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安徽省一季中籼稻分蘖期耐淹能力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对安徽一季中籼稻的耐淹能力进行评价。[方法]以安徽省生产上推广的21个中籼稻品种为材料,在分蘖期采用人工灌没顶深水进行淹涝胁迫7 d,根据产量损失的大小评价其耐淹涝能力。[结果]根据产量损失率,将水稻品种的分蘖期耐淹能力分为3类:耐淹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小于20%,中性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在20%~35%,敏感品种的产量损失率大于35%。耐淹品种受淹涝胁迫后的有效穗数、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敏感品种。[结论]筛选出协优335、丰两优香1号、徽两优6号和II优0128等一批耐淹涝品种。

关键词: 一季中灿稻 耐淹能力 评价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宁国鸭粪处理项目实证分析及政策建议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为探讨环保性项目为私营企业提供环境服务机制和政府公共资金退出机制,该文实证分析了宁国市鸭粪处理世行资金项目,包括项目的运行机制、农户及企业经济效益、社会及生态效益。得出结论:目前有机肥项目公共效益大于企业自身经济效益,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政府应制定相关优惠政策,鼓励各类企业参与养殖场的蓄禽粪便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加大对商品有机肥开发应用的资金支持力度,促使企业生产、农户使用有机肥;加强宣传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危害性,充分展示有机肥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强化商品有机肥市场监管,营造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的环境。

关键词: 鸭粪处理 效益分析 政策建议 宁国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技术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研究及组合选育进展(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新的杂交水稻机械化制种技术——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能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技术。[方法]系统阐述对敏感恢复系苯达松致死剂量筛选、父母本种子重量的比例及已育成的组合应用等几个方面。[结果]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方法在可操作性、节约成本、制种产量、组合优势等方面均有优势。[结论]利用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培育可进行机械化制种的杂交组合是机械化制种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机械化制种技术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播条件下行距与密度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麦类作物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小麦优质高产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在机播条件下,研究了密度、行距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品质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和基本苗对小麦籽粒产量均有影响。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以基本苗240万.hm-2产量最高;不同行距间产量差异显著,以20 cm行距产量最高;行距与密度互作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宽行距高密度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密度、年份及二者互作对部分籽粒品质指标有显著影响,不同行距间籽粒品质差异不大。宽行距和低密度有利于小麦个体的生长发育,生育后期以行距24 cm、基本苗150万.hm-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最高。在淮北地区适宜播期范围内,皖麦52优质高产栽培的适宜行距和基本苗分别为20 cm和240万.hm-2。

关键词: 小麦 机播 行距 密度 光合特性 品质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硼对砀山酥梨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改善砀山酥梨树体营养状况,提高果实品质,在其新梢生长期(3~7月份),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平(0.2%、0.3%、0.4%)的硼肥(硼砂),研究不同处理对砀山酥梨叶片硼含量及其变化动态、砀山酥梨营养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砀山酥梨叶片硼含量随新梢生长而上升,在新梢停长期含量最高,之后开始下降,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叶面喷施不同浓度水平的硼肥后,在0.2%~0.3%范围内,叶片含硼量随喷施浓度的提高而增加;适量施硼促进了砀山酥梨的新梢生长,显著增加了单叶面积、百叶重、叶片叶绿素含量;提高了砀山酥梨果实的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硬度,降低了果实含酸量。综合果树生长状况、果实品质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砀山酥梨树体缺硼时,在新梢生长期的4~7月份,叶面喷施2~3次0.3%的硼肥效果最好。

关键词: 砀山酥梨 营养生长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改良杂交稻协优57及其父母本的蒸煮食味品质

生物学杂志 2011 CSCD

摘要:协优57是一个产量高和适应性强的杂交中籼组合,但由于其父母本直链淀粉含量(AC)高,导致杂交稻米的AC较高、蒸煮食味品质较差。先前利用PCR-Acc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协优57的亲本057[恢复系,记作057(GG)]和协青早A[不育系,记作协A(GG)]的W x基因进行改良。利用改良前、后的各亲本分别配组,分析不同组合的AC、食味品质和颗粒性淀粉结合酶(GBSS)活性。结果表明,改良单亲的GT型组合协A(GG)×057(TT)、协A(TT)×057(GG)杂交稻米的AC由原组合协A(GG)×057(GG)的28%分别降到19.9%和19.3%,但均一性较差。改良双亲的TT纯合型组合协A(TT)×057(TT)的杂交稻米,不仅AC降到中等偏低水平(13.1%),而且AC的均一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蒸煮食味品质明显改善。GBSS活性分析表明:三种W x基因型的GBSS活性总体表现为GG>GT>TT。

关键词: PCR-AccⅠ分子标记 杂交稻米 直链淀粉含量 蒸煮食味品质 颗粒性淀粉结合酶 快速粘度测定仪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砀山酥梨果实发育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动态(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1

摘要:[目的]明确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果肉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方法]以砀山酥梨为试材,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对砀山酥梨不同发育时期果肉内源激素变化动态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生长促进型激素ZR、GA和IAA含量在砀山酥梨授粉后1 ~15 d呈上升趋势,较高ZR、GA和IAA含量能促进砀山酥梨子房发育和正常坐果。果实中ZR含量在砀山酥梨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开始时最高,之后呈下降趋势,直到果实成熟。IAA和GA的变化动态大致相似,在果实第一个快速生长期含量较高,随着果实发育逐渐减少,进入果实第二个快速生长期又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值,与果实生长动态基本吻合。ABA含量分别在授粉后15、45、120 d出现高峰,与砀山酥梨生理落果和果实成熟时期基本一致。[结论]砀山酥梨果实的生长发育各时期持续时间及其内源激素含量也不相同,果实的生长发育与其内源激素的含量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砀山酥梨 内源激素 果实发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用氮肥对小麦生长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确定江淮丘陵区水稻土小麦合理氮肥施用量。[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设置施氮(N)量0、60、120、180和240 kg/hm25个处理。小麦成熟期采集25株考种样,测定产量构成性状,并测定每小区籽粒产量。[结果]施用适量氮肥对小麦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2年试验小麦施氮的增产幅度分别为18.63%~34.09%和15.22%~30.80%,平均增产24.66%和22.32%;最高产量施氮(纯氮)量分别为185.9和189.1 kg/hm2;最佳产量施氮量相应为143.1和133.2 kg/hm2。施氮增收1 571~4 141元/hm2,产投比为2.33~8.68∶1[结论]当前生产水平下,江淮丘陵水稻土区,小麦氮肥(纯氮)的适宜施用量为165kg/hm2左右。

关键词: 小麦 氮肥用量 江淮丘陵水稻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抗病毒活性物质对CMV复制的影响

烟草科技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为准确检测经活性物质处理后的烟草体内病毒含量,建立了real-time RT-PCR检测体系。从烟田中分离到1株对CMV有拮抗作用的细菌B6,经分离纯化得到拮抗CMV的活性物质B6p,其分子量为40.6 kDa。利用叶圆片法,分析了活性物质处理后寄主体内病毒的复制特点,结果表明寄主体内的病毒复制作用受到了拮抗活性物质的抑制,并且随着拮抗活性物质浓度的增加病毒的复制作用减弱。

关键词: real-time RT-PCR 病毒 活性物质 CMV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