). 何成芳,闫晓明,朱鸿杰,陈志豪,谭外球. 2016

[5]安徽省淮北地区优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 1999

[6]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及配套措施. 丁勇. 2003

[7]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的探讨. 束庆龙,曹志华,段文军,吴炜,李红强. 2023

[8]论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丁勇,周坚. 2002

[9]基因型对粳稻花药培养效率的影响. 甘泉,宋丰顺,滕斌,林翠香,倪大虎. 2020

[10]2010年安徽省兔业发展调研报告. 陈胜,程广龙,李斌,徐建,赵辉玲. 2011

[11]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2]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13]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Liu Feng,刘枫,Wu Chuanzhou,吴传洲,Zhu Kebao. 2012

[14]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 WU Wenge,吴文革,张健美,ZHANG Jianmei,ZHOU Yongjin. 2015

[15]水稻氮高效品种的初步筛选. YU Youling,余友玲,WU Wenge,吴文革,CHEN Gang. 2015

[16]水稻强耐热材料筛选及抽穗期高温处理对生理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唐光勇,李泽福. 2011

[17]安徽省两种不同类型中低产田成因分析. 许有尊,吴文革. 2011

[18]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 2007

[19]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姜福建,占新春,张明,耿少军,李安林. 2003

[20]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