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影响
《应用生态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与欧美大规模农场经营不同,土地分散经营使我国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更加困难.本研究以安徽芜湖土壤有效磷为例,系统地评价插值方法与样点数对县域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评价准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局部多项式、普通克里格、简单克里格和析取克里格插值方法的评价效果优于反距离加权法、全局多项式、径向基插值和泛克里格等插值方法,考虑到实际操作简单,推荐用普通克里格方法进行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随着参与空间插值样点数的增加,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预测的准确性增加,充分考虑评价的准确性和田间取样费用,建议县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特征评价的适宜样点数应介于500~1000个.


美洲星在当前水稻上的使用方法及效果
《现代农业科技 》 2009
摘要:美洲星是安徽省农科院引进美国有机矿化技术生产的高科技产品。该产品含有KOM、氮、磷、钾、钙、镁、硫、铜、锌、铁、硼、锰、钼、硅以及黄腐酸、氨基酸、腐殖酸、腐殖胶等成份。在水稻上使用,不仅能增加产量,提高品质,而且能显著提高水稻抗涝耐渍、抗高温、抗纹枯病和条纹叶枯病能力,对稻飞虱也有一定的驱虫效果。


沿淮农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 2009
摘要:本文简要叙述了沿淮农技推广的现状,充分肯定了农技推广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沿淮农技推广体系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0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迟熟中粳淮稻5号为材料进行机插试验,研究不同移栽密度组合对机插水稻淮稻5号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密度能使单株生产力增强,提高单株成穗数和单株经济产量,穗型增大,穗长增加,穗粒数增多,粒重和结实率也增加,茎秆矮壮,抗倒伏能力增强,群体茎蘖消长较为缓和,成穗率升高。但也存在着茎蘖数量不足,群体LAI和生物产量积累较少,最后成穗数不足等特征。综合来看,机插水稻淮稻5号以移栽密度组合A3B3群个体矛盾协调最好,产量最高。


安徽大豆产业发展的思考
《安徽科技 》 2009
摘要:安徽省秋季雨量较充沛,昼夜温差比北方小,适宜生产优质高蛋白大豆。《国家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2008~2015)》将安徽沿淮淮北地区列为我国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域。作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又兼做油料的大豆,在安徽常年种植1000多万亩,近几年发展到1400多万亩,面积处于全国的第2位。发展大豆产业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


安徽省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安徽科技 》 2009
摘要:安徽省是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12个实施省份之一,粮食丰产科技工程也是安徽省近年来组织实施的层次最高、规模最大、任务最重、投入最多的农业科技项目之一,共有23个县(市、区)领导、600多名农业技术人员参加项目组织实施。4年来,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保证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以及关键技术突破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